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語室諮詢個案小結?

為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

本學年心理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繼續實行專業心理學教師值班制度,安排週一至週四12:40-1:40趙陽、吳玉教師。本學年共諮詢學生約31人次(不包括預約時間輔導的學生)。現統計分析如下:

一、

來訪者中學生多為聽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有一定心理健康意識的學生,對諮詢的原則(特別是保密原則)和形式有正確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才會主動尋求幫助或指導。這是讓專業教師感到欣慰的同時也是下一我們工作的方向,加強宣傳,擴大學生“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二、

學生的心理障礙表現形式多樣,涉及廣包括適應新環境、學習方法、青春期自我認識、交友、人際關係(與教師、同學和家長等)、對未來的困惑等方面。

1.

人際交往障礙佔90%以上。其中與同學關係差的佔42%,與家長關係緊張的佔68%,與教師關係緊張的佔39%左右。進入青春期後怎樣與異性相處方面的問題佔的比例也相當大。另外作為女子學校怎樣與同性相處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

2. 對就業的困惑佔2%左右,其中49%的學生對就業沒信心。

3. 學習障礙佔1.5%左右,來訪者中多數學生不關心學習。

三、 產生原因分析

我校學生的心理障礙多是環境作用和個體選擇的結果。形成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1.社會影響與學校、家庭教育不一致。

社會宏觀環境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隨著社會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大眾傳播媒介的日益現代化,學生所接受的社會信息容量越來越大,其中負面影響的絕對量也大幅度增加,這些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和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例如:社會不正之風對涉世不深的學生心理體驗產生衝擊;不健康文化信息對道德判斷力不強的學生產生腐蝕;商業文化市場對充滿好奇的學生產生誘惑等等。尤其是大眾傳播中諸如宣傳暴力、迷信、色情等書刊音像製品,由於其表現手法形象逼真,學生非常容易接觸,其危害性最大。更有一些良莠不齊的“書屋”、錄像廳、電子遊戲室等,常常有意識地選址學校附近,瞄準中小學生作為賺錢對象,形成不理想的社會微觀環境,常常使學校、家長束手無策。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不協調。

家庭是中學生成長的基本單元,父母親是子女成長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與子女朝夕相處,其言行教誨、品行榜樣都對子女產生直接持久的影響。不良的家庭教育“放大”了社會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正面教育,不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溺愛嬌縱的家庭使子女任性自私,傲慢無禮,貪圖享受;粗暴專制的家庭教育使子女暴躁冷酷,粗野蠻橫,缺乏同情心;修養低下的家庭教育使子女語言粗俗,精神空虛,追求低級趣味;而結構缺陷的家庭也使子女缺乏溫暖,形成孤僻冷漠、懦弱乖戾性格。所有這些都不同程度地使中學生的個性心理髮育出現障礙。與學校教育不相協調,難以產生正面教育的合力。調查發現:54%的學生與家長關係很糟,47%的家庭經濟狀況很差,父母的教育方式52%相當簡單粗暴,8%根本不聞不問相當漠,89%是單親家庭的子女。

3、學校教育活動偏離教育目標。

從來訪者中我們發現部分職高學生原畢業學校不太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學生的德智體得到全面發展。但由於多種原因,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而派生的問題,使學校教育活動偏離了教育目標,影響了學校正向功能的發揮。主要表現為:一是辦學思想不端正,重智育輕德育,重應試輕素質,重尖子輕差生,這不僅沖淡了德育內容,同時也造成學生心理失衡。二是教育方法不恰當,有些學校領導和教師不主動了解當代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仍然採用幾十年一貫制的封閉式、程式化方法管理教育學生,方法簡單偏激,有的冷漠放任,師生關係緊張,學生感到不被理解和關懷,轉而從友伴群或者到社會上去尋找安慰和寄託。三是學校生活單調乏味,不注意用豐富多彩的活動去滿足青少年學生精神生活的需要,使他們轉向外界尋找刺激和補償,一旦誤入歧途,其代價可想而知。

 4、學生個體內化的主觀差異。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另一個方面是學生個體接受影響的主動選擇。中學生由於身心和知識的發展、其接受教育和影響的方式已不再是小學生的單純模仿過程。在相同的環境影響中,一些學生由於理想水平、道德水準的差異,選擇認同有不良傾向的人或群體,他的個性傾向就會向不良傾向發展。學校中一些學習動機不強烈、興趣愛好低層次、是非觀念不清楚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形成不良個性傾向,就是很好的證明。

四、 根據我們的分析明確下一步工作方向

1.關注學生中心理熱點及時對突發事件造成的心理危機進行應激反應。這就要求全校教師轉變觀念,增強服務意識,更加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以促進其全面發展。

2.加強與其它處室的聯繫達到“面”上有更好的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擬與教務處、學生處、科研處及各專業部聯合推出“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宣傳週活動。開展徵文、心理健康小報比賽、自信心方面演講比賽、校園心理劇、主題班會、專家報告及校園大型諮詢服務等。

3.利用校園信息資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利用網絡資源在校園網上開設“心理論壇BBS、”“心靈之友網頁”、開通免費電子郵箱等。以期達到更好為學生、老師服務之宗旨。

4.

我校的心理學專業教師畢竟有限,用心理學武裝和培訓廣大的教師才是最有效的途徑,同時也是避免產生新的師源心理障礙的關鍵。我們將以科研興校,工作課題化做為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規模式,以課題發動、帶動更多的年青教師投入到學習心理學、運用心理學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心理健美工程中來。為我校的更進一步發展創百年名校而奮鬥!

心理健康指導中心

2010年7月

附部分長期來諮詢學生個案(根據管理規定我們對專業班級和人名進行了保密處理):

1. 信息專業某班 林某(男)

表現:外向、活潑、開朗、交友廣泛、情緒有些衝動、行為習慣較差(主要表現在學習和出勤等方面)

自訴:內向、不想回家、不能肯定家長(父母離異隨線母)對其態度、怕學習壓力轉學到我校。。。。。。

分析:主要是家庭教育影響大。其母親的情緒變化大,自己不能以身作則,天天打牌,想起了關心下不高興就不聞不問,教育無效果

2.幼教某班 張某

表現:內向文靜,個子小、樣子乖巧

自訴:中學生談戀愛好不好?不知怎樣與異性同學相處(有同學給其條子要求交友)。。。。。。

分析:表面上看缺乏進入青春期關於正確處理與異性關係方面的指導,學校和家庭教育都應該加強這方面教育引導。更深入瞭解後發現是由於父母離異後,隨母,母親再婚並生子忽略其存在所致。

3.美髮某班 張某某(男)

表現:高大健壯、愛講歪理(自稱是辨論家)、講不過就愛動粗(打架)、有離家出走史。。。。。。

自訴:家庭對其選擇讀職高感覺很丟人,常常打罵他,故常找藉口(打籃球)不想回家,又因此再被打,如此惡性循環。。。。

分析:親父早逝,母親再婚。家庭經濟狀況日漸下滑。其母性格暴躁,希望兒子成為其生父那樣的有修養又有品位的人,要求極高,信奉“不打不成才”。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完全不懂心理學。

4.美髮某班 楊某(班主任推薦其來的)

表現:內向、膽小無朋友、有哮喘史,常因在家中常復發影響上課,在學校發作一次。

自訴:常期生病給家裡增添額外負擔,很內疚,怕做錯事捱罵。有次完成教師佈置作業《孝敬父母一天》歡歡喜喜做好飯等家長回家。手藝可能確實差,但其父一邊說“豬都不得吃”一邊往垃圾堆丟的行為卻使其哮喘突發。。。。。。

分析:家庭無良好溝能,不被賞識,缺乏自信心,心理原因引起生理上反應,一種不正常和自我防禦機制。

5.接待專業某班 劉某

表現:身高1.68m,形象較好。外向,隨便,有點大姐大,與社會上輟學同學交往密切,常去泡吧

自訴:當幹部很辛苦不被同學理解,教師喜歡但同學無記名民主投票分低,冤;明確表示看不起我校所有男生,認為素質低。

但喜歡自己的男生(曾遞條子)不能交另外的女生,否則要去打該女生或將其奪回再拋棄。。。。。。。

分析:父母離異後,隨父。其父交女友同居多年不結婚且生子,常與阿姨在父面前爭寵失敗,心理產生挫敗感。。。。

6.商貿班 李某

表現:溫順沉穩、學習好、喜歡籃球和畫漫畫、住校生

自訴:考前緊張尿頻;自認為有兩個我,一個“乖”一個“壞”,壞的我想做一切出格的事如喜歡班上那個最差(學習不好行為習慣差)的男生,明知其不責任“花心”,卻希望憑自己能感動和改變其向善。。。。。。。

分析:表面上是進入青春期對異性產生好感,深層上是來自小地方,家長的期望壓力大,內心缺乏自信心。

7.美髮某班 李某(男)

表現:聽話、好學、內向、資陽來的住校生

自訴:初三壓力大患上神經衰弱,現在晚上不能按時休息,第二天學習精力不能和很好的集中,苦悶。全怪宿舍裡其他男生關燈後還講話影響其休息。

分析:不正確的歸因形成表現了兩方面問題。一是消積的心理上暗示:我現在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是由於客觀原因(神經衰弱和他人的影響);二是由於對未來以前途的擔心,怕高職畢業不能有好工作等

8.幼教某班 王某

表現:內向、自卑、矮小、不想出門想退學

自訴:班上老有人在說其小話,不想進教室;生父老是想非禮自己卻又不敢告訴母親。想離家出走去找偶像謝庭鋒為父。。。

分析:家庭經濟狀況極差屬低保戶。母醜陋有智障無文化且比父年齡大許多,父母分居多年欲離婚,母沒有生活來源不肯緊緊並將女兒握在手心當“王牌”。父親對母態度極差卻很愛女,這種反差使其出現幻覺。建議專家諮詢。

9.信息專業某班 蘇某

表現:孤僻、內向、臉上有很多痘(藥物反應)無知心朋友

自訴:回家路上與一說普能話中年男子答話,被邀喝荼時被性騷擾,感覺不知所措,當天下午放學還會來接她;有男生愛自己卻想不通為什麼;家長以心情好時對她極好,一亙發病卻常說她不如死了算了。。。。。。。

分析:由於有癲癇病,常年服藥造成面部過敏醜陋,且在學校都發過兩次病,形狀恐怖,無朋友,內心極度自卑,渴望友誼和理解所致。

10.標榜專業某班 關某

表現:學習刻苦、內向、個子小、愛和同學吵架、外地來的住校生,說話有地方口音

自訴:同學關係緊張,認為成都學生有優越感,欺生,處處針對自己,認為在這種班級學習很壓抑。

分析:缺乏自信心,沒有學會正確的自我評價。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