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棗是藥食兩用的,不僅僅是食品?

大棗,味甘性平,歸脾經。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屬上品類。《本經》言其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久服輕身延年。
  藥食兩用
  近代名醫張錫純先生對大棗的藥用價值給予了高度評價——其津液濃厚滑潤,最能滋養血脈,潤澤肌肉,強健脾胃,固腸止瀉,且能調和百藥,緩猛藥剽悍之性,使不傷脾胃,是以十棗湯、葶藶大棗湯諸方皆用之。若與生薑並用,為調和營衛之妙品,是以桂枝湯、柴胡湯諸方用之。
  張氏又對《本經》中大棗的功能加以闡釋:謂其能安中者,因其味至甘能守中也;謂其能通九竅者,因其津液滑潤且微有辛味,兼有通利之能也;謂其補少氣少津液者,為其味甘能益氣,其津液濃厚滑潤,能補津液之不足也。
  大棗的藥用價值,在張仲景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中可見一斑。據統計,其不與姜同用者有十一方,與姜同用者計四十七方。
  用之得當,可建大功
  近代名醫嶽美中先生在《醫學文集》中有“論大棗”一文,將大棗治病之功用歸納為四個方面:
  外感病表虛 如張仲景於桂枝湯諸方中皆用之。
  逐水峻劑 如十棗湯(芫花、大戟、甘遂、大棗),該方中大棗為君藥,且須用10枚棗,以避免胃中枯燥、聲啞乾嘔之弊。此外皂莢丸、葶藶大棗瀉肺湯等均取大棗不使傷正、保護脾胃、保其津液的作用。
  和劑 仲景的大小柴胡湯,柴胡加芒硝湯等和解少陽之劑都用大棗;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薑瀉心湯、旋覆代赭湯等和胃之劑,也都用大棗,均取其和胃。
  攣引強急 所謂攣引強急,如十棗湯證“引肋下痛”、甘麥大棗湯證之“髒躁喜悲傷”、葛根湯證之“項背強几几”、小柴胡湯證中“脅痛”、小建中湯證中“小腹急痛”等,皆屬攣引強急類。加用大棗皆取其緩急作用。
  綜上所觀,大棗並非僅為尋常食品,用之得當,可建大功。凡處方中用大棗者,選肥大肉質厚者,黴爛者不可用;用量不可少,不要以為多幾枚、少幾枚無關緊要。
  驗方二則
  姜棗湯 治胃寒痛,症見胃脘隱痛,胃部畏寒,得熱則緩。大棗15~20枚,老生薑去皮10克,加水煮數沸,至棗熟爛為度,吃棗喝湯,一日1~2次,連服10~15天。若痛、寒已止,如法再服一週以鞏固。服用期間忌生食冷水果,注意保暖。
  糯米大棗粥 治慢性洩瀉,大便中無黏液、凍膩,唯便溏不已。糯米100克,大棗15~20枚,煮成粥,日服2次,連服1~2周。服用期間忌食生冷水果、牛奶、魚肉及鴨肉等。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