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經濟資料釋放出“穩增長”效果持續顯現的積極訊號。工業生產增幅扭轉了持續2個月回落態勢,投資也呈企穩跡象,隨著政策落實和歐美市場明顯好轉,7月外貿也大幅改善,進出口增速雙雙由負轉正。 政府“立足當前、著眼長遠”,通過加強水利、城市等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有效穩住經濟增長,一方面又能有助化解過剩產能。從6月起政府業已啟動了水利等中央專案,有針對性加強了基礎設施及薄弱環節建設,隨著中央投資加快,穩增長效果持續顯現。定向“穩增長”措施由於主要屬於常規性投資專案,緩解了傳統行業產能壓力。7月工業產品銷售率大幅回升至98.4%,工業銷售情況顯著改善。7月製造業增長10.5%,比6月大幅提高0.9百分點,多數行業同比增幅擴大,其中黑色金屬冶壓、汽車製造、電氣機械以及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同比增幅均比6月超出2個百分點,鋼材、有色金屬、發電量、汽車和水泥產量增幅均持續擴大。 在多項資料傳遞向好資訊的同時,也折射出經濟隱憂。“穩增長”措施在吸收過剩產能的同時,也導致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在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明顯分化。7月大型製造企業PMI回升0.4個百分點至50.8%,呈加速擴張態勢,而中小企業景氣度處於持續收縮狀態,尤其中型企業景氣還有所下降。這表明大企業率先從“穩增長”中獲益,但廣大中小企業景氣仍處收縮通道,經濟內在動能並未真正復甦。 7月官方製造業PMI與匯豐PMI明顯背離,也說明了中小企業(尤其民營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7月匯豐PMI終值環比回落0.5個百分點至47.7%,其產出指數、新訂單和就業指數均不同程度回落,尤其新訂單指數更創下11個月來最大降幅。此外,1-7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23.3%,比上半年回落0.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自去年10月份開始持續回落,反映出民營資本對經濟的謹慎態度。 此前,由於房地產調控、淘汰落後產能實質性推進以及上半年經濟下行慣性導致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最新公佈的7月份資料所透露的實體經濟轉暖,緩解了市場擔心情緒,但當前中小企業景氣仍未實質性改善,經濟內生動力仍偏弱,需要高度關注。廣大中小微企業不僅是經濟內生動力的直接載體,而且也是吸收就業的主要領域。上半年就業總體形勢良好,為“調結構、促改革”創造了條件,也為經濟下行容忍度不斷提升提供了根本保障,擴充套件了“穩增長”的底部區間。 7月底政治局經濟會議指出,下半年要“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務力度,進一步清費減負,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大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把錢用在刀刃上”。從目前看,“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微觀放活效果還遠遠不夠。政府需要加快落實各項微觀放活措施,加快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權,儘快落實減免稅負政策,尤其要切實增加中小微企業信貸覆蓋度和可得性,真正增強經濟發展後勁和內生動力。 在當前“穩增長”措施效果持續顯現的有利時機,在不出臺大規模刺激性政策的前提下,只有加快微觀放活措施的落實,有效接續增長後勁,才能真正實現“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三者的有機統一和動態平衡。只有廣大中小企業活力增強了,就業總體良好的局面才能延續,才能為解決大學生就業難(主要為結構性困難)增加主渠道,從而為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創造出好的基本環境,政府才能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組合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後兩者,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才能穩步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