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想說的話:今天寫下此篇文章,頗有感慨,因為我知道網絡上已經有很多人分享過學習中醫的經驗,但作為走進中醫之路11年的我,還是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學習經驗,供中醫愛好者們借鑑,對錯與否,自當辯!
如何學習中醫?這涉及到你是中醫愛好者還是想從事中醫醫生。如果你是中醫愛好者,只是想了解中醫,那麼國家出版的供中醫學院學生學習的教材是很好的入門教材,通俗易懂。如果你是想從事中醫醫生,那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就很多了,需要做好長期學習、刻苦學習的準備。
如何學習中醫
一、首先得對中醫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你有沒有興趣,這個其實是最重要的一點。沒興趣,有經典,老師逼你也不成。你得真想學,真覺得這是個好東西。這樣你就肯下工夫。肯看書,肯問人,肯找資料。有時候,老師一句話,同行一句話,讓你受益終身。很多人為什麼喜歡中醫。是原來對傳統文化有喜愛。最後一看,中醫很好玩。抱著這個心態就來學習了。這樣才能入門。
二、中醫入門學習教材準備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版的供中醫學院學生學習的常用教材,這些對於入門者學習很有幫助,主要有《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
在這裡我建議入門者在學完這四本書後,不要再學習國家出版的大學教材比如《中醫內科學》《中醫兒科學》《中醫婦科學》等等,因為這些教材把中醫標準化了,而這些標準化是完全照搬西醫論進行的標準,其實並不適合中醫治療。
三、進階篇
熟讀經典,領悟經典。中醫經典書籍最重要的喲《內經》《傷寒》《神農本草經》。這都是學好中醫的必修課。後世的醫書,比如《鍼灸甲乙經》黃元御的《四聖心源》都很好,都可以做為參考。
古代凡成為大醫者,沒有不學經典的。比如說金元四大家,有些同學可能比較熟悉。這些都是開宗立派的人物,但是他們最早怎麼學的?經典!那到了清代,學習中醫的方法有了新的途徑, 從《藥性賦》《湯頭歌》《醫學三字經》開始學。也就是自下而上的學習法,上面說的從經典入手,是自上而下的學習。有一點基礎了,再學經典。這樣有一個好處,簡單,易上手。有一個壞處,就是高度不夠,他日成就未必高。自上而下的學習,也有一個壞處,難,不易學。但也有一個好處,居高臨下。當你有一天掌握經典的神髓時,你會發現,你與古人站在一個高度看問題。後世的中醫書,太簡單了。
清代的經方醫師,陳修園。可能大家都知道。《醫學三字經》就是他寫的。他說什麼,他說:除了經典,後世的書全可以燒掉。雖然說極端,也說明了一些問題。然後大家看現在中醫學院的醫學教育。為什麼成不了大家?只學教科書,不學經典。醫古文變成選修課。
上述三條是我認為學習中醫、學好中醫的道路,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希望能對一些人有幫助,不求所有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