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易犯錯誤分析?

政治易犯錯誤分析

在讀題時聯想學過的原理,概括出題目中的主要意思,就必須懂得抓關鍵詞,這是理解題意的基本要求,卓越教育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以供參考:

一、讀題幹領會題意。

就是通過閱讀,弄清題幹中心思想。要在讀題時聯想學過的原理,概括出題目中的主要意思,就必須懂得抓關鍵詞,這是理解題意的基本要求。如:

例題一: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下面關於與時俱進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已成為中國共產黨思想路線的新範疇  ②直接體現了黨的階級性質  

③是主觀與客觀的對立和統一      ④體現了實踐與認識的對立和統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很多同學錯選了A,其實題目問的是“與時俱進”,而不是“三個代表”,關健之處沒有抓住。正確答案D。再如:

例題二:通過對若干國家經濟史的統計分析發現,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分配呈現平均化的趨勢,這說明。(2000年高考.單選題)

A、經濟的增長會自動導致收入分配的改善

B、經濟的增長會自發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結合

C、市場經濟使收入分配日益平均化

D、經濟的發展是改善收入分配的基本途徑

這裡面的關鍵詞應是“收入…提高”、“分配…平均化”。只有養成搜尋關鍵詞和關鍵句的習慣,才能準確理解材料的意思,使思路迅速的進入到試題中去。這是作好選擇題的前提。

二、明確題意所指的方向。

題意所指的方向規定了答案的選擇。它是將題乾和題肢有機聯絡起來橋樑。只有知道了題目問什麼才有能知道要選取什麼。這是作好選擇題的重要環節。如:

例題三:“離開共產黨的領導,我國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就要發生變化。”從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係上看,反映了下列觀點: 

A中國共產黨員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

B國家的性質是同政黨的階級屬性相一致的

C黨的領導是現代化建設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  

D社會主義國家政權必須由共產黨領導

題中的“從政黨和國家政權的關係上看”規定了題目選擇的方向。B本身錯誤,只有D才是符合規定的。再如:

例題四:宗教還將在我國長期存在的原因有:

A宗教作為意識形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 B宗教的本質發生了變化

C國際宗教勢力的影響        D國家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這是1990年高考政治第25題,題目要求找的是“原因”,B肢明顯錯誤,因為宗教作為唯心主義世界觀的本質沒有發生變化。D肢是題乾的“果”,而不是題乾的“因”。誤選D就在於沒有弄清命題者所提出來的要求。又如:

例題五: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國的本質就是要:

A.崇尚憲法和法律在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權威

B.保證人民充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

C.打擊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的敵對分子,鞏固人民民主專政

D.查處腐敗分子,純潔幹部隊伍

本題要選擇的是“本質”,正確的答案只有A,其餘B、C、D都不是題目指的內容。B屬於依法治國的目的,C、D則是依法治國的措施方面的。可見,解題時題目所要選擇的是什麼必須十分清楚。

三、小心謹慎排除干擾

在前面兩個步驟的基礎上還要小心謹慎排除干擾項。對此要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必須判斷備選的項本身是否正確。如:

例題五: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關於構成主權國家的其本要素說法正確的是:

A人口是國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B政權是國家存在的其本要素

C主權對內具有獨立性對外具有最高性的特徵 D領土是國家存在的依據

顯然A、B、C三項的說法都是錯誤的,正確答案就只能是D。很多同學問題就出在C項,應多總結這方面的教訓。再如:

例題六:80年代以來,我國農村民主建設取得了顯著進展,各地相繼建立了村民選舉制度、村民議事制度、村務公開制度等一系列村民自治制度。為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1998年11月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修訂後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這表明

A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在逐步完善

B村民自治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組成部分

C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是我國基層政權建設的組成部分

D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有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

這是1999年高考政治試題第25題,。C是錯誤的,在我國基層政權是指鄉鎮一級人民政府,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治組織,不是基層政權。“村民委員會自治制度建設”屬於民主建設範疇,而不屬於基層政權建設範疇。正確答案是AB肢,D與題幹不吻合

其次、還要考慮選項是否符合題意方向,依題意要求進行取捨。

容易導致選擇失誤的是題肢本身正確,但不是題意所指方向的、因而不符合題目要求的選項。這就要求同學一定要把題乾和選項聯絡起來作認真、謹慎思考、比較、判斷。如:

例題六:針對經濟技術合作問題,江澤民主席在對亞太經濟合作領導人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工商諮詢理事會代表的講活時,發表了培養具有國際商業頭腦和全球化經營戰略的企業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等三點看法。這說明:(不定項選擇題)

A.發展經濟技術合作,通過消化、吸收和創新,才能形成本國更高的生產能力

B.任何國家都必須在不斷的加強與各國的經濟技術合作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C.發展經濟技術合作,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是發展本國經濟的基本戰略

D.面向國際市場提高人才與企業素質,是世界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

本題包括兩層意思:“具有國際商業頭腦和全球化經營戰略的企業家”、“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整個題目的意思可概括為:“對企業經營者和企業的素質提出的看法說明了…”。儘管ABC選項都本身都無錯誤,但與題幹聯起來看卻不是依題意所要選擇的方向,因此不能選。再如:

例題七: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制度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實上不平等的矛盾,根本原因在於

A 憲法是由資產階級制定的

B 民主的原則是與實踐相脫節的

C 勞動人民不能參與國家政權的管理

D 民主權利的實現受到了私有制的限制

這是1995年高考政治第10題,此題正確答案是D肢。政治根源於經濟。資產階級在制定憲法時,之所以要用“全民性”來掩蓋其民主的階級性,使資本主義民主制度中存在形式上平等和事實上不平等的矛盾,其根源在於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可見,D肢是經濟方面的原因,是根本原因。 B和C本身雖沒錯,但只是題幹內容的變相重複,或者說都是題幹內容的表現和註釋,並沒有從“原因”上說明問題。

原作者: 卓越教育小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