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石刮痧板治療感冒的手法?

感冒是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兩季多發。中醫學的傷風、重傷風、時行感冒屬此病範疇。西醫的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也與本病相同。

工具/原料

臨床表現

病因病機

診斷辨證

砭石治療

注意事項

方法/步驟

鼻塞、流涕、咳嗽、頭痛、惡寒、發熱、全身痠楚等。

西醫學認為細菌侵入呼吸道或病毒感染而發病。中醫學認為風邪為感冒的主要外因,由於人體平素虛弱、起居失常、冷暖不調、淋雨、過勞等因素造成抵禦能力下降而致病。風邪又多與寒熱、溼邪夾雜,由皮毛、口鼻侵入,傷及肺衛,出現一系列的肺衛症狀。患者機體有陰陽偏感偏衰之別,故感受同一外邪又有從寒而化和從熱而化之分。感邪日久失治又可入裡化火,甚或逆傳心包。

砭石刮痧板治療感冒的手法

  以鼻塞、噴嚏、流涕、咳嗽、頭痛、聲重、惡寒、發熱為主要診斷要點。起病一般在一、二天內。結合咽部望診。若高熱不退,注意區別其他疾病,以免錯誤治療。

 1.風寒感冒

  症見鼻塞,咳嗽,流清涕,痰稀,咽癢,噴嚏,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肢體痠重,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舌苔薄白,脈浮或浮緊。

  2.風熱感冒

  鼻塞而幹,少涕或流膿涕,咳嗽聲重,咯痰黃而黏,咽喉腫痛,頭痛如裂,惡寒輕,發熱重,有汗熱不解,面紅目赤,口乾渴欲冷飲,舌苔薄黃,脈浮數或數而有力。

  3.暑溼感冒

  涕少或無涕,咳聲重濁不揚,咯吐白黏痰,身熱不揚,汗出不暢,肢體痠重,頭昏重而脹,胸脘痞悶,納呆,腹脹,大便溏瀉,尿少色黃,舌苔白膩,脈濡或滑。

  4.氣虛感冒

  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易咯出,心悸氣短,汗出陣陣,頭暈乏力,面色白,或有低熱。舌淡胖,苔薄白,脈浮或芤。

砭石刮痧板治療感冒的手法

1.治則:祛風散寒,宣肺解表,疏風清熱,祛暑化溼,益氣健脾,扶正祛邪。

  2.操作手法及處方

  (1)風寒感冒

  a.背部肺俞穴點壓,再以肺俞為起始向下沿膀胱經刮法至三焦俞止;

  b.手太陰經上臂段砭石刮痧板刮法;

  c.列缺、合谷、尺澤點壓;

  d.後頭項部砭石刮痧板刮法。

  (2)風熱感冒

  a.風池、大椎砭石刮痧板點壓;

  b.大椎與肺俞連成三角形施以刮法;

  c.肩井穴拍法;

  d.背部督脈、華佗夾脊劃法;

  e.雙太陽穴同時點壓,後施刮法。

  (3)暑溼感冒

  a.中脘點壓,後守法;

  b.兩脅及脾之大絡滾法或電動砭震振法;

  c.小腿內側砭震振法;

  d.膈俞、三焦俞砭石刮痧板點壓。

  (4)氣虛感冒

  a.膻中穴點壓,再以膻中為起點經鳩尾至上脘段劃法;

  b.背部足太陽經擦法;

  c.命門、八髎熨法;

  d.足三裡、外關點壓。

  3.加減

  頭痛重者加痛部刮法;發熱重加內關至曲澤拍法;流涕、鼻塞重加迎香點壓;咽痛加天突守法。

  4.方義

  肺俞、列缺宣肺止咳;合谷、尺澤祛風解表;風池、大椎疏風祛邪解表;肩井散熱通陽;太陽穴疏風清熱;中脘、膈俞、三焦俞和中化溼;膻中、命門、八髎益氣助陽扶正;取肺經、膀胱經、督脈為主要治療經絡,目的是解表祛邪,通陽益氣。

注意事項

本病須與流腦、乙腦、流行性腮腺炎等傳染病的前期症狀作鑑別診斷。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