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政王”鑽石系因曾歸一度攝政的法國奧爾良親王而得名。由於它在這之前為英國駐印度總督彼得之物,又名“彼得”鑽石。此石原重四百一十克拉,打磨後減少三分之二重量,只剩將近一百三十七克拉。據說,這枚鑽石的打磨時間長達兩年,單是加工費就花了七萬一千馬克(一說十四萬四千馬克)。
方法/步驟
如同許多名鑽一樣,這枚鑽石也籠罩著神祕之霧。首先,它的產地就沒有人能夠說清楚。有人說它產自印度的巴斯基爾鑽石礦;又有人說它是一個奴隸在披爾傑阿拉山泉中找到。他怕人發現,就在自己的腿上割開一個口,把鑽石藏在裡面,好容易逃到海邊。此時,一個水手正在海邊散步,奴隸向他吐露真情,求他帶自己上船,答應鑽石賣得錢後,二人平分。
水手領奴隸上了船。待船開到大海里,水手把奴隸叫到甲板邊,讓他拿鑽石出來看,奴隸照辦了。水手接過,反覆審視:果然是一枚水珠般晶瑩透亮的鑽石!此時,他忽然故作神祕地對奴隸說了一句:“有人追來了!”趁奴隸驚惶回頭去看大海的那一瞬間,他將鑽石放進衣袋,隨即猛力一推,將奴隸推進波浪滔天、無邊無際的大海,淹死水中。
此船靠岸後,水手迫不及待地將這巨鑽以一千英鎊(一說二萬馬克)之價,賣給彼得總督。水手吃喝嫖賭,很快就把這筆不義之財花光。後來,他因還不起賭債,被人逼迫,落了個上吊身亡的下場。
照另一種說法,彼得是一七○一年從一個著名的印度寶石商人雅赫蒙德那兒買到這枚鑽石的,價值三十一萬二千五百法郎。至於以後的蹤跡則比較清楚。彼得以二百五十萬法郎將鑽石賣給法國攝政王奧爾良公爵,從此它得名“攝政王”。一七九一年法國珠寶協會為它估價一千二百萬法郎。
一八七二年法國大革命中,“攝政王”同其它王室珠寶一起被人盜走,長期不見蹤影。誰知多年之後,巴黎破獲了一個製造偽幣的犯罪團體。其中一人在法庭上交代,他曾參與盜竊“攝政王”和其它珠寶。他後來宣稱,正是他後來給政府寫了一封信,詳細說明這一名鑽和其它珠寶所藏之處,警察才將它們找到,而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寬大處分。
由於經費拮据,法國政府把“攝政王”抵押給柏林(一說巴塔維夫)富商特列斯拉夫。拿破崙執政後將它贖回,嵌在自己的寶劍柄上。據說,正是這枚神奇的鑽石使他成功地發動霧月十八日政變,登上皇帝的寶座。
十九世紀中葉,法國政府決定拍賣王室珠寶,全部寶藏計價四千萬法郎,而“攝政王”鑽石只標六百萬,僅為一七九一年估價的一半。。巨鑽的第一個主人已離開人間30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