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不會平白無故地成功,在贏得重大機遇和切實實現目標之間,領導力的好壞會對企業戰略的成敗產生巨大的影響。
方法/步驟
分清“決”和“策”的關係
企業的發展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在於企業家的領導力。領導力有兩大要素:一是決策,就是我們到哪兒去幹什麼專案或者說在矛盾、衝突中做出選擇。另一個則是影響力,影響力的重點物件是人。
決策重在選擇,即在矛盾中、衝突中做出選擇。如果有人問我,哪一類人的領導力最強,我肯定會回答是企業家,全世界都這樣。那企業家又該如何 選擇呢?孟子說:魚我想要,熊掌我也想吃,二者不可得兼,能得兼你就兼,不能則舍魚而取熊掌。也就是說,你要學會根據重要性或者偏好來排序取捨。
而企業家精神就是果斷的取捨,天下永遠沒有最優決策,只有相對優的決策。我認為,企業在做出選擇時,要把握重點,有取有舍,這樣才能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決策的“策”跟“決”是不同的,一定要把策與決分開,然後再來決策。“策”是指出主意,它本身就是一個言,獻言獻策,讕言讕 策,這個言這個策可以是企業家本人,也可以是別人,比如你的家人、職員甚至是朋友,出主意不是老闆的專利,更多的主意是別人給你出的。“決”是指選主意, 這才是企業家應該關注的重點。出主意的過程要慢慢地進行,你慢一點就有人給你補充,給你完善,跟你爭論辯論,慢還能獲得更多的資訊、機會、資源、時間、精 力。
所以,策要慢,而決則要快,一旦確定了想法,就要馬上付之於行動,這樣才能搶佔先機。當然,我們的決策首先要符合法治,符合法律,繼而再綜合考慮技術、人員、資金、時機等問題。同時,企業家要做到多策少決,這是原則。
普通的經理人一個星期做八個決策,你呢?三個星期才做一個決策,決策少,你才能集中精力做出高質量的判斷,如果老闆一天到晚做決策、講話,則很容易導致越講越不值錢。所以,我們一定要少做決斷,真正到了決斷的時候,也要減少參與人數,以便減少扯皮,提高效率。
當然,企業家要提升領導力還重在提升影響力。一些企業家的決策力可能是80分,甚至85分,但他的影響力卻只有10多分,這樣的企業家也是不合格的。
做決策的關鍵在於常識和通識
做決策第一需要常識,不是書本的知識。比如說你的產品質量好,那麼大家自然就信任你,我認為,產品的質量真正上去,成本高了依然還會有人 買,或者說會有更多人來買,所以這個常識,包括你的良心、信用度等。第二個是通識,有些商人的膽識是一流的,但在通識方面相對比較弱。
在企業家的知識結構中,還有一項很重要,就是“器識”,也就是容人之度。在你的手下,有搞技術、有搞營銷的、 也有財務專家,老闆可能喜歡冒險,但你的員工可能小心翼翼、性格內向,或者說,你的手下有男有女,可能在計算上,女的不一定比男的強,可是對人、對企業、 對做事的深刻性把握,女性可能會高於男性。面對這些差異化的性格、人才,企業家不能要求大家的思維都跟自己一樣,而應該開啟眼界、開啟心胸,去容忍差異, 那麼,我覺得你離成功也不遠了。
企業家要修煉好“三德”
領導力的“領”字有四層含義:第一是領隊伍,要有人跟著你幹,追隨你;第二是把控好方向,你要明確給下級指出是去哪裡?也就是企業發展的方 向;第三是企業家要夠“剛”,也就是一定要有權威性,你一旦作出決定,下級就要跟上;第四是最重要的,這個“領”一定要明,明明白白你的心、你的目標、你 的意圖、你的戰略,反之,你說的不明白,下級就不知道往哪兒去。
“導”字同樣有四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引導。現在的員工,不是領導叫他幹啥他就幹啥,現在民智大開,硬管反而行不通,所以我覺得要以引導的方式朝遠景目標前進;第二層含義是輔導,輔導下級是老闆的重要職責,只有輔導好了員工,才能做好企業整體團隊建設,帶來實實在在的業務;第三層含義是監督,領導事後一定要對下級進行督導,沒有督導就沒有績效,不監督會讓下級產生偷懶行為,不利於員工責任感的培養;第四層含義就是人才的培養,所以,領導力的關鍵就在於,先在前面引導,事後督導,旁邊就近要輔導,還有一個重要的事那就是培養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