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到閬中旅遊攻略?

Tags: 成都, 閬中, 大廟,

從上海回到成都(見《老夫聊發少年狂,白髮千里送單騎》路書一頭扎進春節前的迎送往來。春節過完,一下閒了許多。立春以後,成都有了春意,閒極思動,便與幾位老同學約定到閬中走走。

成都到閬中,我們選擇了第三條路……

閬中是四川保存最好的清、民古城。明末,張獻忠入川,攻城掠地,殺人無數,川中十城九空,以省會成都尤甚。清兵沿嘉陵江進入四川,以閬中為四川省會凡十數年。

在實行大規模移民後(俗稱“湖廣填四川”),成都逐步繁榮,才重新成為四川省城。

閬中的有名遠不止這些。大家熟知的蜀漢名將張飛,在此駐兵七年,後遇害於此,據說,頭順嘉陵江流入長江至雲陽縣,遺骨葬於閬中。於是,雲陽、閬中均有“張飛廟”。一身供兩廟,歷史上僅此一人。三峽壩成,雲陽老城沒入水中,雲陽張飛廟的拆遷便成了三峽建設中的大新聞,閬中張飛廟也隨之更加引人注目。至於說閬中歷史上出現的二百多位各朝進士以及眾多學者大師,宛如長空繁星,讓古城熠熠生輝。

正是由於這些歷史掌故的誘惑以及閬中城內至今保留的大面積古建築而引發的懷舊情緒,致使老同學們一拍即合,把2009年的第一次外出目標定在閬中。

成都到閬中有三條路。一是走成廣高速,到劍閣看劍門關、翠雲廊,宿廣元市,然後順嘉陵江到閬中,由南充到成都的高速公路返蓉。第二條則反向走成南高速抵閬中後,再至廣元從成廣高速回家。另一條則是往第一條路的方向走一半,到梓潼後扭頭沿302省道到閬中,此路最為便捷。我們選擇的第三條道路,這一選擇沒有比較,也沒有理由,無非是有人脫口而出,大傢伙便一至說:“可以。”

春光中,我們集合起一群金童玉女……

我們都是1958年上初中時的同班同學,屈指算來已有50年的友誼。半個世紀中,大家常有往來,彼此之間的脾性口味都十分了解。如今,大家都成為養老金領取者,沒有一個返聘、兼職、經商或者發揮餘熱,共同的目標是活好每一天。

領隊的郝同學點評說:50年的婚姻是金婚,50年的同學應該是金同。“金同”就是金童,女同學以及金童的夫人們當然就是“玉女”。這樣,我們金童、玉女一行13人,自駕三輛車(兩位張金童分別駕一輛起亞、一輛高爾,我仍然是那輛多次往返於滬蓉兩地的新賽歐)在春光漸濃的大好日子裡開始了閬中之行。遺憾的是由於車輛不夠,還有一些金童玉女未能同行。

為了不和上班族擠空間搶時間,我們特地選擇了週三出行,以便把週末、週日讓給至今尚在辛苦創造財富以保障我們退休溫飽的年輕人。

上午9點19分,我們從成都收費站出發,邁出閬中行第一步。走高速路,可謂風馳電掣,但沿途風光卻只能視而不見了。

10點30分,車到綿陽北道口,下高速,繳納43元通行費後轉上108國道。路碼表示,我們跑了121.5公里。前方,就是我們此行的第一站:梓潼縣七曲山大廟。

在七曲山大廟燒高香,拜謁文昌帝君

108國道的基礎即過去的川陝道,過去,同三峽一起並列為進出四川的兩條主要通道。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進出四川一是走長江出夔門,另一條則是走川陝古道入劍門關。大詩人李白就是輕吟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詩句飄過三峽,敲開大唐京城長安的城門;而另一個大詩人陸游也是低哼著“細雨騎驢入劍門”的辭章翻越大巴山,緩緩走進天府之國首府錦官城。在川陝古道,歷朝歷代的風流名士一步一詩句,三步一華章地留下了難以記數的名作,而歷朝歷代的謀臣猛將也在這一路留下了眾多蕩氣迴腸的歷史故事。真可謂一條川陝道,半部川蜀史!

108國道的寬窄變化十分明顯。臨近城鎮,就是寬闊的水泥路面;行經農田,則又恢復成雙向兩車道的模樣。但總的說,路面質量較好。在出綿陽北60公里內繳納了兩次共21元的通行費後,我們到了梓潼縣。梓潼是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裡,四川石油局曾派出由勞動模範劉漢賢帶領的鑽井隊,於70年代末打出了8000多公尺的中國第一口超深井。赫赫有名的中國原子彈研究所即“第九設計院”也設在這裡。在上世紀後期三、四十年裡,就在我們來的這段路上,一批中國最偉大的科學家曾無數次奔波於此。無數人數十載的默默辛苦,終於聚成石破天驚的一爆,中國造的原子彈、氫彈終於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我們眼前的梓潼整潔平靜,沒有諸如“原子彈故鄉“、“科學家舊居“之類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招睞投資客商之類的標語橫幅。梓潼就是梓潼,平平常常、安安靜靜。

在一個熱鬧的小飯館,我們13人分坐兩桌,每桌七、八個菜,總共破費160元。在外就餐,一定要到當地人扎堆的地方,他們最瞭解什麼餐館價廉物美,哪裡的飯菜最為可口。這就叫做相信群眾。飯後行車10分鐘,我們到了有名的七曲山大廟。

七曲山大廟值得文化人一遊。當地的旅遊資料介紹,大廟建於晉代,是為紀念一個叫張亞子的文人而興建的。這個張亞子為何許人,恐怕很少有人明白,如果告訴你,張亞子就是“文昌帝君”,是掌管天下功名的神仙。我猜想,可能有半數以上的中國人都會肅然起敬。張亞子是在元代被皇帝封為“文昌帝君”的,這個原本就是紀念他的地方也就相應升格為“文昌宮”。至於為何稱為“大廟”,我估計是老百姓直觀其宏偉而加上的世俗名稱。口語交談中,“大廟”二字遠比“文昌宮”順口。“大廟”雖是農耕文化的表述方式,但我們此行卻因此得到了一點實惠。是大廟當然就會有廟會,我們到七曲山時恰逢春季廟會,門票由原來的每人40元優惠為每人10元。於是乎,我們這夥曾經拿過1958年小學畢業文憑的文化人高高興興地以逛廟會的形式進廟去竭拜文昌帝君。

進廟一看,我明白了什麼叫“燒高香”。在文昌帝君的大殿前,為自己、為朋友、為兒女、為孫輩求功名的文化人、半文化人、非文化人都虔誠地秉燭舉香,其中不乏長約一米,粗如兒臂的高香。而那些已經並排插在香爐前冒著嫋嫋青煙的高香彷彿剛植入土中的幼樹,又像初入學堂的小兒。我在這裡看到了廣大革命群眾追求進步、渴求文化的善良願望。咱也是革命群眾中的一員,既有祝願13億中國人都念大學,盡當博士的遠大理想,又有遠在上海的孫兒明年就要發矇讀書的現實需要,於是,從未燒香的我也陪著夫人舉香祈禱。當然,一行所有的金童玉女們也都在這裡各自許下心願,種下希望。聽說,在這裡燒香的人來自天南地北,其中不少人是如願以償後,再次前來還願的。

進完香後在大廟觀光,才發現這是一組年代久遠、規模宏大的建築。大廟有各種殿堂20多處,留有元、明、清各代痕跡。在一處小殿上,我們居然發現有元代裝束的神像坐在那裡大模大樣地享受著祭祀。特別給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廟後山是一大片古柏樹,據說有近萬株。古柏森森、香菸嫋嫋,令人浮想連翩。

108國道在大廟門前經過。不知道是由於對文化的尊敬還是由於高速公路就在附近,來往的大貨車特別少,因而有了難得的安靜。出大廟的右側,一幅寫著“翠雲廊起點“的碩大指示牌讓人為之一振,幾乎沒有猶豫,大家一致決定去看翠雲廊。

千年一嘆翠雲廊

“翠雲廊”本是川陝道劍閣段的別稱。從七曲山到劍閣縣七十公里的古道兩側,生長著巨大的古柏樹,虯枝勁拔,樹冠如傘,把這條川陝古道遮掩得如翠雲輕罩。據說,這些古柏為蜀漢大將張飛率部所植,故稱張飛柏。而歷代劍閣縣令離任,均要向接任新官逐株移交,有枯亡毀伐者,均需註明原因,立字存檔。直至上世紀中葉,尚有古柏近十萬株。

我們的車沿著108國道(川陝公路)往劍閣方向駛去。這段路還大體保留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模樣。路面不寬,順著山勢自然延伸,雖然只夠兩車雙向通行,但路況不錯,而且車流很少,風光秀美。令人遺憾的是路邊的古柏中,兩三人難合抱的僅十之一、二,大多數是直徑僅二、三十公分的“中青年”。

在這裡開車,令人愜意。路邊少有廠礦和鄉鎮,只有丘陵上的莊稼和星星點點的農舍,路上車少人稀,使人很難相信這原本是連接川陝兩地的咽喉要道。總之,既沒有高速路上的乏味和單調,也沒有城市道路的浮燥和不安,極宜自駕遊。我們一行三車,不急不躁,悠悠緩緩,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大約離開七曲山大廟半小時辰光,我發現這條以古川陝道為基礎修建的108國道既沒有盤旋、又未見上坡,卻已延伸到山脊之上。在我們左側,出現一片廣闊的谷地,星羅棋佈的農舍,彎彎曲曲的小河,遠方似乎顯現出城市的輪廓。我不知道這川陝道為何上了山脊,是修路時順著山勢自然而為?還是古代兵家為扼控山川有意選擇高處行軍而踐踏成徑?反正,這是我唯一一次在山脊上行車的經歷。返回成都查閱資料,我們經過的這座山名叫劍山,頓讓人產生金戈鐵馬的聯想。

距劍閣越來越近,道旁的柏樹也越來越多,兩三人難以合抱的巨柏也時時可見。下午4點半,在距離成都280公里的地方,張金童的帶頭車在一處古柏森嚴的道邊停下。這是一段同現在的川陝公路平行、保留古柏最多、古道遺址最完整,長約一、二公里的古川陝路。現已加上圍欄,闢為“翠雲廊公園”。憑著老年證,我們免票進入公園。

當我踏上先輩們曾經艱難跋涉北上三秦、西下巴蜀的古道時,我不知道該用什麼文字來描述眼前的一切。一丈左右寬窄的石板路像伏行的長蛇順著山坡延伸,路旁每隔兩三米便是一株盤根錯節的巨大柏樹,空山靜寂,滿目青翠。遙想當年,這蜿蜒的山路被粗大的柏樹簇擁,一直連綿上百里,該是何等壯觀!

古道上杳無人煙,就我們一行人在這裡細細鑑品。我曾經走過甘涼古道,陽關要隘,茶馬山路,也踏訪過嘉裕關口、玉門烽燧、唐蕃遺存……當我走近這些古代驛道時,給我留下的多是壯懷激烈、憑弔先賢的悲愴。而今天我踏上這段川陝古道時,卻有一種希望不滅、生命不朽的驚歎。原因是這條路被那麼多歷盡千年滄桑至今仍茂密繁盛的大樹所守護,被那麼深重的發於魏晉、成於盛唐,儲留著宋元明清雨露甘霖的翠綠所籠罩。

這是一條充滿生機的古道,一條大口大口呼吸著新鮮空氣的古道!在這裡,本不應匆匆走過,而應當品著清茶、席地而坐,讓思緒伴著山風,去尋覓南下的古賢遺留在翠柏旁的詩意,去撿拾北去的先輩一步一回首時灑落在青石路上的冷淚。更重要的是去體驗多少年後我們的後代子孫漲紅小臉、驚愕著仰望古柏,然後歡呼雀躍跑過古道時而洋溢出的快樂……

我們在這裡留下了很多照片,同古柏依偎,同古柏擁抱,同古柏相握,同古柏並肩……

5點半,我們告別翠雲廊繼續前行。正準備發車時,才發現我們原訂的行程需要立即調整。按照事先走第三條路的安排,我們應該在梓潼右行經元山鎮走302省道直接到閬中。因為一門心思惦記著翠雲廊,“埋頭開車不擡頭看路”,結果往北跑了40公里,是往回走40公里還是改變計劃索性走到廣元,兩種意見議而不決。最後還是領隊的郝金童表現出領導風範,拍板決斷:“革命不走回頭路,去劍閣,住廣元。”

革命的小車終於在正確路線指引下,於6點08分抵達劍門關。

命運多舛的天下險關

在四川,劍門關可謂聲名顯赫,與“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門天下雄”並列稱為“劍門天下險”。

劍門關所在地十分險要,兩面絕壁,平地拔高150多米,形成500多米長,底部僅50多米寬的深谷。蜀漢丞相諸葛亮在這裡修築關樓使之成為軍事要塞,可謂一夫擋關,萬夫莫開。在冷兵器時代,若無內應,要想正面攻陷關門幾乎是不可能的。三國演義中寫魏將鄧艾克蜀,也是採取偷渡陰平小道的逾回戰術繞過劍門關才得以成功。

劍門關為川陝要衝,軍事重鎮,因兵家必爭乃至命運多舛。歷史上,此關曾屢建屢毀。上世紀修川陝公路,劍門關被徹底拆除,陸游的“細雨騎驢入劍門”變成“汽車轟隆入劍門”。進出四川的行程快了,但四川的“天下雄關”卻沒有了。近些年,大家尋思著搞旅遊拉動經濟,便捉摸把劍門關恢復起來。雖然原關址已變成公路,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大傢伙便在公路的對面新修了一座關樓。不管新的舊的,有總比沒有好,再過一千年,不就成為古關口了嗎?這就是商品經濟的力量。

出行前就聽說劍門關在去年5·12大地震中遭受損壞。此次親臨現場,才發現地震的威力大到難以想象的程度。雄關仍在,但頂上的城樓已蕩然無存,周圍的居民建築也淪為平地。我們沒有久留,只是停車憑弔片刻,在關前照了幾張照片就登車而去。車行一會,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在劍門關一公里左右的路段內,幾乎所有的房屋都被震毀,而前行一公里以後,路邊的大多數房屋卻保留完好(起碼從外表看是這樣的)。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5·12地震中的確有許多奇怪的事,就拿咱家來說,咱在成都的樓房房間牆壁被震裂15處,博古架背靠的牆上就有兩條各長約一公尺的裂紋,但這個博古架上的瓶瓶罐罐卻絲毫未動,完好無損,你說怪不怪?

過劍門關不到20公里,我們上了成都到廣元的高速公路,20分鐘後便進入廣元市。又過一小時,住進了廣元麗晶商務賓館。雙人間110元,送早餐,免費打長途電話。此日行車3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4公里,國道173公里。

廣元是武則天故鄉。我在不久發的上海到成都路書《千里走單騎》一文中講了這句話,一位熱心的網友跟貼糾正說:“武則天是山西人。”半閒之人今日再補充一句:“武氏祖籍幷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市)。”廣元市最有名的古蹟“皇澤寺”,就是武則天稱帝后下詔修建並賜名“皇澤”。據說,武則天還下令按照她的真容刻了一尊石象,石象現存於寺內,面容雍容華貴,是武氏晚年的模樣。

廣元市區被嘉陵江及其支流南河分成三部分,我們的賓館在南河片區。住下後就發生了情況,李金童痛風病發作,動彈不得,到後來居然有了脫離革命隊伍單身返回成都的想法。這種革命意志衰退的思想苗頭立即受到全體金童玉女的嚴重關注。後來,經過大家嚴肅批評、動情挽留、熱情幫助,特別是李夫人楊玉女一大早直奔藥店買來特效藥,我們的革命隊伍才終於一個不少地繼續前進。後來的事實證明,“不拋棄、不放棄”的策略是正確的。

第二天早飯後,在南河片區遊覽了市容,我們的隊伍於10點正出城,奔閬中而去。

廣元是四川北大門,交通發達,有212國道穿過其中直達閬中,此間距離155公里,約半天車程。因是國道,路面較好,便放心跑來。這一放心不要緊,一不留神便出了小麻煩,這是後話,下面再說。

川北無美食。旅途中宜“午窮晚富”

中午時分,在蒼溪縣吃午飯。幾樣小菜花了近200元,而且味道甚差,是此行中性價比最差的地方。不過細細想來,這也是情理之中。名滿天下的川菜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特點,各色各菜均為四川各地高手根據本地特點獨創,查查四川名菜歷史,多發端於川西、川東、川南,唯獨涼粉一色,以川北佔得魁首。“川北無菜,獨有涼粉”,你來到川北,不吃涼粉吃其他,分明是棄長取短,得到的當然就是眼下的感受咯。

我的同學都是坊間高手,不僅口味品格很高,還會親自操刀。特別是金童們,內外雙修,廚中技藝可與玉女一比。席間,大家對店家的菜餚加以評說後,李金童指點著對一盤涼菜略加改造,入口再品,果然不再一般。一行10餘人中,唯獨我是“動口不動手”的純理論派。咱家的採購權、洗滌權、烹飪權、衛生權……等民生大權均由夫人獨攬。我在退休才慢慢有了洗碗權。

在蒼溪進餐吃點菜可能是個小小的疏忽。在旅途中就餐,可採取午窮晚富的方式,午飯選擇麵食當是明智之舉,省時省錢,乾淨衛生,一般說來味道差不到哪裡去。到於晚餐,則可從容選擇,想吃就吃,不要虧待自己。這是自駕遊的一般經驗,有特別飲食愛好的另當別論。

說不盡的閬中城

212國道很暢通,下午1點半左右,我們順利到達預定的目標地--閬中。

當我們駛過進城的嘉陵江大橋時,閬中城給我們來了個精彩亮相。嘉陵江流經閬中時順著城外的山勢輕輕劃出一個半圓,而閬中古城就枕著碧綠江水靜臥在青山碧水中。江邊的河道治理得十分整潔乾淨,在入城的江邊幾乎沒有商業網點,最好的景觀處都劃有免費的停車位。我們把車停在一棵樹冠很大的古樹旁,周圍安靜雅緻,真的有一點人在山水畫中的感覺。我敢說,只要從廣元方向沿212國道進閬中的人,都會給予閬中很高的印象分。

在國內的許多景點或歷史名城,在進入核心景區之前總要走過一些不那麼幹淨,不那麼美觀,不那麼有序、不那麼叫人恭維的地方,總是讓人先看了屁股上的補丁,然後才讓看塗了姻脂的臉蛋。在這個意義上講,閬中的官員是很聰明的。

閬中的名氣很大,古蹟也很多,張飛廟、巴巴寺、張憲祠以及能觀覽全城的明清建築華光樓和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貢院考棚……有關這座有2000年曆史的名城,在網上和書店以及報刊上都能找到詳盡介紹,我就不在這裡東抄西拼掠人之美犯抄襲之嫌了。

閬中不收門票,只有景點和古蹟收費。街上行人不多,商店也很清閒。我們在古城裡漫無目的閒逛,踏著街面的石板路左看看、右看看地走著。認真想想,這不就是我們兒時居住的環境麼?灰瓦房、石板路、小庭院、屋前樹……只是這幾十年來,大家拆除了古城牆、推平了四合院、填掉了小河溪、掀翻了鋪街石……修起了高樓,拓寬了馬路,建起了廣場,開起了汽車,全國城鄉都翻了個樣。還剩下一些由於各種原因還沒來及脫胎換骨、披上現代化外衣的地方,就變成古城、古鎮、古莊、古村,諸如江蘇的周莊,山西的平遙,安微的西遞以及我們現在所在的閬中。甚至,一些連舊磚舊瓦都早已拆得乾乾淨淨的地方也想方設法搞假古董誘人蔘觀賺取鈔票。

閬中是幸運的。據說,閬中舊城區有近5平方公里,閬中的歷屆地方官其實也都有修高樓拓馬路建設社會主義新城市的宏圖大略。不過,他們沒有讓改造遍地開花,而是象切蛋糕一樣,一塊一塊地改造重建。當蛋糕切掉一大半的時候,社會觀念變了,人們突然發現剩下的蛋糕居然是會下金糞蛋的寶貝,於是乎,閬中終於有了1.8平方公里的古城區,成為同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安徽歙縣齊名的中國四大古城之一。我想,倘若閬中改造古城的步伐快一點,其他某個地方改造老城區的速度慢一拍,這四大古城的桂冠又不知落在何處。真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往事。

閬中古城區是不讓開進汽車的,遊客只能把車停在停車場步行進古城區。閬中新城的賓館很多,我們由於要尋找有停車場的賓館,把新城轉了個遍,同時也藉機把新城看了個遍。當然,新城是沒啥可看的,同中國所的小城一樣,有樓房,有紅綠燈,有寬馬路,但同中西部許多小城不一樣的是比較乾淨,比較整潔,是個旅遊城市的模樣。

我們負責找住宿的玉女們相中了一個叫“金龍賓館“的地方,標準間110元,設備中等,服務員態度不錯。

第二天早飯後,我們退掉房間,把行李裝車後,開車到嘉陵江邊停下,再次步入古城,漫遊兩小時後,於11點正集合,然後戀戀不捨地發車踏上返蓉之旅。

新賽歐的傷心事

離開閬中,我們仍然沿著212國道過南部縣、西充縣抵達南充市,然後走南充到成都的高速公路返蓉。

新賽歐從上海到成都,五天急奔2300公里,一路順暢。離開閬中時已走了近600公里仍然相安無事。眼看行程結束卻出了意外。就好比吃花生,口齒留香,把最後一顆丟進嘴裡卻是一口黴臭。212國道好像新維修不久,水泥路面看上去也白晃晃地很是平整。但不知何故,臨近西充時路面不時出現大坑,由於我跟前車太近,躲避不及,前右輪狠狠地在一個直上直下的大坑裡巔了一下,到西充停車檢查,右前輪的鋼圈被堅硬的水泥坑邊緣崩豁。由於鋼圈外翻,輪胎也就鼓出一個包。我趕緊拆下前輪換上備胎,為防止繼續鼓包傷害輪胎,我立馬把輪胎裡的氣放掉。

不過,這樣的故障對我來說並非第一次。新賽歐四輪加上備胎全都是鋼圈,很容易被路坑頂豁,造成輪胎鼓包。去年我從成都到上海時,走到重慶秀山縣,右前輪也被頂豁。一路上都沒有發現可以正鋼圈的地方。回到上海後,我怕影響小區住戶休息,便把車開到曾多次舉辦國際汽車展的上海浦東國際展覽中心旁的一塊空地,自己動手正圈。生活有自己的幽默。我用了一把鎯頭和一塊墊鐵,在這個曾經展出過世界頂尖汽車的地方,用最原始的方式正好了鋼圈(此圈至今使用正常)。記錄此事,目的是想交流一點心得:駕駛員要知道一點自己救自己的知識。正圈的技能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恐怕是一輩子都用不上的,但是,倘若你某一天在荒郊野外即使是花重金也無法買到鋼圈的地方有了需要,自己解放自己不也可以減少許多麻煩嗎?

回到成都,我打電話問4S店,店裡回答說把5個鋼圈換成鋁合金圈連工時費共需3395元正。想想,太貴,還是自己動手。

我又找出鎯頭和墊鐵,由內向外一錘一錘擊打,當內側基本平整復原後,再把豁出的邊緣敲平,使之緊貼胎邊,然後用一張嶄新的一元紙幣插進輪胎和鋼圈之間測試,直到同其他部位的間隙一樣緊密為止。正完胎後,到維修店加足氣後細細觀察,除有留錘擊痕跡外,同好圈無任何差別,正圈成功。這是我自己動手正好的第三個鋼圈。

下午2點45分,進入成南高速,4點45分到達成都收費站,一小時後,勝利到家。

至此,閬中行結束,全程行車836.8公里,每百公里耗油7升。人均消費210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