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青春期,隨著性發育的日漸成熟,中學生常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並希望和他有所接觸,或在各種場合中,想辦法吸引他(她)對自己的注意。是否順利度過這個“異性好感期”,對於成長中的中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適時進行性教育
白女士在給13歲的兒子收拾房間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張女孩子的照片。照片中的女孩子白女士曾經見過,是兒子的班長。照片的背後寫著“我天空最亮的星星”,底下還用英文寫著“我愛你”,一看字體,白女士就知道是兒子寫的。
白女士無法相信,13歲的孩子就懂這些。想想常常還和自己撒嬌的兒子,白女士怎麼也不能和眼前看到的照片聯繫起來。兒子的成績一直不錯,要是因為早戀耽誤了學習可怎麼辦?白女士不知如何是好。實際上,白女士的煩惱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隨著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進入“異性好感期”了。許多男孩女孩在“異性好感期”的初期並不是表現出對異性的關注、喜歡,而是以一種相反的方式予以表達,比如,對異性表現出冷漠、輕視的態度,有些男生甚至對對方採取一種不友好的攻擊方式。
表面上看,這個時候的男孩女孩是對立的、排斥的,實際上不是這樣的,他們的內心中,已經非常渴望異性的關注,非常在意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形象。因此,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現出對異性的青睞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不必大驚小怪。但是,不可否認,也有不少男孩女孩,因為把握不住自己而陷入情感漩渦不能自拔。他們以為這就是愛情,實際多數情況只是一種好感,但心理不夠成熟的男孩女孩卻難以分清友情和愛情。
為了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時期,家長應該恰當地給予引導。
首先,不要因此給孩子貼上“壞孩子”的標籤。避免孩子因此產生恥辱感和自卑感,而是要增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可以和孩子談談自己在他那個年齡段遇到的一些事情,也可以以其他人為話題,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平等、傾聽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孩子。
其次,尊重孩子現階段的心理髮展特點,不要一味制止他們和異性接觸,以免造成反效果。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和多個男女同學一同交往,發展廣泛的友誼,而不僅僅是侷限於某個異性同學。要告訴孩子,如果交往對象僅限於某一個人或一個小範圍,將會失去與大多數同學、朋友接觸的機會:現代青少年應該多交朋友,多交幾個性格、興趣迥然不同的異性朋友,多進行社會活動。只有這樣,才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純潔情誼,促進彼此間的互相合作,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把同學帶到家裡,這樣做,一方面有利於和孩子建立信任關係,另一方面也有便於瞭解孩子的交往圈子。
第三,家長要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性教育。處於異性好感期的孩子,身心正在快速發展,他們懵懵懂懂,既長大了,但又不成熟,他們好奇心強,對成人的模仿也強,很多影視媒體裡的內容都成了孩子模仿的對象,如果家長不積極引導,孩子很可能因為無知而做出讓他們後悔終身的事情,因此,家長要提前認識到性教育的必要性。如果你真的很難做到這一點,那就為孩子買一本很科學很透徹的書,或者去找相關的專業人士進行性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建時
在交往中成長
一位初二的女孩說:“我在初一時,看到男孩就厭煩,到了初二忽然變得想和男孩說話了,有時看到男孩過來,就不自覺地迎上去,喜笑顏開地打招呼。在學習活動中有男孩在場才覺得有勁,和男孩一起做事,總想顯示自己,以引起男孩的注意。這是怎麼了,我是不是—個作風不正派的女孩,我很害怕。”
可以肯定地對這位女孩說,你不是一個作風不正派的女孩。這一點你不必害怕,也不必擔憂。因為處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對異性好奇、好感、想接近是正常現象,是性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有這種表現,是生長髮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沒有這種表現,反而不正常了。沒有這種表現,要麼是性意識發展出現了障礙,要麼是雖有這種心理,出於羞澀而加以壓抑、掩飾。有這種心理並自然而正常地表現出來,是開朗、純真的表現,而壓抑或扭曲自己,往往會造成一定的心理障礙。因此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要大大方方地接近,恰如其分地交往,並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異性,學會與異性相處,培養友誼,發展自己。同時,還會在與異性交往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生活的樂趣和意義。那麼,如何與異性進行正常交往呢?
第一要態度端正,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性別意識。交往關係要疏而不遠,把握兩人交往時的心理距離和行為分寸,避免讓彼此感到過於親密和引起心緒波動的接觸。如果在交往中發現對方的苗頭不對,要調整自己的態度,使交往恢復到波瀾不驚、心靜如水的狀態。這樣更有利於青春期的成長、發育。
第二要廣泛交往,儘量避免個別接觸,交往程度宜淺不宜深。廣泛接觸有利於認識、瞭解更多的異性,對異性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把握,學會辨別異性——有的少男少女外表長得很“酷”,但可能通過交往發現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有的人學習成績頂呱呱,卻恃才傲物、頤指氣使。如果只進行有限的小範圍個別交往,難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對異性的瞭解不但有限,可能還會失之偏頗。所以,利用每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在更廣闊的人際範圍內進行交往,是十分必要的。最好參加有男女生同時“出動”的集體活動,這樣就可能不像面對某個異性那麼緊張、羞怯,更容易自然地表達自己,更有助於培養自己以平常心與異性相處。另外,在群體活動中,更有機會了解不同的異性。因為一個人在群體中的表現,比他在某個異性面前的表現更為真實。
當發覺自己“喜歡”上一個人時,完全可以和他(她)接觸,更多地瞭解對方並使對方瞭解自己。只是作為學生,我們應該適度地調配用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學習的廣義來看,情感方面的經歷也是人生必須要上的一課。因此,不應反對年輕人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與自己產生好感的異性同學交往。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部分人可能會發現正在交往的異性並不像想象中的那樣令自己傾心,從而使自己的情緒不再像從前那樣高漲。反之,如果壓抑、封閉自己的感情,只在內心通過不斷地遐想“獨享”感情,往往會陷入胡思亂想的怪圈。因為脫離現實的期待不是建立在真實的交往上,是一條不可取的宣洩途徑。
因此,男女同學在交往中既要無拘無束、坦誠相待、相互激勵、共同進步,又要注意男女有別,適當把握異性之間交往的“度”,才能使異性交往健康順暢地進行。楊永龍
性意識發展有四個時期
在青春期階段,男女在這個時期對性開始有了意識,由不自覺到自覺;而對性對象的注意,也由同性轉為異性;對異性的興趣,由反感—愛慕—初戀……這幾乎是每個人都會經過的階段。
但在這個特殊階段,中學生的情緒多動搖不定,容易變化,如果不注意及時引導,某些學生可能就會滋長不健康的性心理,以致早戀早孕、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觸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
所以,不論中學生、家長或老師,都要對青春期性心理的特點、發展和變化有一定了解,才會培養出不僅體質健美而且有健康心理的青年一代。
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時期:
性抵觸期
在青春發育的最初,有一段較短的時期,中學生常常會避開異性同學,這種現象尤以女生表現得最為明顯。這主要是與生理因素有關。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使中學生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甚至對異性反感。這一時期大約會持續1年左右。
敬慕長者期
在青春發育的中期,中學生常常會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體育、文藝、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者(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長者),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神嚮往,而且儘量模仿這些長者的言談舉止,以至入迷。異性好感期
到了青春發育的後期,隨著性發育的日漸成熟,中學生常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並希望和他(她)有所接觸,或在各種場合中,想辦法吸引他(她)對自己的注意。但由於中學生情緒的不穩定,自我意識很強,因而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衝突,或因瑣碎小事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會有所變換。
戀愛期
在這一時期,青春發育已經成熟,達到了成年人的水平。在這個時期,青年人把感情集中寄予自己鍾情的一個異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學習中互相幫助,生活中互相照顧體貼,憧憬婚後的美滿生活,並開始為組織未來的家庭做準備工作。這時的青年對周圍環境的注意減少。女青年常充滿浪漫的幻想,嚮往被愛,易於多愁善感,男青年則有強烈愛別人的慾望,從而得到獨立感的滿足,他們的心情往往較興奮。新華(來源:燕趙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