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有些習慣是需要改正的,那麼怎麼樣才能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家長和老師需要做些什麼呢?一起來看看吧!
步驟/方法
一、起點降低,換位思考
一年級學生只有六七歲,年齡小依賴性強,動手能力差,長輩寵愛有加。因此,在剛入學階段,教師和家長對學生設定目標起點要低,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承受能力。這樣,學生才能踏踏實實、步步走好,才有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自信心。
二、要求要細,一聽就懂
一年級學生天真活潑,以形象思維為主,對抽象的詞語理解不夠。為此,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習慣要求不要太空洞太籠統,要學生一聽就懂。
三、訓練要嚴,堅持不懈
提出要求後,如果不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等於是空話一句。而且訓練要嚴格,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耐心。通過強化訓練的行為,會使學生印象深刻,並化為自覺行為,良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
四、勤於檢查,勤於評價
小學生持久性差,意志薄弱,容易出現循環往復的現象。所以,檢查是督促學生長久做好一項事情的良方,所以教師和家長平時要勤於檢查,而正確的評價無疑會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所以說家長們要學會科學地關愛寶寶,該嚴格的時候嚴格,該寬鬆的時候也要寬鬆,一定要多多地去了解寶寶的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