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有必要如此高調嗎??

這是今天的微博。 看到這個微博,我沒有一絲絲的浪漫感動和認同,反而很為當代學子擔憂。 11級的男生,正是大二學生,約21歲,12級的女生,約20歲,是剛剛告別高考走進大學生活的大一學生,然而他們用玫瑰、鮮花甚至一枚銀戒指演繹青春的愛情。 作為天之驕子的那位大學男生,點燃了150支蠟燭,逐一點數,逐一點燃,逐一排列,再將精挑細選的玫瑰花印襯其中,可見其匠心獨具,用心之至。我不禁想到,如果我們的孩子把這份精挑細選、精心細琢的功夫用在學習上,該是怎樣的境況?而與此同時,他要接受各種注視目光,這種注視難道只被你解讀成豔羨嗎? 細想開來,這一場高調示愛的愛情秀,求婚秀,除了博人眼球,作為娛樂談資,其價值還有多大? 原諒點媽作為一個教師和母親的“不解風情”。作為一個教師和母親,我不願我的學生做出這樣的事情,更不願我的孩子做出這樣一種無甚價值的愛情秀。 淮陰師範學院班主任王新鑫在《中國教育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一個新手班主任的微傳遞”,當中這樣寫道: “雖然我只比你們大三四歲……有時候,我看到你們在考試之前還在逛大街,為你們著急;有時候,我看到你們在晚自習時不停的與同學閒談,為你們憂慮;有時候,我看到你們上課時間在校園徜徉,為你們擔憂……” 我感嘆於王老師的用心,卻也不禁聯想:不知道王老師看到這兩位學生的壯舉會作何感想? 此時此刻,我甚為緬懷那位為妻子鑿出6000多級“愛情天梯”的劉國江老人。 這是個真實而簡單的故事,上個世紀50年代,一位20歲的農家青年劉國江愛上了大他10歲的寡婦徐朝清,為了躲避世人的留言,他們攜手私奔深山老林。為了讓徐朝清出行安全,劉國江一輩子都忙著在懸崖峭壁上鑿石梯通向外界。終於用自己的雙手,鑿出了通向外界的6000多級的愛情天梯。 地處深山老林,沒有人聽見那一鑿鑿的聲音,沒有人為他的創舉喝彩,也無需世俗的捧場和圍觀,因為愛情是兩個人之間的,高調晒幸福,晒愛情,也許本身就是走錯的愛情方向。 那一鑿一鑿的聲音,每日迴盪在深山老林中,如同天籟,綿延不絕,更是丈夫給妻子的最好禮物。如今先人已逝,但那一座愛情天梯連同那一段真愛成了人們眼中最美的風景。 生活終歸要回歸平淡,相比較一束玫瑰花,我更喜歡老公去菜市場購回的一把青菜,相比較一萬句的“我愛你”,我更容易為“小心路邊的車,你怎麼總是這樣粗心?!”這樣的話語而感動,愛情不是短暫即逝的行為藝術,而是長期相守、相濡以沫的永恆承諾。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