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中,對為人處事有很多講解,但都不如這一篇透徹。這一篇,說的是個人如何在多種關係中相處,達到平衡。父慈、子孝、夫和、婦順、兄友、弟恭、朋義、君敬、臣忠,這是古代的做人守則。對於現代,也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工具/原料
三字經
方法/步驟
父子恩,夫婦從。父子相親,夫婦和睦。在家庭關係中,為什麼要把親子關係放在首位呢?因為,首先,我們是為人子女的,同樣也是為人父母的。做父母的要愛孩子,孩子才會孝順。做子女的孝順,父母才會欣慰。在家庭關係中,還有重要的夫婦關係。怎麼樣夫婦關係和睦呢?要做到夫婦相互謙讓、順從。夫和、妻順,這裡指的是相互,而並非一方。在給孩子解釋時,要簡明,用家庭關係進行講解。比如,爸爸媽媽怎麼對孩子,孩子怎麼對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怎麼相處。這樣講解,孩子會清楚的。
兄則友,弟則恭。做哥哥的友愛,弟弟尊重哥哥。在獨二代,最缺失的就是兄友弟恭,謙讓基本美德是不知道的。遇到好東西就知道哄搶,你推我打。所以,當遇到大孩子的時候,就要教孩子對哥哥要尊敬。遇到小孩子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對比他小的孩子謙讓。
長幼序,友與朋。年幼的和年長的交往要注意長幼有序,朋友要講信義。長幼有序,在中國人吃飯的座位安排上就可以體現出來。長幼有序,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朋友交往是平等的,但如果細節按長幼處理,是沒有爭議的。
君則敬,臣則忠。君主敬重臣子,臣子忠於君主。做君主尊重臣子,臣子則忠於君主。君有君的義務,臣有臣的義務。要做到權利和義務平等。如果領導對下屬好,下屬也會愛戴領導。同樣,如果領導苛待下屬,那麼必然會得到的是背叛。這裡體現的是相互作用。
此十義,人所同。這十種準則,是人們所共同遵守的。可以相象,在現代社會,我們是否想過人們所有構成關係中,如何平等相處?相互,是這裡的體現。大家是相互的,只有相互才能取得平等與平衡。
在孩子幼年時,他心理注重是的取,而不是為什麼取。我要得到,不管大人什麼狀態都要取。根本沒有平等與平衡。這種狀態如果任其發展,結果就是什麼都是我的,我做什麼都沒錯。如果孩子被批評了,想的不是自己做的不對,而是把不對都攬到對方了。三字經,在這篇的教育實在是換位思考。值得我們和孩子一起去學。
注意事項
文原創,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