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瑞士製造”標準再提升?

擁有400多年製表歷史的瑞士,已經形成一條非常專業、高度細分的產業鏈:即機芯製造商和裝配商獨立分工,合作完成手錶的製作。如果一款腕錶上標註有“瑞士製造(Swiss Made)”的標籤,通常被看作是身份和品質的象徵。有調查顯示,奢侈腕錶的消費者願為“瑞士製造”付出高達一半的溢價。然而,最近的一則訊息可能讓某些腕錶製造商失去“瑞士製造”的標籤。該訊息稱,近日瑞士眾議院或擡高“瑞士製造”的打標標準,提高瑞士產零部件在手錶中的成分比例。按瑞士現行法令,腕錶只要機芯價值的50%以上在瑞士生產,就可以標註“Swiss Made”,對錶殼、錶盤、錶針的產地則不限制。為維護瑞士製造的權威性,瑞士議會正在商議新法令,要求將本土生產的比例提高至全表價值的50%~60%。 對此,腕錶業內人士認為,近十年內,機芯等核心部件仍保留在瑞士生產,其他很多部件,比如錶針、錶盤、表面、錶帶等,主要由中國或者其他一些國家生產。大幅擡高瑞士生產比例,對於中國零部件出口不利。 但如果該方案通過,它的波及面將不僅僅是中國的零部件出口商。 其實,對於“瑞士製造”的標準一直在不斷完善中。最早關於“瑞士製造”的標準可以追溯到1971年出臺、1972年生效的相關法規,當時的規定相對比較寬鬆,只規定了鐘錶機芯的出處問題,而錶殼、錶盤和錶針則允許在外國生產。如果一枚手錶的機芯的50%是在瑞士生產就可稱為“瑞士製造”手錶。隨著瑞士製表業的不斷髮展,這個法規也越來越多地受到質疑:消費者購買的是一枚手錶,而不只是手錶機芯。 隨後,1992年出臺了更加詳細嚴格的標準,該標準將範圍擴大到瑞士機芯、瑞士表盒、瑞士錶帶、瑞士石英、瑞士原件和瑞士製造等標誌使用的具體條件。該條款規定“機芯中的瑞士原件價格至少佔全部原件價格的50%以上”,機芯才能打上“瑞士機芯”的標籤。 而對於“瑞士製造”的標籤則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方可在外表使用“Swiss made”,即:機芯為瑞士產;組裝在瑞士完成;生產者的最後檢測在瑞士完成。2007年6月,瑞士鐘錶協會全體成員大會就進一步嚴格“瑞士製造”使用標準的新方案進行了表決,結果認為:將來手錶能否被稱作“瑞士製造”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該標準主要涉及瑞士手錶及其機芯:手錶方面,機械手錶至少80%的製造價值應在瑞士完成,電子手錶至少60%應在瑞士完成。原材料、寶石、電池不包括在生產成本內。此外,該標準還對瑞士零部件和瑞士裝配作出了新的規定,標準要求,瑞士鐘錶的技術和樣品設計也應在瑞士本土進行。 但這一新規則還未得到瑞士聯邦政府的批准,瑞士媒體表示,新規則大概需要8年的時間才能正式付諸實施,因為鐘錶生產商需要一個過渡期,以便國內有足夠的零部件供應。今年,瑞士眾議院傳出提高“瑞士製造”的標準,將可能進一步加快新法案的實施。如此頻繁地修改方案,其目的只有一個——保護“瑞士製造”品牌,因為越來越多的仿製品和偽造品正在威脅制表工業和瑞士的特殊技術,而其國內的手錶零部件供應商也面臨著國外供應商的激烈競爭。從16世紀中葉瑞士鐘錶業最早出現到現在,瑞士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他們並不想失去這個含金量超高“瑞士製造”的標籤。 近幾十年來,儘管技術的發展使相關的製造過程產業化,但空白機芯、錶盤、錶殼等其他配件製造與裝配、品牌分銷彼此保持獨立。事實上,除了斯沃琪集團、勞力士、歷峰等大型鐘錶集團,瑞士鐘錶業很少有公司能獨立從頭到尾生產一隻手錶。絕大部分品牌都是向專業機芯公司購買機芯,然後裝置在自行設計的錶殼內,這種專業化分工的生產模式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越來越多的國外手錶零件生產商參與到瑞士的製表行業,也給本土的生產商帶來一定的衝擊。所以,從整個瑞士製表行業來說,如果“瑞士製造”的標準進一步提升,無疑是瑞士本土製錶行業的一把保護傘。“如果瑞士手錶提高在本國生產的比例,那麼,有可能導致瑞士手錶會漲價,因為自產比例上升,他們的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就會增加。另外,國外的一些代工廠的比例要相對下降,從瑞士代工廠的分佈地區看,中國佔據很大的比例,這會對那些代工廠帶來一些挑戰。”海鷗手錶的設計師曹維峰告訴理財週報記者。從腕錶的分類上看,對於高階奢侈腕錶來說,提高“瑞士製造”的標準不會對它們構成諸入成本、營銷、研發、生產等方面的影響。比如掌握瑞士機芯製造命脈的斯沃琪集團曾兩次針對鐘錶市場的機芯限量供應,導致有的企業被迫嘗試自己設計、生產機芯,有的則轉而投靠石英機芯。百達翡麗就被迫採用石英機芯生產部分產品,由於沒有使用瑞士生產的機芯,這部分產品就不得不放棄“瑞士製造”的金字招牌。但與經常排名第一的百達翡麗的美譽度相比,有沒有“瑞士製造”的標籤對它的影響已經微乎其微。 對於瑞士中低檔表生產商來說,新標準的實施無疑是雪上加霜。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的發展,瑞士中低檔表生產廠的部件大都來自中國等亞洲產地,如果提高對“瑞士製造”的使用標準,那麼他們只能更多地使用瑞士產零件,生產成本和出口價格也將相應提高。雖然在歐洲市場,瑞表出口一直有雙位數增長,但是伴隨著2013年歐洲經濟的複雜化,特別是德國出現下滑、義大利繼續走向深淵的情況下,腕錶的競爭無疑會更加激烈,提價對他們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好方法。瑞士鐘錶協會的內部人士也表示,新標準會使中低檔表生產商處於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要麼放棄“瑞士製造”貼牌及其聲譽和廣告效應,要麼按照新標準大幅提高製造成本。其結果是殊途同歸:削弱自身的競爭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