現在的爸爸媽媽在談論男孩女孩該怎麼養時,總是會提到一句話“男孩窮養,女孩富養”,也許窮養還能好理解一點,就是用各自困難來鍛鍊男孩,但是富養該怎麼理解?許多家庭按照自己想象中的富養,讓女兒受盡各自照顧,甚至到高中、大學畢業因為“不知道將來要幹什麼”而窩在家裡的現象大幅增加。這些孩子既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也沒有想要做事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的出現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都是一種災難。
我家的女兒,沒問題嗎?繼續以前那樣的教育方式,沒關係嗎?在當今這個育兒信息鋪天蓋地,社會狀況瞬息萬變的時代,作為父母還是時常地感到不安吧。
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出一個內心強大、外在溫柔的現代女孩呢?
方法/步驟
在0歲時培養女孩的“感性”,溫柔的表情和語言對女孩的成長至關重要,鮮豔的色彩和不同的觸感提升女孩的感性認識,舒緩的音樂和兒歌對女孩特別有用,將敏感的女孩養得沉穩些,多多外出增強五感感受力。
在1歲時培養女孩的“自主性”,“快看快看”——這是孩子成長的表現,父母要認真迴應,讓孩子多爬,促進她健康成長,多讓她自己動手,父母不要過度插手,培養孩子做事的積極性,對女孩來說,感受力非常重要。孩子關注某個事物的時候父母要表揚她,教她“停”“回來”,培養自律性。
在2歲時培養女孩的“想象力”,孩子注意力集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時,父母不要打擾,接觸各種實物,磨鍊孩子五感,她的想象力會更豐富,畫畫、摺紙之類的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獨創性,認真陪孩子聊天,孩子會更聰明,讓孩子坐在腿上,給她讀圖畫書,培養孩子想象力,一天半個小時完全拿出來陪孩子,叛逆期你會輕鬆些。
在3歲時培養女孩“不依賴他人的心理”,當孩子說“我要自己做”的時候,要充分讓她體驗錯誤、失敗,不引起孩子反感的批評方法,引導孩子體會對方的心情,讓孩子能夠由衷說出“謝謝”“對不起”,女孩的堅持是消除自我不安的手段,承認孩子行動的語言比“表揚”更有效,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相互扶持生存”這種社會性萌發的起點。
在4歲時培養女孩“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出現煩躁情緒的時候,要教給她具體的解決方法,愛生氣的孩子需要多撫摸,容易受傷的孩子需要你對她說“我永遠支持你!”,內向的孩子需要經歷消除不安的階段,不要一味說“不”,要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只要孩子做到了你所期望的一成,就說明孩子成長了。
在5歲時培養女孩“表達自己主張的能力”,如果想讓孩子變得善良,就要讓她戰勝痛苦回憶,如果希望孩子能夠說出自己意見,就不要過度期待她是個“好孩子”,要培養孩子“不給他人添麻煩”的道德心,在過家家遊戲或圖畫書的故事中注入感情有利於促進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女孩之間吵架,父母首先要在情緒上接受,讓孩子自由地做想做的事,可以讓她抒發一些不容易對外宣洩的情緒。
在6歲時培養女孩的“自我肯定意識”,愛自己進而肯定自己,媽媽幸福孩子就會幸福,相信孩子能行,孩子的能力就會提高,確認“為孩子,還是為自己”,避免過度干涉,迷茫時緊緊地抱住孩子7秒鐘,不安就會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