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路線:山西王家大院——平遙古城—太原晉祠—五臺山—恆山懸空寺—大同雲岡石窟—應縣木塔,到大同的時候,順便去鄰近的內蒙輝騰格勒草原溜了一圈。
幽深古堡王家大院
如非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這樣一片天高皇帝遠的青山深谷中有這麼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站在高達八米的外牆上,遙望牆內層層疊疊的屋檐,高低錯落的庭院樓閣,深宅大院已不足以形容,這分明是一座城堡。王家大院共有五座城堡,現在開放的只有兩座,但也足以讓人興嘆了。簡潔大氣的多進式院落佈局,傳統木建和地域特色的磚窯結構完美結合,纖細繁複的木雕、石雕、磚雕,遍佈牌樓、斗拱,門戶、窗櫺,乃至樑柱基石都有精美的花飾。青磚灰瓦的基調雖不及宮殿建築的濃墨重彩,卻自有一份古樸沉靜,與周遭環境中的青山黃土更為相宜,硬朗而不失華美,堅固而不失柔和。古堡中還有一樣讓人印象深刻:各種石刻壁畫,各類抽象的祈福詞彙如平安富貴興旺發達等,都能具象成一幅相關寓意的民俗畫卷,極盡諧音暗喻聯想,實在是佩服其想象力和創意。遊覽古堡最好請一名解說,否則很難理解這些寓意。當我從一處門樓下走過,導遊讓我注意門楣上尋常可見的柿子石刻,又指向腳下石階上的一個“卍”字,告訴我這叫“萬事(柿)如意”,真的是啞然失笑了。當年的主人是有多迫切希望富貴榮華永世福澤,如此刻意雕琢,我看到的是主人強大的不安與焦慮。大院最敗落的時候,後世子弟僅以50兩銀子出售,偌大一片古堡,從此易主。財富如水,繁華盡落,什麼才能永恆擁有,也許只有這青山黃土。幽深古堡,民間故宮似有過譽,但,王家歸來不看院,果然。
悠遠古鎮平遙城
平遙古鎮,有著王家大院一樣的青灰色調,600年的風雨滄桑,使這座晉中名城更覺悠遠蒼涼。古城內的街道、商店和民居都保持著傳統的佈局與風貌,城牆,縣衙,票號,明清商業街都是必去的景點。古城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其甕城,想象一下古時守城請君入甕的作戰場景。平遙縣衙是看過的最威武氣派的縣衙,沒有之一,簡直是個縮微版的國務院,六部東西兩側,正中大堂,庭院空闊,肅穆森嚴,頓時斂氣屏息,不敢造次。縣衙裡刑獄牢房一應俱全,各種刑罰,令人膽寒。明清一條街,熱鬧繁華,各種票號鏢局,商鋪林立。鋪面都是古時風格,檐下繪有彩畫,房樑上刻有彩雕,鋪面後的居民宅全是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左右對稱,十分敞亮。這些商鋪現在多做民宿,前面是飯館,後面住宿,感覺不錯,各種美食更不待說。這條街上的老外也是不少。入夜,紅燈點亮,夜遊明清街也是不可錯過的美景。
小江南晉祠
晉祠是小時候學過的一篇課文,豈有不去之理?導遊說了個口乾舌燥還是沒明白這是哪個上古賢王的祠堂後來怎麼又成了他孃親的紀念堂?與通常威嚴肅穆的祠堂相比,紅牆綠樹,流水飛泉的晉祠更像一座熱鬧的江南園林。晉祠一絕當屬聖母殿裡的宋朝侍女彩塑,為保護彩塑,現在只能隔窗觀看,導遊詳盡解說了每一位侍女,佩服其想象力,幾乎可以據此寫一部宮心計了。聖母殿前的木雕盤龍柱和魚沼飛樑也是別處沒有的風景。難老泉,是晉祠的另一絕,晉水起源於此,民間傳說一場婆媳紛爭所致,宮廷戲落幕後上演鄉村生活劇。金水臺上的鐵人也是一堆故事,周柏唐槐,宋殿晉水,王母民婦,戲臺廟宇,薈萃一堂,真正一出穿越大戲。
佛光普照五臺山
五臺山,佛教名山,假如你是佛教信徒,那五臺山是你必去的朝拜勝地,連綿群山下掩映著數以百計的名剎古寺。臺懷鎮集中了多座寺院,印象較深的如下:龍泉寺的石牌坊,精雕細刻,極盡繁複,令人目眩;菩薩頂,金碧輝煌,皇家風範,依地勢修建殿閣,層層推進,尤其是上山的一百零八級石階,陡且直,謂之天梯,據說走上去就可將塵世煩惱踩在腳下,頂上也是俯瞰五臺全景的絕佳地點;顯通寺,明朝修建澆築的銅殿銅塔,金光燦然,精巧玲瓏,完全磚石建造仿木建的無量殿頗有西洋風格,乍一看還以為是民國建築;塔院寺裡高聳入雲的白塔,幾乎是五臺山的形象符號,塔基設有轉經輪,轉經筒以供信徒祈福。五臺山是唯一兼有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聖地,灰衣斗笠的漢僧,黃色衣衫的藏僧,外方遊歷的喇嘛,佛學院的學生,還有頂禮膜拜的香客信徒,是五臺山
另一道人文風景。五臺山還是著名的避暑聖地,山上的旅館均無空調,炎夏依然清涼舒爽。
風雨恆山懸空寺
建於北魏的懸空寺位於北嶽恆山翠屏峰。到達懸空寺的那天,老天難得的下了場暴雨。在暴雨如注中撐著傘,立於寺前河谷上飄搖的索橋,遠望風雨中的千年古寺,一面感嘆古時能工巧匠之鬼斧神工,一面困惑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古人花費如此時間精力建造這麼一座寺院。鑲嵌在懸崖絕壁間的懸空寺,似一幅精巧的浮雕,渾然天成,凌空欲飛,寺下石壁上刻有李白手書“壯觀”二字。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上下左右,登臨寺院。殿閣層疊錯落,塑有儒釋道三教的各類造像,不很分的清,也不是很感興趣,寺外恆山的風光更吸引我的眼球。此時,雨已漸小,淅淅瀝瀝間,對面山峰開始噴雲吐霧,風起雲湧,雲山霧罩。不多說,上圖。
美麗凍人輝騰格勒草原
明明是炎炎夏日,一進草原,氣溫陡降,恍似深秋季節,草原下了一天雨,晚上更覺寒冷,穿著厚厚的衝鋒衣依然擋不住寒氣。輝騰格勒草原是內蒙一個不太出名的旅遊開發新區,條件比較艱苦。蒙古包是層薄薄的鐵片圍搭起來,冷颼颼的風還是能倒灌進來,頂棚由於大雨多處漏水,床上的被褥一股溼氣。好不容易睡著,半夜凍醒,赫然兩個蟲子爬在床上,半晌無語。捱到天亮,實在憋不住,乾脆出去逛逛。不過四五點鐘,天光已經大亮,碧綠的草地,如洗的天空,三三兩兩的馬兒懶洋洋的趴著,依然潮溼的小路筆直的伸向天際,遠處白色的風車悠悠旋轉,草原如此靜謐而又充滿生機,一晚上的怨氣,消了。朝陽初上,遊人,馬群漸多,草原喧囂起來。煦暖的陽光讓人感受到溫暖,仍然呼呼的涼風一次次提醒這天氣還是冷。湛藍高遠的天空中浮雲不時掠過,草地上隨之移形換影,明明滅滅,頓覺滄桑一瞬,於是神馬都不再想,乾脆就坐在草地上,就這樣放空發呆。遺憾的是,半夜凍感冒了,風又太大,沒敢騎馬。草原,下次我帶上所有裝備,再來狠狠體驗一下。
恢弘瑰麗雲岡石窟
很難用語言來描述雲岡石窟,你只有親自來到此地,仰視高大的佛像與石窟才能感受到它的恢弘、瑰麗、奇偉、氣魄和千年滄桑。我只能說,到大同而不到雲岡石窟就像去北京不去長城一樣遺憾不已。 遊覽這樣的人文奇觀,你一定需要一個導遊詳細解說那姿態各異,雄偉俊美的佛像是哪個帝王的化身,那高聳的廊柱,側壁,穹窿頂上遍佈的繁複人物、花飾、神奇的佛教典故連環畫故事。石窟歷經千年風霜雨雪,許多雕刻剝蝕風化嚴重,只剩下大概的雛形,所以你若向往石窟,就請趁早。石窟給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晚期王侯富戶開鑿的小窟,這個時期的石窟雕刻與早期的拙樸相比更為秀美,但在落後就要捱打的時代,這些小窟的雕像多為列強劫掠而去,剩下的這些空洞,是民族歷史上的一道道傷口,激勵國人假如國家不強大,連自己的瑰寶都無法保護。
燕子與應縣木塔
建於遼金兩代的應縣木塔,是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如果導遊不說,我會認為這就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式木塔,不會想到這是北方遊牧民族所建。木塔內所供佛像除衣飾稍有不同外,與中原漢族無異。這次來山西最大的感觸是多民族文化的共通交融,即使連綿戰火也無法阻擋。北方高遠的天空下,一群燕子不時圍繞塔身飛旋呢喃,塔檐下風鈴也叮咚作響,沉默的木塔好似有了一種悠遠的回聲。木塔歷經千年依然巍然屹立,稍稍有些傾斜。去的時候正值維護整修,未能登塔眺望,頗為遺憾。舌尖上的山西
一部《舌尖上的中國》火遍大江南北,一眾吃貨對祖國上下的各路美食垂涎不已。然而,想象中的美食,是否名副其實,還待親口檢驗。都知道山西是麵食為主,去了一趟深刻了解其含義,那就是,在山西,麵食不是主食,是道菜!
菜品一:碗託
街頭小吃也叫碗禿,還有叫碗託則,都挺古怪的,不知其名何意,這是平遙一帶最為常見的麵食了。做法好像是將麵糊擱在小碗裡,上籠蒸,趁熱取出,等麵皮涼後,切成寬條,可涼拌可熱炒,就是一道菜了。碗託比麵條寬厚,入口爽滑,軟韌,不粘牙,有嚼勁,很好吃,涼拌的有點像涼粉,熱炒都是搭配豆芽山藥,過油肉等。
菜品二:莜麵窩窩
又叫莜麵栲栳栳,莜麵做的,先趕成長圓形的麵皮,捲成個筒狀,上鍋蒸。蒸好後,可直接蘸醬吃,常配羊肉醬,羊雜湯同吃,吃不慣的也可配西紅柿醬。栲栳栳還可熱炒,與土豆同炒也很好吃。平遙館子裡都有,熱炒好像更受外地人歡迎。
菜品三:刀削麵
把麵糰削成大小一致的條狀下水煮,撈起配以澆頭,可湯麵也可熱炒。這大概是山西最為出名的一道麵食。推薦太原解放路一帶的館子。
關於口味,山西人愛喝醋,菜裡都放,吃起來有點酸,而且南方擱醋喜加糖調味,而西北古時糖是稀缺資源,久而久之形成這種又酸又鹹的口味,南方人可能會覺得過於酸澀。另外山西炒菜不多,多為蒸煮,常見的就是那種一鍋煮的燴菜,喜吃小炒的可能吃不慣。
南方口味的同學推薦五臺山腳下的全素齋,找旅遊局認證的都很不錯,就是價格貴了點。麵筋做的葷菜,幾可亂真,熱炒手藝不錯,品種還多,吃了好幾天麵食,吃上這口,真有點淚流滿面了。
最後介紹幾個特產:
平遙牛肉:平遙雖不產牛肉,但是製作牛肉的手藝是一絕,到平遙的都會捎點平遙牛肉回來。明清街上有個專門的特產超市裡有售,各種口味,真空包裝的,可多人合買比較划算。
金蓮花:就是一種野菊花,晒乾泡茶喝,五臺山多產,說不出跟菊花茶有什麼不同,就是泡開後挺好看的。
苦蕎茶:一顆顆像炒香的芝麻,泡水後,清香解膩,非常好喝,雁北多出。推薦雁門清高這個牌子的。
醋:山西陳醋不用多說了,東湖陳醋,據說還是用傳統工藝製作的原汁原味,好些人都是一整箱買,都能喝完麼?
沙棘果汁:沙棘果榨的汁,味道有人覺得好有人覺得怪,看個人了。超市都有的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