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壓力大多來自心理,例如工作、學業、經濟壓力,壓力會使血壓升高、心跳加速,消化、免疫功能下降。美國《健康》雜誌(Health)的一項研究指出,當涉及到身心健康的問題時,我們每天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模式,很可能是我們自己最大的敵人。許多心理問題還是可以避免的,專家理出了九個好方法。
方法/步驟
懶得運動 運動除了可以使身體保有美好的體態,運動直接燃燒熱量也燃燒掉了的壓力。經常運動對大腦化學物質和情緒有關的激素有積極作用,能刺激大腦讓人感到快樂,能維持腦內荷爾蒙的平衡,賦予心理上的正面力量,緩解抑鬱和焦慮症狀,培養更好的心理健康。
攀比不滿 在人生的旅途中,常常會遇到各種挫折和失敗,也會遇到各種的誘惑、麻煩和煩惱。如果能夠做到“知足常樂”,就會讓自己過得平穩。有時會忌妒別人的財富多過自己,心生不滿。其實,“人比人氣死人”收入和幸福之間的關係並不絕對。最好能反過來看看自己擁有什麼,保持“感恩的心”,可以寫了一封信給心愛的人,或者和很久沒見面的好友聯絡一下,保持樂觀和幸福的心態。
環境雜亂 很多人工作一忙就沒去清理家中的雜物,累積越多越懶得動手。健康心理學家表示,忽略家中的雜亂會造成心理的困擾,生活上的不便,漸漸的會感覺到疲於奔命,進而產生抑鬱、焦慮,甚至體重增加。
方法/步驟2
足不出戶 面板受紫外線輻射後能產生維生素D,而維生素D有預防癌症的效果。陽光還可緩解人們壓抑的情緒。不少人一到陰雨天氣就會失眠、胸悶或煩躁,晴天心情就比較好。如果出門去公園或野外,呼吸新鮮的空氣更是有益健康。
睡眠不足 長期缺乏睡眠,平均一天睡不到6小時的人,開車非常危險。時下3C產品盛行,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路遊戲日夜不分,晚上不睡、早上犯困,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和課業,也容易產生煩躁、緊張和憂鬱。 最好晚餐後不再亂吃零食,睡覺前更要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減少3C產品的藍色光干擾睡眠和生理節奏。減少光線刺激,讓大腦視丘松果體正常分泌褪黑激素,才能使人安然入睡。睡眠不足時,儘量在一天之中找到時間小睡一下。
工作太多 我們的工作和休息的時間如果平衡不好,長期發展下去會產生健康的問題。英國2011的研究發現,每天工作11小時以上,陷入抑鬱症的機率會增加一倍。因此需要沉靜下來好好反省,自己是工作狂?要求太高?仔細想想自己的價值觀,理出優先事項。
方法/步驟3
情緒管理 人生總會有一些不如人意的事,這時情緒上難免會有憤怒或沮喪的反應,這是完全正常的,生活中經常會有不可避免的挑戰。適當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管理就很重要,過度壓抑這些情緒,讓你心中的怨恨和不滿無處宣洩,可能會適得其反
悲觀孤獨 悲觀和孤獨會造成與社會隔離的狀態,漸漸減少和朋友、家人聯絡,有抑鬱或焦慮的症狀出現。即使你感到心事重重、孤獨無依,努力踏出第一步,重新與朋友和親人連繫,甚至只是幾分鐘的時間喝個咖啡。這樣的社交結果往往會令人振奮,得到的反應比我們期望的更好,調整好心態,樂觀去面對,最終會感到更多正面的迴應。和心理醫師談談,找出問題的所在,也很有幫助。
完美主義 事事都要求完美的人,做任何事都是全力以赴,以期達到最好的結果。長期下來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心理衛生專家表示,完美主義者容易產生心理健康的問題,包括失望、焦慮和飲食失調。雖然完美主義者並不一定都是成功人士,但是完美主義常常與工作狂緊密相關。只有當你不再執著,放棄要讓自己更完美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享受人生的旅程,而不僅僅是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