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牌做粉絲營銷的通關攻略?

  新品年年有,玩法大不同。有人藉助傳統媒體廣而告之,有人卻通過數字媒體玩出新花樣。

  預言大師凱文·凱利曾說“失控時代”,企業營銷者面對著N多的不可控變數,因此品牌即使有好產品、大創意,但如果就選擇一個小平臺,最終就像兩個拳擊手站在小擂臺上一樣只能乾瞪眼,使效果大打折扣。

  “網際網路+”時代,地產、金融、家電等行業都在積極地擁抱“網際網路思維”,網路英雄們都在忙著四處佈道。那麼,此時,品牌做營銷傳播時又應注意哪些呢?

你不知道的“網際網路+”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打一場可預控的成功之戰,對事物的充分了解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國正在發生一場史無前例的商業動盪:傳統企業在衰變,大企業正在裂變,小企業準備聚變。因此,在“網際網路+”經濟時代中,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什麼!“網際網路+”簡易來說就是“網際網路+各個傳統行業”,但這並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資訊通訊技術以及網際網路平臺,讓網際網路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而“網際網路+”時代本質是““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

去中心化

  傳統網際網路時代,人們是要登入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來獲取新聞資訊。淘寶商城則是電子商務最重要的中心節點。而在智慧手機普及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不再需要特定的“中心”,微博、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就能滿足個體的資訊需要。傳統網際網路時代以PC連線為基礎,其網路結構存在很強的“中心”。入口網站,就是傳統網路最重要的中心節點。人們通過登入新浪、搜狐等入口網站,獲取經過編輯歸類的新聞、資訊。門戶成為一段時期內響噹噹的網際網路霸主。“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與網際網路的充分結合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使得資訊的聚合變得無處不在。網路連線的埠,從物理走向虛擬,從單一走向多元。更快、更廣、更方便的連線,讓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改變。統治中國網路的BAT,除了騰訊已經憑藉微信拿到了船票之外,百度收購91助手,阿里收購高德地圖,都是傳統網路模式往新興移動模式轉移的訊號。未來可穿戴配飾的出現和普及化,會使接入網路的埠更加分散。“網際網路+”時代,其連線方式也將由B端向C端轉換。網際網路時代的“連線”是——物的連線、人的連線,以及商業與人的連線。

去中介化

傳統網際網路時代有很多興旺的“中介”生意,因為使用者很多消費任務需要專家的專業指導。但移動互聯和社交網路時代,資訊的獲取不再依賴於專家意見,可以通過社會化網路的“推薦”來完成。

比如:攜程通過使用者的聚合來實現對使用者提供旅遊出行的酒店、票務等服務。但隨著社交網路的蓬勃發展,當酒店、航空公司建立起自己的平臺來直接與消費者溝通的時候,攜程一類公司也就失去了其強勢的中介地位。現在企業大部分的營銷溝通,不再靠傳統的營銷傳播和分銷渠道,幾乎完全依靠其構建近乎零成本的網路社群來完成。

好產品——良好的產品體驗精準直擊目標人群

對於使用者:體驗比功能更重要

使用者體驗從來都是重要的商業元素,尤其是高階產品,如珠寶、汽車等。但今天使用者體驗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已成為市場成功的核心衡量標準。不是因為功能不再重要,而是功能的需求已經基本被強大的技術和工業力量滿足了,使用者更加註重使用的友好性和情感的體驗性。

因為隨時隨處分享體驗的可能性,一款“不好用”的產品如果匆忙上馬,很可能會“出師未捷身先死”。iPad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是體驗和設計的成功。為了實現體驗的最大化,蘋果寧可犧牲物理效能。

對於企業:設計比效能更重要

不是效能不再重要,而是效能必須服務於設計,包括產品、功能、互動、觀感等一切的設計。如果不能贏得使用者的心,產品的效能再高也是枉然。因為產品得不到使用者的喜歡,沒有生命活力在其中,是無法在市場中健康生長的。

驚喜創造大師喬布斯曾說過,“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不是消費者的任務。”這並不是說不需要去了解使用者,而是要真正地去洞察使用者需求,不再停留在表面的調研、反饋資料之上。洞察需求,需要對使用者發自內心的關注和理解。與其費時費力地做調查,不如反問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夠安靜地傾聽使用者的反饋?是否真正用心地琢磨和體會使用者的意見?是否真正低下了驕傲的頭顱,認可使用者在新時代市場網路中的地位?

好用&免費,讓隱形使用者成為品牌消費者

對於使用者:好用比產品更重要

供給的豐富和產品資訊的易得,使使用者愈加傾向於選擇能夠解決自己問題的“好用”的產品,而不再那麼依靠對品牌的認知和信賴。這也是“使用者權利”的集中體現。

足夠好才是真的好,產品不需要完美,卻需要具有能夠快速黏住使用者的吸引力。使用者的認可,相當於打開了成功的大門,但只是成功的開始而非結果。產品並不是核心,銷售也不是目的。新商業的成功,在於用一切手段贏得使用者。

對於企業:免費比盈利更重要

在新的商業世界中,產品就是營銷。它通過使用者的口和手,更通過使用者手中的移動終端,變成了會說話的、活的生命。一個生命,它的形象靠的是自己的展示,而不是別人的宣傳。就像孩子的成功是自己活出來的,而非父母可以完全計劃安排的。

贏得使用者比直接盈利更加重要,因為使用者會為你持續地創造價值。這也是“免費經濟”可以實現的原因所在——在使用者價值鏈的其他環節獲得盈利,完全彌補了前期的投入。成功的免費商業模式,輔助環節其實才是真正的盈利中心。

把精力集中在產品上,創造能解決使用者生活任務、好用的產品。把生意看成一段關係的經營,而非一次交易的達成。交易是一時的,關係是久長的。如果與使用者保持住友好的關係,何愁沒有生意可做?

社群生存:以社群成就無需細分的定位、無需廣告的營銷

對於使用者:興趣比歸屬更重要

社交網路時代,真正將消費者聚合起來的並不是他們外在的共性和歸屬,而是他們的興趣。

同一個宿舍的女大學生,可能有的喜歡旅行,有的喜歡小眾音樂。對於她們來說,可能網路另一端的朋友,比同一屋檐下的同學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而通過智慧手機,每個人都可以接入移動社交網路,無論天涯海角,消費者更加相信的是“實在”的推薦,朋友的好評遠勝過鋪天蓋地的廣告。而連線的便捷性,幫助使用者更容易選擇其他使用者好評的產品。再動人的廣告也比不上使用者給的“贊”!

對於企業:社群比細分更重要

在社交網路時代,以企業為視角的高傲消費者細分定位,已經趕不上市場更新的速度了。唯有主動地構建和培育使用者社群,才有可能贏得成功。

譬如:小米崇尚的“粉絲經濟”的核心,就在於營建了一個活躍的社群。“為發燒而生”的研發理念,聚集了渴望優質手機的使用者,並且進一步擴充套件到更多渴望擁有高性價比手機的使用者。小米不需要判斷誰是我的潛在使用者,不需要針對“目標細分人群”開展營銷傳播。小米的粉絲社群裡,聚合的都是它的使用者和潛在使用者。

共同的興趣是建立關係的基礎,而社群則是關係建立起來的外在形式。在網路世界中,世俗的地位、權勢不能說不再重要,但整個市場環境確實更加平等和民主,因為成為誰的粉絲是使用者自由的選擇。所以,電商最流行的問候方式是“親”。會說話、有意思、低姿態的草根明星,比只會擺譜的權威大佬更加有人氣。被使用者當成朋友是難能可貴的。

營銷新技能get√

好內容+好平臺讓品牌做足伸展運動。定製化的精準的素材呈現形式,能夠引發使用者關注,大覆蓋、多互動、多觸點的平臺優勢可以進一步擴充套件品牌的營銷空間,最終在營銷效果上大有作為。

裡應外合的粉絲營銷。粉絲營銷的裡應外合之道在於,在裡層的內涵上要找到使用者和品牌之間連線的契合點,在對外的傳播上,要通過大平臺的多觸點、多互動的優勢,不斷提升消費者互動體驗,強化使用者星與品牌的相似性,讓消費者看到自然聯想到品牌,可以在無形中路人轉粉絲,將隱形粉絲轉化為品牌粉。

注意事項

品牌營銷經常遇到這樣或那樣的難關,比如“玩營銷,拼了老命,目標物件也不動”的“品牌認知障礙”,“玩營銷,喊破嗓子,目標物件也不跟你走”的“品牌認同障礙”、“玩營銷,平臺太小甩不開,只能大眼瞪小眼”的“資訊傳達障礙”……面對種種障礙難關,品牌更應該見招拆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