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的學習能使自己在稅法上有很大的幫助,主要描述各個稅種的構成要素:稅法的構成有以下內容構成,分別是總則、納稅義務人、徵稅對象、稅目、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期限、減稅免稅、罰則及附則十一項內容。
方法/步驟
1、總則(包括立法依據、立法目的、使用原則)這在每個稅種後面都有其特點,立稅目的等情況。
2、納稅義務人(不是徵稅義務人,自然人和法人,此外還需要注意與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義務人及賦稅人的相區別)、納稅義務人是直接附有納稅義務的單位或個人。而代扣代繳義務人是不承擔納稅義務,是收取納稅義務人的款項,(比如出版社代扣作者的稿酬)代收代繳義務人是加工時代為收取的義務人。兩者的共性是站在稅務機關與納稅義務人之間代為繳納。而不同點是一個代扣、一個是代收,看貨幣資金的流動方向,一個是自己發出、一個是向對方收取,比如加工廠代收款想、出版社代發工資。賦稅人是稅款的最終承擔者,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納稅人與賦稅人是相同,有些不是,比如增值稅,生產者繳了增值稅,但其賦稅者是消費者。兩者分離為間接稅。從而就有直接稅與間接稅的區別。
3、徵稅對象的理解、
這個是徵稅客體,是區別一種稅與其他稅種的區別。比如個人所得稅他的徵稅客體是個人所得。這在徵稅對象量上有所依據,比如稅基,解決對徵稅對象課稅的計算問題。比如工資薪金所得需要扣除3500。
4、稅目
這個反映徵稅的廣度,比如個人所得,這個比較寬泛,因此在具體的稅目中需要注意項目,是稿酬還是工資。
5、稅率反映徵稅對象的深度,有區分比例稅率、定額稅率、累進稅率。累進又分額累與率累。額累有分全額和超額;率累又分全率累進和超率累進稅率。在細分下比例稅率由多種,單一、差別、幅度比例稅率,有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企業稅率等。定額稅率按徵稅對象的一定機率單位規定固定的稅額比如一平方多少等。全額累進和超額累進突出的是一個是絕對值、一個是等級型把納稅人放到等級中進行細分。下面這張圖需要背下來~全額與超額的差別也在第二張圖中顯示。
6、納稅環節,指生產到消費的各個環節,我國的徵稅有多環節徵收、有單環節的徵收,比如增值稅便是多環節徵收,資源稅就是單環節徵收。
7、納稅期限,需要注意三個概念,分別是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期限、繳庫期限
我國的納稅期限有次,又定期的納稅,我們針對絕大多數的安定期的納稅,這個在稅務機關都有所描述,比如一個月一次的。哪繳庫期限就是最遲的時間,比如增值稅的就是次月的15日內進行繳庫。
8.納稅地點。納稅人(包括代徵、代扣、代繳義務人)的具體納稅地點。各稅種納稅地點的規定都易出客觀題。
9.減稅免稅。這個是在某些納稅人和徵稅對象採取減少或免於徵稅的特殊規定,這在各個稅法中需要我們進行很大的關注,也會給現實的工作中用到。
10.罰則。指對違反稅法的行為採取的處罰措施。
11.附則。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規定此項稅法的解釋權,即由誰來解釋。二是規定稅法的生效時間。
注意事項
參考《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