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在母體中生長,其所需要的一切營養都由母體來供應。準媽媽由於身體不斷髮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在不同的時期需要的營養也有所不同,因此,為了寶寶的健康成長,準媽媽在不同的時期要補充各種需要的營養。如果孕婦的營養適宜,就能為胎兒的正常發育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如果孕婦的營養不良,就可能引起小產、死產、早產、先天畸形、先天虛弱和先天智慧低下等病症。
在整個妊娠期都需要足夠的營養來保證胎兒的正常發展,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副食的種類和數量。
2、多吃豆類和蔬菜,提供植物蛋白及維生素和鐵、鈣等。
3、適量吃些小米,有助於補充維生素B等的需要。
4、每天吃2~3個雞蛋,以滿足孕期身體的需要。
工具/原料
各種穀物,蔬菜,雞蛋,維生素類,鈣類,葉酸等
方法/步驟
孕期營養補充的三點原則
胎兒迅速發育成長起來,需要補充:
最重要的礦物質有:鐵、鈣、鋅、鎂;足夠的必需氨基酸供應;充分攝入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豐富的維生素供給。
骨骼和牙齒的生長加速,需要補充:
足夠的鈣;維生素D是鈣吸收不可或缺的;適當運動和晒晒太陽可以促進鈣的吸收。
需要儲存大量的營養,以便出生後利用:
胎兒肝臟需要儲備足夠的糖原,必備出生後應急和利用;準媽媽需要儲存足夠的營養,為了有充足的營養哺育寶寶;準媽媽同時需要好的營養以順利完成分娩,並擔當起養育寶寶的責任。
1、孕初期營養補充原則:
保證優質蛋白質、碘、鋅和鈣的供給。
適當增加熱量。
確保無機鹽、維生素的供給。
懷孕早期(1~3個月)
懷孕早期,寶寶的心血管系統最先開始發育,主要器官結構慢慢開始分化,如眼和耳。
孕婦在懷孕早期應積極應對早孕反應,可以採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補充足夠的基本營養物質:蛋白質、脂類、糖類、礦物質、水分。蛋白質每天每千克體重所需為1.2克,孕婦則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供應,特別是妊娠後期胎兒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需要更大量的蛋白質補充。碘是甲狀腺的重要組成成分,也是維持正常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準媽媽應適當增加碘的攝入。
另外,在全面補充營養的同時又要注意防止糖類、礦物質和維生素攝入過量導致妊娠糖尿病、胎兒緻畸等問題。
2、孕中期營養補充原則:
不可猛吃猛喝。
補充充足的蛋白質。
補充豐富的維生素,同時注意鐵、鋅、鈣等元素的補充。
不可偏食,平時吃素的準媽媽要謹防營養跟不上。
合理飲食結構可改善伴隨孕婦的便祕、痔瘡。
懷孕中期(4~6個月)
孕中期開始胎兒的骨骼、眼耳等器官逐漸成形,開始有了一定的面部表情和運動能力,性器官也已形成。孕中期胎兒生長速度變快,腦發育處於高峰期,骨骼也在不斷鈣化,需要補充鈣的攝入。此時準媽媽的早孕反應已經減輕,胃口開始變好,本身的生理變化使皮下脂肪的儲存量增加,子宮和乳房都明顯增大,準媽媽本身的基礎代謝也增加了10%~20%。因此,飲食上要注意膳食營養的全面,可以適量多吃些魚和乾果類,為胎兒大腦發育補充足夠DHA。
3、孕晚期的營養補充原則:
補充礦物質,最重要的礦物質有:鐵、鈣、鋅、鎂。
補充足夠的必需氨基酸(來自蛋白質)。
攝入充足人體所需的必須脂肪酸。
供給豐富的維生素,維生素D是鈣吸收利用不可或缺的,另外適當運動和晒晒太陽能促進鈣的吸收。
通過油質魚類補充足夠DHA,有利於胎兒視覺能力的發育。
懷孕晚期(7~10個月)
孕晚期嬰兒繼續發展,功能更加完善。準媽媽很快就可以見到自己的寶寶了,與此同時仍然要注重全面均衡的飲食,並且繼續補充DHA,幫助嬰兒大腦發育。維生素的攝入也不能減少,尤其是維生素B1,多吃富含維生素B1的粗糧,如果缺乏會引起嘔吐、倦怠等反應,並可能在分娩時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程延緩。多吃蔬萊水果,有助於防治便祕。
注意事項
在孕期,不必因為懷孕而制定特殊的食譜。但是,由於機體在孕期會有更大的負荷,所以需要健康的飲食。因此,應該在確保營養均衡、豐富的同時,還要吃飯有規律,懷孕初期可以採取少食多餐。在整個孕期,熱量的攝入都應該有相應的增加,孕前期每天要增加150千卡,而孕晚期的3個月裡,每天要增加200千卡的熱量。另外根據不同孕期特點還要注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