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P2P監管的趨勢越發明顯,行業千呼萬喚的監管政策即將出臺,P2P行業的合規有序發展即將拉開帷幕。那麼面對眾說紛紜的監管政策,投資者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監管可能帶來的變化,投資者們又會有哪些疑慮呢?今天小編就帶來一起解讀那些投資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方法/步驟
一、政府是否會干預
按照目前市場的需求情況來看,政府應該會進行一定的干預。近日,銀監會普惠金融部召集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地區的省金融辦、行業協會召開有關P2P監管細則討論的閉門會議。而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回答了關於當前熱議的互聯網金融監管問題,周小川說,從去年開始,金融界就在準備出臺互聯網金融新政策,該政策主要體現為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要按照現在的監管框架對互聯網金融給予適度的監管,監管制度很快就會出臺。
二、銀監會將要如何監管?
據一位接近監管層人士透露,由於P2P並不採用牌照式監管,因而對其的監管思路是成立行業自律組織,實施備案監管,不過該自律組織的設立及運作尚未形成定論。總之監管層主要的一個思路是依靠各地網貸協會或金融辦資源建立統一、信息共享的自律組織。
但是由於P2P平臺的業務已拓展至線上和線下共同發展,而銀監會縣級以下沒有分支機構,人力、物力方面難以滿足監管需求。所以銀監會可能會讓地方金融風險由地方金融辦負責管理,通過加強行業自律,進行柔性監管,並利用聯席會議加強協調監管。
三、託管是否會安全?
此前一度傳言P2P資金託管必須由銀行來做,目前來看也出現了轉機。據瞭解,目前已經明確,P2P的資金託管方包括商業銀行或經過認證的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總體來說還是鼓勵市場化發展的,所以不會完全禁止第三方支付參與,但需要有一定資質和實力的公司才能涉足。
資金託管解決了P2P平臺的資金撮合和賬戶管理問題,但卻解決不了一個大問題,就是無法驗證P2P借款項目的真偽,P2P的借款標的很小,一天就會有成千上萬筆的借款,對於銀行是很難一一核實的。所以資金全面託管解決了P2P的部分問題卻沒有解決全部問題,而虛假借款人問題並非個案,在P2P行業內相當普遍,換句話說,資金託管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
四、收益是否會降低?
根據市場來看,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P2P行業各方面都會受到政策的監管和規劃,所以收益也許會受到影響。收益降低了,也就意味著平臺的盈利成本降低了,借款人的還款壓力也降低了,各方的壓力都小了,那麼對於投資者來說其實是相對安全了。而對於市場的利率來說,真正的收益應該是有市場決定的,優勝劣汰,讓利率市場化才是P2P未來最合適的方式。
五、是否要繼續觀望再說?
如今政策出臺在即,廣大的投資者紛紛謹慎起來,畢竟誰也不知道政策出臺後會是怎麼樣一個光景。但是也有不少膽子大的投資者認為現在是一個投資的好時機,如果等監管出臺之後再去投資的話,收益有可能沒有現在高,更不會有那些福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