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作品“垂直院宅”中的風水
原平張恕
王澍49歲拿到普利茲克獎,這的確是一個奇蹟。一般來說,建築大師通常要在60歲才能獲得這個殊榮。
王澍的設計不追隨流行,他注重建築和環境、和傳統技藝、和自然、和人文的關係,並始終將古代工匠的建築手法和生態環保的理念融入到當代建築中。
多年實驗,王澍和他的業餘建築工作室,營造出一批素樸深沉的作品:瓦園、垂直院宅、文正圖書館、中國美院象山校區、寧波歷史博物館……以及用“瓦爿牆”與“竹模板”圍建起的上海世博會滕頭館,王澍將中國傳統文化“植”入了當代建築中。
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勳爵說明了王澍獲獎的理由:“正如所有偉大的建築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並演化成紮根於其歷史背景、永不過時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築。”
垂直院宅“錢江時代”從建成伊始,就飽受爭議,褒貶不一。但從專業的角度而言,卻是很符合風水理念的。一、合院的藏風聚氣理念的再現
“錢江時代”像用一塊塊灰黑白三色積木搭建起來的高樓,有人甚至直接稱呼它為“積木樓”。
王澍認為,中國建築中最經典的就是合院住宅。皇帝住的故宮,佛教的寺廟,官府的衙門,讀書的學堂等,都是合院住宅。所以他將這種經典引入了“錢江時代”這個專案,在設計“錢江時代”時,基本的思路是在二十幾層的高層住宅上重新實現合院住宅。
二、綠植點旺前庭後院的生機 其實,它是一個用200個兩層院落垂直疊起的6棟100米高的住宅。與一般公寓不同的是,這裡的每個院子均可覆土植樹。 熱愛傳統園林的王澍,把傳統江南院子橫切一刀,將它立起來,變成兩層院子,讓家家都有前庭後院,每個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三、公共空間為人際交往營造氛圍,以人為本
錢江時代專案,集居住、商住、生活服務、商業服務配套為一體,要求圍繞“城市性建築”理念,重新定義高層住宅,強調在高層居住中重新塑造傳統城市的氛圍和社會文化特性。
所以,就形成了以一個3m×7.2m的大開間,兩層高的“盒子”為基本構造單位,居住2~6戶。除一層住戶擁有小型私家花園外,所有住戶均可共享一塊公共交往空間,以期重建鄰里關係,併為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群體提供在高層住宅中缺乏的活動與遊戲空間。
四、與周圍整體環境相融合
專案特定的地理位置,要求建築的形象與尺度突破傳統,從錢塘江和過江大橋的地理尺度去重新定義,需要在錢塘江邊思考一種有別於以西湖風景為參照物的設計觀念。
所以,專案以板式住宅為主,板式與點式結合,強調體量在水平方向的綿延,並有足夠的長度與錢江三橋相對平行,形成有收有放,逐漸叉開的態勢,與橋上大流量的交通響應,富有動感支向市區滑動伸展。
張恕溫馨小貼士:中國傳統的四合院住宅,蘊含深刻的風水理論,垂直院宅相當於進一步立體化了的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