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來了解民間舞蹈“商羊舞”的藝術溯源和發展?

一、“商羊舞”溯源

  商羊舞也叫商羊鼓舞,是一種古老的求雨儀式舞蹈,流傳於山東省菏澤鄄城縣(古時鄄城為濮州地)李進士堂鎮杏花崗村一帶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至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

  據杏花崗村一帶的商羊舞藝人介紹,商羊鳥是一種吉祥鳥,每逢陰天下雨之前,就有成群的商羊鳥從樹林裡出來,又蹦又跳,又竄又鬧地玩耍。天長日久,人們見商羊鳥出現,就知道雨要降臨,家家戶戶挖溝開渠、疏通水路,為灌溉良田作準備。隨著歷史的變遷,商羊鳥逐漸絕跡,當地人們再也看不到商羊鳥的足跡。於是,每當天將大旱時,人們就自扮商羊鳥,戴面具,拿響板,單足高跳,並模仿商鳥搖頭晃腦,腳掛鈴鐺,蹦蹦跳跳。該舞的動作也出現在當地一種叫做“碰拐”的兒童遊戲中,此遊戲為兩兒童各將一腿抱起,用膝蓋相互撞擊。據商羊舞老藝人講,此種遊戲即出自商羊舞。至今,在古典舞中仍有“商羊腿”的動作名稱,其動作是一足立一足擡起,與此類似。

  關於商羊舞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孔子家語.辯證》:齊有一足之鳥,飛集於公朝,下止於殿前,舒翅而跳。齊侯大怪之,使使聘魯,問孔子。孔子曰:此鳥名曰商羊,水祥也。昔兒童有屈起一腳,振訊兩眉而跳,且謠曰:天將大雨,商羊鼓舞,今齊有之,其應至矣也。急告民趨治溝渠,修堤防,將有大雨為災。頃之,大霖雨,水溢泛諸國,傷害民人。惟齊有備不敗。東漢王充《論衡.變動篇》記載了“商羊鼓舞”,文曰:“故天且而,商羊起舞,使天雨地,商羊者,知雨之物也,天且雨,屈其一足起舞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跳神篇也有關於“商羊舞”的記載:“婦束短幅裙,屈一足,作商羊舞”。1956年,經過老藝人趙子琳的挖掘整理,商羊舞被搬上了文化舞臺。1990年商羊舞載入《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民間舞蹈篇,2006年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基本內容

  商羊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是:每逢大旱天,十里八鄉的人們都會聚在杏花崗三官廟前,然後從廟裡擡出關二爺前往黃河邊求雨,在樂隊的引導下,商羊鼓舞者就在接送關二爺的路上,邊行邊舞。一般需男女各半12人或18人,鑼鼓手4人,絃樂者2人。道具是每人手執的一副由高密度森材製成一長一短一端並齊聯結一起的“響板(在鄄城也有的叫“陰陽板”)”,人們手持“響板”左右搖擺,身結鳥羽,腳掛鈴鐺又蹦又跳,乒乓鐺鐺作響,模仿商羊搖頭晃腦而舞之,邊舞邊唱,整個舞蹈完成需要30分鐘。其動作要領為:屈其一足,身體重心後移,男舞者左手執“響板”之長板,右手套在短板繩圈內,女舞者右手執長板,左手套在短板繩圈內,雙手共執“響板”左右上下襬動並擊節清脆有聲,腳下行走的路線圖為:陰陽八卦圖、大圓場、繞八字、二龍吐須、剪子股、卷箔、裡羅城、外羅城、躊躇步、咯蹬步等專有名稱。這些動作暗含著古老的哲學觀,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不離陽,陽不離陰,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陽諧調,萬物叢生。

  三、基本特徵

(一)商羊舞的表演原是求雨時的專用舞蹈,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之時,同樣也跳商羊舞,以表現發自內心的喜悅心情,因而形成共有性特徵。

(二)商羊舞是模仿古時的商羊鳥而跳的一種古老的舞蹈。舞蹈動作有時蹦跳熱烈,有時嬉戲玩鬧,把商羊鳥的神態表現得活靈活現,因而具有原始的摹擬性特徵。

(三)商羊舞流傳在魯西南地區,該地區屬黃河中下游,歷史上這裡多災多難,解放前每3—5年黃河就決口一次,蝗災旱災更是數不勝數,所以這裡的人們更渴望風調雨順,祈求豐收,逐漸形成了這種古老的舞蹈,並一代代相傳下來。全國唯有鄄城保留下商羊舞,因而形成特有性特徵。

(四)商羊舞的用器具簡易質樸,所用吹彈及打擊樂器比較單一,樂曲古樸不尚華麗,服飾道具到樂器以及樂曲調式共同構成簡樸性特徵。

(五)商羊舞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它是勤勞的鄄城人民歷盡艱辛流傳下來的集體創作的結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特徵。

  四、主要價值

1、珍貴的歷史價值和民俗學價值。據考證,此舞源於原始社會,是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人們可以從商羊舞瞭解歷史、人文、地理、風俗及民風。

2、欣賞娛樂價值。商羊舞的動作非常獨特,主要模仿商羊鳥奔跑跳躍,互相嬉戲等動作,有獨特的藝術感染力。

3、文化交流價值。在省際交流、國際交流中,推廣商羊舞可以提高本地的知名度,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五、發展現狀與藝術傳承

  解放後,隨著人們思想變化和社會的發展,這種舞蹈已很少見。後經過文藝工作者的挖掘整理,才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但又受到現代文化激烈的衝擊,特別是現代音樂舞蹈的影響,這種原生態的舞蹈出現了生存危機。現在,杏花崗村,會跳商羊舞的只有兩人:一位62歲,一位78歲。現代年輕人價值觀的取向發生了轉變,追求的是時尚娛樂,已沒有欣賞這種舞蹈的熱情,商羊舞已後繼乏人,處於失傳邊緣,現急需採取有力的保護措施,把這種原生態的舞蹈繼續傳承下去。

  為了傳承商羊鼓舞的傳統技藝,1955年,原杏花崗村6男6女,加上打鑼敲鼓的4人,拉二胡弓子的2人,共18人,

  參加山東省匯演,並獲得好評。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民間舞蹈研究所研究員周冰專程到杏花崗村採訪、考證商

  羊鼓舞;1996年,羊鼓舞參加了鄄城縣電視臺春節晚會的節目拍攝。

  六、保護和挖掘

  商羊鼓舞作為一種在民眾中傳承的社會文化傳統,是被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民俗文化,較之主流文化,高雅文化,往往更加貼近民眾心理,最能表達民眾身心意願、最真切反映民眾生活的印記。商羊舞作為菏澤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其文化形式曾經擁有鮮活的生命力,是一種寶貴的歷史和文化資源,保護商羊鼓舞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

  對於商羊鼓舞這樣的民間舞蹈來說,只一味地搶救保護是不夠的,還要讓其健康成長,使其具有無限的發展潛力。如果不加以創新和變革,也就沒有生命力,也就無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並將逐步失去功能。具有深厚民俗文化內涵的商羊鼓舞,很有地方特色和鮮明個性,如果對這種資源進行充分地開發和挖掘的話,將會極大地促進當地文化產業的發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