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酸鹼平衡無需食物矯正?

近年來,食物的酸鹼度一直令許多人困惑。有的人認為,自己是酸性體質,所以要吃一些鹼性食物,以求中和,這樣才能保持機體的酸鹼平衡。甚至有的人每天早晨要取一小塊燒鹼泡一大杯水喝,來保持機體的酸鹼平衡。

方法/步驟

食物的酸鹼性不能憑口感判斷

  我們每天攝取的食物中,有些是屬於酸性的,有些是屬於鹼性的。食物的酸鹼性不是指人們味覺的感受,不能憑口感判斷,而是指食物的生物化學特性,即它在人體內新陳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的性質。

  含硫、磷、氮等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肉類、蛋類、穀類、油脂、酒類等,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偏於酸性,屬於“酸性食物”;含鉀、鈉、鈣、鎂等元素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大豆、牛奶、茶葉等,在體內代謝的最終產物偏於鹼性,屬於“鹼性食物”。

人體能隨時保持酸鹼平衡

  人體器官組織的一切生理功能和生化反應都需要在酸鹼度(PH)恆定的體液中進行,這種體液PH值的穩定現象就是酸鹼平衡。健康人體的體液PH值在7.4左右(波動在7.35~7.45),呈弱鹼性。機體必須維持體液處於這種弱鹼性狀態,才能保證各種生理活動和物質代謝的正常執行。偏酸或過鹼都是疾病狀態。PH值高於7.45稱為鹼中毒,低於7.35稱為酸中毒。鹼中毒和酸中毒僅出現在患有代謝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狀態。

  人體通過多重調節功能,隨時進行自動調節,保持體液酸鹼度穩定在7.35~7.45。通過呼吸功能、腎臟排洩與再吸收功能,以及血液中的碳酸鹽、磷酸鹽、血紅蛋白和血漿蛋白4個緩衝隨時對PH值進行微調,確保機體的酸鹼平衡。

  因此,如果只是說人體要保持酸鹼平衡,這是正確的;但要說吃酸性食物多一些或鹼性食物多一些就能改變體液的酸鹼度,則是毫無科學依據的。有人還把它引申為吃酸性食物會造成“酸性體質”,甚至說“酸性食物是百病之源”,這就更加離譜了。

不需要去操心酸鹼平衡

  前面說過,人體體液必須維持在弱鹼性,但在生理學中,根本就沒有什麼“酸性體質”或“鹼性體質”的說法。一個正常的人,不可能只吃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因為不同種類的食物具有不同的營養特點,都是維持健康不可缺少的。

  如果不吃穀類和動物性食物,會發生能量缺乏及優質蛋白質和某些微量營養素的不足;如果不吃蔬菜水果等食物,則會導致若干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缺乏。這兩種情形都會造成營養素攝入不平衡,引發相應的疾病。

  因此,只有多種食物合理搭配才能獲得全面和充足的營養。也就是說,偏食的危害不是“酸鹼平衡失調”,而是營養素攝入不平衡。人們不需要去操心身體的“酸鹼平衡”,也不要想通過飲食來調節它。需要操心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各類食物的合理搭配,求得營養素攝入的充足和均衡。

每天喝一碗鹼水是非常有害的

  每天喝一碗鹼水是有害的,因為它會影響胃液的酸度,破壞胃的正常生理功能。

  胃液是一種無色透明的酸性液體,PH值為0.9~1.5。胃液所含的重要成分有鹽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內因子”。胃腺主細胞分泌入胃腔的胃蛋白酶原是無活性的,在胃酸作用下,轉變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質,主要產物是多肽和氨基酸。胃液中的鹽酸能啟用胃蛋白酶原,並提供胃蛋白酶發揮作用所需的酸性環境。胃蛋白酶必須在酸性較強的環境中才有作用,其最合適的PH值為2.0,隨著PH值的增高,其活性降低。

  喝一碗鹼水到胃裡會使胃裡的PH值升高,降低胃蛋白酶的消化功能。而我們吃的食物中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微生物,胃酸可抑制和殺死大部分隨食物進入胃內的細菌。喝鹼水使胃液的酸度減弱就保護了細菌,增加了發生感染的風險。另外,胃液中的鹽酸進入小腸後能促進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分泌,鹽酸所造成的酸性環境,有助於小腸對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胃的正常酸度有重要的營養和防病作用,千萬不要人為地去破壞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