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影視動畫的不斷髮展,他不僅僅是一種娛樂產業,更是一種傳播文化途徑的改變。人們利用影視動畫來實現思想的轉變,用一種新興的語言來開拓不同於傳統傳媒方式獲得信息的渠道。科技的進步為動畫的創作提供了便利以及更好的表現手段。現在的影視動畫製作高科技因素佔很大的比例。但這並不代表著技術能夠取代內容成為觀眾欣賞的關鍵。在國內的很多影視動畫片中過於的強調技術場面,從而忽略的故事的內容新意。
工具/原料
影視動畫技術與內容
步驟/方法
不要讓高科技運用超過影視動畫藝術本身。 面對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很多企業在影視製作過程中大量的運用高科技的東西,認為這樣才能凸顯自己的品味與追求,但是他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觀眾才是一部影片成功與否的最好評判者。一味的追求技術高科技,觀眾也會煩的。在影視動畫中擁有更多人文的東西,才會讓影片充滿生命力,同時吸引觀眾的眼球。在社會發展中,要時刻把握好藝術性與商業性之間的度,讓兩者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才能促進影視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
不要過度的模仿好萊塢
在影視動畫製作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借鑑國外優秀的東西,但是要具有一定的選擇性,不能因為要迎合觀眾的口味,在人物的風格上而忽視了中國自己的人文特色。近幾年來,國內拍攝的大量動畫,表面是在將中國自己的故事,但是核心卻是別人的東西。如影片《寶蓮燈》中的很多人物造型都被美國化了。魯迅先生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談到“自信力”與“他信力”的問題。現在的中國在影視動畫方面就是缺少“自信力”,錯誤的認為只要一味模仿好萊塢的影視製作方法,就能夠吸引觀眾,就有可能獲取成功,而增長了“他信力”在自己心中的地位。
避免“教化”,過分強調 為什麼日本美國的影片能夠快速的佔領中國的市場,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還是內容。中國的動畫創作一直秉承著“寓教於樂”的宗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的已經偏離了主題,過分的強調其意義。技術與內容的比重應該各佔其需,技術是附麗於故事的,內容大於形式,影片具有內涵才會有發展。所以不管是學校專業還是影視動畫培訓機構都應該抓住內容的要點,要不只學技術,讓學員只會動手而不會動腦。
以上經驗由絲路數碼技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