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學知識總複習:[15]八下?

1、土壤的成分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礦物質(無機物)、腐殖質(有機物)、空氣、水分等非生物成分。土壤中的有機物包括死亡的生物提(遺體)和生物的排洩物(遺物)。土壤中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放線菌等。

2、土壤是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風化形成的。

3、影響土壤結構的主要因素是礦物質顆粒的大小和比例,土壤中礦物質顆粒根據大小分砂粒、粉砂粒和黏粒三種。根據土壤中三種顆粒的比例不同,將土壤分為砂土類土壤、

黏土類土壤和壤土類土壤三種。其中土壤通氣性最強的是砂土類土壤,最弱的是黏土類土壤;透水性最強的是砂土類土壤,最弱的是黏土類土壤;保水性最強的是黏土類土壤,最弱的是砂土類土壤。三種土壤中最適宜植物生長的是壤土類土壤,因為通氣透水、保水保肥,該土壤中空氣與水分的比例接近1:1,而在砂土類土壤中,空氣的比例遠遠大於水分,黏土類土壤中,空氣的比例遠遠小於水分。黏土類土壤最容易搓成條,因為其粉粒、黏粒多,黏性強,這樣的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強,但通氣透水能力弱。

4、一棵植物體上所有根的總和叫根系,其中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的叫直根系,沒有明顯主、側根之分的叫鬚根系。植物的根系往往比地上部分的分佈範圍要略大,這有利於固定植物體和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在土壤中的分佈與土壤結構、肥力、通氣狀況和水分狀況等有關。雙子葉植物的根系一般是直根系,單子葉植物的根系一般是須根系。

5、植物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上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區。植物的根尖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根毛區、伸長區、分生區和根冠,其作用分別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使根伸長、細胞分裂和保護根尖。

6、根毛是根尖表皮細胞的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其作用是擴大了根尖與土壤的接觸面積有利於根毛區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根尖之所以是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因為根尖根毛區細胞液泡大,與土壤的接觸面積大。移栽時要帶土是為了保護根尖根毛。

7、植物細胞吸水的原理是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於周圍土壤溶液的濃度。鹽鹼地不能種植農作物是因為鹽鹼地的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導致根毛細胞不能從土壤中吸水,植物脫水而死,一次性施過量的化肥導致作物“燒苗”是土壤溶液濃度大於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導致根毛細胞不能從土壤中吸水,植物脫水而死。在探究細胞吸水的原理的實驗中,加濃鹽水的玻璃管中液麵上升,而加清水的玻璃管中的液麵下降。

8、植物需要量最大的無機鹽是N、P和K,其中主要針對葉起作用的是N,對莖和根起作用的是K,對花、果實和種子起作用的是P。合理施肥的其中一個要求是針對不同作物應適當多施不同種類的化肥,如葉菜類可適當多施N肥(青菜、包心菜等),對根莖類可適當多施K肥(番薯、芋艿、馬鈴薯、甘蔗等),對食用花果類作物可適當多施P肥。

9、過量施放化肥會導致土壤汙染和水體的富營養化汙染。長期過量施放N肥會導致土壤發生板結,從而破壞土壤結構;過量施放P肥,會導致土壤缺鐵、鋅和磷。

10、水體中N、P元素過多會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汙染。該種汙染髮生在淡水中稱為水花(水華),發生在海水中則叫赤潮。其汙染進程如下:水體中N、P元素過多→藻類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藻類等生物死亡後,導致水體中有機物含量上升→好氧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機物,消耗氧氣→水體中溶解氧下降→水生動植物缺氧死亡→水體中有機物進一步增加→厭氧性細菌大量繁殖,分解有機物→水體變黑髮臭。從汙染進程可知,水體中的有機物過多,也會導致該汙染;在該汙染進程中,導致水中的魚類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溶解氧下降。N、P元素主要來自生活汙水、過量施用化肥和含N、P的工業廢水。

11、植物的莖根據生長方式的不同,分為直立莖、攀緣莖、匍匐莖和纏繞莖四種,生長方式不同,但目的都是使葉片伸展在空中,以便更好地接受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12、雙子葉植物的莖由外樹皮、內樹皮(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五部分構成。內樹皮由篩管和韌皮纖維構成。篩管的作用是輸導輸導有機物;木質部由導管和木纖維構成,導管的作用是輸導水分和無機鹽。形成層位於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其細胞特點是能進行細胞分裂,所分裂的細胞向外形成新的韌皮部,向內形成新的木質部。導管與篩管的區別是:導管是由死細胞構成,篩管由活細胞構成;導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消失,篩管上下細胞間的橫壁形成帶篩孔的篩板。單子葉植物的莖不能逐年加粗的原因是其莖中沒有形成層。

13、年輪是由於一年中氣候的週期性變化導致形成層的分裂活動發生週期性強弱改變形成的,一個年輪由春材和秋材構成,春材顏色較淺,秋材顏色較深。根據年輪可以推測樹齡,可以判斷方向(密的一邊為北邊,疏的一邊為南邊),以及樹木生長期間的氣候狀況等。

14、植物體通過葉片向大氣散發水蒸氣的現象叫蒸騰作用,其意義是①減低葉片的溫度保護植物體;②促進根對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

14、葉片的結構包括上、下表皮、葉肉和葉脈三部分。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在葉肉,它分為靠近上表皮的柵欄組織和靠近下表皮的海綿組織,含葉綠體較多的是柵欄組織(故葉片的上面比下面顏色深);氣體進出葉片的門戶叫氣孔,位於表皮,一般下表皮比上表皮多,它由兩個半月形的保衛細胞構成。當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張開;保衛細胞失水縮小時,氣孔閉合。

15、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於土壤汙染和過度開發。當進入土壤的有毒有害物質過量,超過了土壤的自淨能力時,使土壤結構和土壤生態系統受到破環,從而失去原有的土壤功能的現象叫土壤汙染。土壤汙染的形式有化學汙染(農藥、化肥、重金屬等)、生物汙染(生活汙水、醫院的汙水垃圾中所帶的寄生蟲、寄生蟲卵、病原菌等)、物理汙染(放射性汙染)等。土壤汙染物的來源主要有工業三廢、農業化肥和生活垃圾(相應的防治措施有)。土壤的過度開發導致了降水量減少、氣候惡化,耕地被蠶食、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鹽漬化。

初中科學知識總複習 (共24篇) 上一篇:八下 空氣與生命 下一篇:八下 電和磁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