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第六組的一篇講讀課文。這一課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教學這篇課文,我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品讀並理解課文,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一、簡介寫作背景,奠定感情基調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匯入部分我利用多媒體展示作者安徒生的圖片,相機介紹他的背景及創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背景,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同時為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附寫作背景:《賣火柴的小女孩》其實就是以安徒生的母親為原型,當時,有一個朋友寄給他一封信,信裡附著三幅圖,要求他寫篇童話,以配其中一幅圖。他選擇了手中拿著一束火柴的窮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這篇童話。這是因為安徒生的母親,幼年是個討飯的孩子。安徒生說:“媽媽告訴我,她沒有辦法從任何人那裡討到一點東西,當她在一座橋底下坐下來的時候,她感到餓極了。她把手伸到水裡去,沾了幾滴水滴到舌頭上,因為她相信這多少可以止住飢餓。最後她終於餓昏過去了,一直到下午才醒來。”這幅圖,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母親的苦難童年。安徒生的童話立足於現實,大膽想象,讓我們欣賞到了一個美麗而又淒涼的故事。

二、自主感悟朗讀,理解悲慘命運

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的新理念,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讀書,讓他們從文中感受深的句、段,談自己的體會。在交流中,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在引導中不僅注重了對小女孩的可憐與悲慘生活的理解,更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失時機地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烘托出當時那種淒涼的氛圍,激發同學們對小女孩的同情。三、合作討論品讀,調動情感參與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自主質疑,小女孩的命運是悲慘的,課文為什麼說她是在幸福中死去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帶著疑問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內的學生在比較中品讀,在品讀中有所感悟,形成見解。使學生明確小女孩看到大火爐、烤鵝、聖誕樹、唯一疼她的奶奶時是幸福的,說明她渴望得到溫暖、食物、快樂與疼愛。而幻想過後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別是她幻想的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在學生彙報時,配以多媒體演示加深體會,加強理解。教學中既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又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他們內心感悟更趨多元化。四、自由表達心情,提升綜合素養 給學生時間與空間進行創作,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寫散文、寫對話、創編歌曲,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同時還鍛鍊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五、不足之處:本節課不足的是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整堂課在時間安排上,前鬆後緊,使寫作教學顯得有點蜻蜓點水,不夠深入。今後應當合理安排時間。什麼是真正的語文課呢?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