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小吃--炸咯吱盒?

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民間家食-炸咯吱盒

這咯吱盒是我小時候在奶奶家每到過年就會吃到的一道菜,記憶猶新呀。每到頭過年的前幾天,奶奶就開始攤煎餅皮,包餡,做這道咯吱盒。做幾大臉盆呢,過了大年初一,就該各家串門,來的人多了,臨時準備菜就顯得忙不過來。而且以前那一到過年基本賣菜的也回家了,買的菜又不好保鮮,所以做成咯吱盒,一來人串門就拿出幾塊炸完一切就可以上桌了。

內陷是胡蘿蔔,土豆,還有香菜和的餡,我每次都覺得放了香菜炸完顏色不那麼漂亮,我這次就沒放,老公喜歡吃肉,我就放了點肉餡,肉餡比例不大,提個味就行。這個咯吱盒的皮特點是麵皮酥脆,摻了一些豆麵,就是攤的煎餅皮,這樣吃起來表皮更脆。我分別嘗試了黃豆麵和綠豆麵,覺得綠豆麵的成品顏色不如黃豆麵的漂亮,過程圖是綠豆麵拍的,成品圖是黃豆麵哈。

原料:

綠豆麵或黃豆麵、中筋麵粉、胡蘿蔔1根、土豆1個、肉餡1-2兩、雞蛋一個、白菜根一個(抹油用)、溫水、鹽、生抽、白胡椒粉、蠔油、料酒、芝麻油。

做法:(肉餡用少許鹽,料酒,蠔油醃製入味。)

1、綠豆麵和中筋面的對比為3:1,攪拌均勻。

2、打進一個雞蛋,攪拌均勻,加入雞蛋的面在攤餅的時候邊上會微微翹起,好翻面。

3、用溫水稀釋麵粉,我用的水是300克+,具體最後沒記住,因為是邊倒邊攪拌看狀態的,面的吸水率也不同,能在鍋中攤成餅,流動狀態最佳。

4、胡蘿蔔、土豆擦成絲,拌入肉餡,加入鹽,生抽,白胡椒粉拌勻,最後點一點點芝麻油封住香味。

5、取一個白菜根,沒有可是其他類似的代替。沾一點點炒菜油,潤一下鍋,油不要太多。

6、倒入適量的麵糊,混開,攤成煎餅皮。

7、攤好後至涼,一片上碼好餡料,在上面蓋上一片,麵皮邊抹上面粉糊(麵粉+水=稀釋粘稠的糊)粘緊。

8、然後切成等寬的長條,不用切成小個的菱形塊,那樣炸的時候容易散。

9、炒鍋倒油,6成熱時下入切好的咯吱盒,炸製表面稍硬即可,吃的時候切成菱形塊。

ps:

1、餡料可以嘗試很多種,不過一般流傳的都是胡蘿蔔、土豆、香菜這3種的搭配。

2、炸出來後可以放冰箱冷藏,吃的時候取出幾條煎後食用。

3、建議炸完食用時再切菱形塊,如果先切菱形塊再炸,容易漏餡,會散的可能。

咯吱盒又名咯炸盒,名雖不雅倒也名副其實。通俗響亮,是一種比老北京城還老的北京特色食品。它伴隨京杭大運河之生而生於運河源頭之通州,歷經人們千百年品味推敲,此味視運河漸衰而不顧至今留存於京東民間,且有日益蔓延之勢。

百度了一下歷史記載: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大批京東百姓操起漕運營生。船工們從山東帶回酥脆的煎餅,日久受潮,煎餅變的皮軟,入口不爽。有心得人將煎餅捲成卷切成段下油炸,食之更香更脆,之久不變質。咯吱盒很快成為陪伴船工遠航的美食,也自然在京航大運河碼頭張家灣己方圓數十里的京東一帶民間傳開。

食材食譜熱量:8815(大卡)

主料 綠豆麵 適量 黃豆麵 適量 中筋麵粉 適量 胡蘿蔔 1根 土豆 1個 肉餡 1-2兩 雞蛋 一個 白菜根 一個 溫水 適量 鹽 適量 生抽 適量 白胡椒粉 適量 蠔油 適量 料酒 適量 芝麻油 適量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