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質瘤的分類與表現?

膠質瘤是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腫瘤,故亦稱神經外胚層腫瘤或神經上皮腫瘤。腫瘤起源於神經間質細胞,即神經膠質、室管膜、脈絡叢上皮和神經實質細胞,即神經元。大多數腫瘤起源於不同類型的神經膠質,但根據組織發生學來源及生物學特徵類似,對發生於神經外胚層的各種複查腫瘤病,一般都稱為神經膠質瘤。

方法/步驟

膠質瘤的分類方法很多,臨床工作者往往採用的是分類比較簡單的Kernohan分類法。各型膠質瘤中,以星形細胞瘤最多,其次為膠質母細胞瘤,其後依次為髓母細胞瘤、室管膜瘤、少枝膠質瘤、松果體瘤、混合性膠質瘤、脈絡叢乳頭狀瘤、未分類膠質瘤及神經元性腫瘤。各型膠質瘤的好發部位不同,如星形細胞瘤成人多見於大腦半球,兒童則多發在小腦;膠質母細胞瘤幾乎均發生於大腦半球;髓母細胞瘤發生於小腦蚓部;室管膜瘤多見於第4腦室;少枝膠質瘤大多發生於在腦半球。

膠質瘤的分類與表現

膠質瘤以男性較多見,特別在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各型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中年,室管膜瘤多見於兒童及青年,髓母細胞瘤幾乎都發生在兒童。膠質瘤的部位與年齡也有一定關係,如大腦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多見於成人,小腦膠質瘤多見於兒童。

膠質瘤的分類與表現

膠質瘤大多緩慢發病,自出現症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週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惡性程度高的和後顱窩腫瘤病史較短,較良性的或位於靜區的腫瘤病史較長。腫瘤若有出血或囊變,症狀會忽然加重,甚至有類似腦血管病的發病過程。膠質瘤的臨床症狀可分兩方面,一是顱內壓增高症狀,如頭痛、嘔吐、視力減退、複視、精神症狀等;另一是腫瘤壓迫、浸潤、破壞腦組織所產生的局灶症狀,早期可表現為刺激症狀如侷限性癲癇(羊癲瘋),後期表現為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如癱瘓。

膠質瘤的分類與表現

膠質瘤的診斷,根據其生物學特徵、年齡、性別、好發部位及臨床過程進行分析,在病史及體徵基礎上,採用電生理、超聲波、放射性核素、放射學及核磁共振等輔助檢查,定位正確率幾乎是100%,定性診斷正確率可在90%以上。

膠質瘤的分類與表現

相關問題答案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