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遊,如果瞭解了當地的文化,還可以融入他們的節日中去。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印度的灑紅節。灑紅節是印度最著名的古老節日之一,原本被稱為Holika,現在也叫Vasanta-Mahotsava或是Kama-Mahotsava,而我們一般把這個節日叫做灑紅節、霍利節或胡裡節。
灑紅節的傳奇故事
每個節日都有一段動人的傳奇故事,灑紅節也不例外。相傳古代有個名叫希蘭亞格西普的魔王,要臣民奉他為神明,可他的小兒子普拉哈拉德帶頭執意不從,依然堅持對大神毗溼奴的信仰。父親因此對兒子懷恨在心,對他進行種種殘酷折磨,甚至讓不怕火的霍利卡抱著普拉哈拉德跳進火堆企圖燒死他。結果霍利卡被大火燒為灰燼,普拉哈拉德卻因為有毗溼奴的保護而安然無恙。從此,在灑紅節前夕人們總要點燃篝火,把用稻草和紙張紮成的霍利卡像拋入火堆中燒燬,象徵邪惡的毀滅和真理的勝利。這個節日也就因此稱為“霍利節”。
另一種說法則是,印度古代文化把春天比作愛慾之神的伴侶。每年春季愛神降臨,人們紛紛外出踏青,異性之間萌動愛慕之情,便以開玩笑的方式相互接近。演變到現代,人們便披紅戴綠,打情罵俏,相互捉弄。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這個節日還是他們追求意中人的良機,他們可以在喜慶的節日氛圍裡乘機向心上人表達平日不敢流露的情感。這個節日也起著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印度一直是一個等級制度森嚴、種族和宗教極其複雜的社會。雖然早在建國初期印度政府就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製度,但幾千年沉澱下來的陋習不可能在數十年內從人們的腦海中清除乾淨,種姓之間和宗教之間的矛盾至今依然盤根錯節,時隱時現。
全民歡度的節日
過去我一直以為狂歡節只有西歐和拉美才有,直至到過印度後才知道,中庸含蓄的東方人也有這麼一個狂歡的節日。它不僅帶來喜慶和吉祥,其刺激和瘋狂也給一向溫和內向的印度人平添了一份生活情趣。它的魅力在於,讓害羞的人大膽,讓卑賤的人擡頭,讓怯懦的人勇敢,讓消沉的人積極,讓緊張的人放鬆,讓憂鬱的人歡樂。灑紅節原本是印度教的宗教節日,後來逐漸成為一個全民共歡的日子,任何民族任何宗教的人都可參與其中。
舉行時間
灑紅節通常在每年公曆二三月舉行,通常以滿月過後的第一天開始計算,預示著春季的到來(春天從第二天開始)。因此,在滿月時開始的灑紅節逐漸成為印度人歡慶春季開始的節日,所以灑紅節又被稱為印度的新年。
節日簡介
灑紅節前夕,在齋普爾會舉行盛大的大象節,以此作為灑紅節前夜的預熱。大象在印度的歷史和文化傳統中佔有重要的地位,神聖而備受擁戴。大象節場面熱鬧非凡,大象“巡遊”、大象“選美”、大象球賽、頂罐賽跑、大象與遊客拔河等妙趣橫生的活動悉數登場。每頭大象的裝飾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頭飾非常氣派,象背上還設有“雅座”,並以遮陽傘或棕櫚葉佈置,相當奢華。活動的高潮部分就是一群色彩斑斕的大象一字排開,站在體育場的中央,接受評委的審視,然後選出最漂亮的一頭並授以冠軍頭銜。
從清晨開始,男女老少就紛紛提著事先裝了各種顏色的彩粉和彩水的袋子走出家門。人們見面,不管認識與否,不分年齡性別,也沒有貴賤之分和種姓之別,大家相互潑紅灑綠、互畫花臉、互擲水球,以示吉祥。孩子們相互塗抹是免不了的,他們還會對平時尊敬有加的老人突然潑灑深紅或菊黃色的顏料,然後興奮地手舞足蹈。顏料被灑向半空,街道上成了色彩的海洋。在塗抹顏料和潑灑彩色水的過程中,大家都努力把歡樂送給別人,讓幸福澆灌全身。碰巧的話,你還有可能被樓上扔下來的雞蛋砸中,一路滴答著黃湯。在如此洶湧的色彩浪潮中,每個行人臉上都畫上了“彩妝”,大家的衣服也都變得色彩斑斕。印度人在這一天捉弄別人時總有一個很好的理由——“請別生氣,這是灑紅節”。
印度持續高溫天氣達半年之久,人們長期在盛夏酷熱中煎熬喘息,如果不調整心情、放慢節奏,以此休養生息,是無法持續工作的,所以印度人生活節奏緩慢、節日繁多。印度教信徒認為,他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為了餬口謀生,也不希望成為物質的奴隸。他們知道在這個世俗和艱難的世界上,除了要放鬆肉體、滿足感官外,也需要安歇靈魂,愉悅精神。先祖們很早就理解人們在勞作之餘,需要這樣一個節日來放鬆甚至放縱一下,通過惡作劇般的嬉鬧來解除壓力,舒緩情緒,展露本真,迴歸自我。
旅遊貼士
時差:比中國北京慢2小時30分。
節日:2012年齋普爾大象節是3月7日,全國性慶祝節日灑紅節是3月8日。
簽證: 簽證還算方便,備齊直接去大使館籤或找旅行社代辦即可。
火車: 在印度買火車票最好提前購買。如果你行程確定,甚至在國內就可把票訂好打印出來。如果你不想體驗當地的旅行方式,建議最好定3A以上級別的車廂,這樣可以保證休息。印度火車級別的排序,最高級別為1A,其次是2A、3A。
在印度,稍大些的城市都有專門為外國人設定的訂票中心;在旅館和酒店也可以訂票,不過要加收手續費。魚龍混雜的火車站,你候車時可以和神牛、猴子為伴……而火車,則是流動的世態人文長卷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