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怎樣釣鰱魚?

進入盛夏,在野外自然水域主釣鯉、鯽,往往事與願違,如果主釣鰱魚,會連連得手。因為鰱魚正處在快速生長期,吃食凶猛。實踐證明用手竿釣鰱魚,不但手感好,而且上魚快,垂釣樂趣遠遠勝過海竿。筆者結合近些年的經驗,談談夏釣鰱魚的體會。

夏季如果在自然水域的中小水面釣鰱魚,一定要選擇天氣晴朗,氣溫在22℃—30℃之間,氣壓高的天氣。因為夏季氣溫高,中小水面容易出現缺氧現象,而鰱魚對水中的容氧量要求較高,一但缺氧就會浮頭厭食。此時即使把魚餌送到它們的嘴邊也不會咬鉤,它們正忙著呼吸保命,沒有心思吃食。因此在中小水面釣鰱魚,一定要選擇天氣晴朗、氣壓高的天氣出釣。當然,在大水面中釣鰱魚,天氣條件可以放寬。

選好天氣是條件,找好釣點是關鍵。鰱魚屬濾食性魚類,釣點要選在大溝汊的溝口處、水面的坡陡深水處、直岸中間有大凹灣並且水深的地方。因為這些地方,常聚集大量浮游生物,為鰱魚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選點的一般原則是:選深水不選淺水,寧選流水陡坡,不選靜水淺灘。遵循這樣原則選點有兩個好處:一是釣點的水位深,不僅增加了魚的活動空間,又彌補了上魚時容易驚窩跑魚的缺點。較深的水位還有利於打窩誘魚。二是有水流的釣點容氧量大,鰱魚經常光顧,覓食活躍,積極咬鉤。

  選配釣組是前提.垂釣鰱魚,釣竿一般選超硬調或極硬調的強力手竿,竿長4.5或5.4米,太長了不利於揮竿誘魚。主線選沉水性好的3號強力線,腦線選1.5號的柔軟線,釣鉤選伊勢尼6—9號或千又1—3號。腦線長25—30釐米,雙鉤距離3釐米。魚漂選用細長身、長尾的大浮力硬尾漂,這種漂在3米左右深的水域釣底或浮釣,均能顯示鰱魚魚咬鉤時的細微信息。調漂的方法採用掛雙餌半水加減鉛皮調一目,空鉤半水露出水面的漂目為調目,然後延長水線使雙鉤到底,釣兩目。

主釣鰱魚,究竟是底釣好還是浮釣好,釣界一直爭論不休。筆者認為不能一概而論,應根據所釣水域的深淺而定。一般情況下,所釣水域的水位淺,應釣底或離底;水位深則釣半水或釣上層水。經驗證明,釣浮確實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中上層水域的鰱魚偏小,擦線的信號多,真實性差,空鉤率高,即使中魚也容易跑魚。另外,霧化後的餌料常常吸引大群的小白鰷和雜魚。而釣底變浮釣的劣勢為優勢,浮漂下頓力強,頓漂清晰,多是鉤中魚嘴,大大降低跑魚率和小魚鬧鉤的現象。其次,浮釣中魚後,窩子裡的其他魚容易受到驚嚇炸窩。而底釣中魚後,把魚領到中上層水域遛,底部覓食的魚不會受到驚嚇。

到底釣多深為好,也沒個準確說法,在深水處垂釣時,應一個水層一個水層地去找,只要上魚,並且上的魚大,就是最佳深度。垂釣鰱魚的技巧主要體現在快、準、狠、穩上,即拋竿要快,淺水處保持每分鐘兩竿的頻率,深水也要保持一到兩竿;觀漂要準,看準小幅下頓動作或其他有效信息;剎竿要狠,出現魚訊要大力揚竿,確保中魚率;遛魚要穩,因為鰱魚個體較大,遛魚不要操之過急,穩遛慢提,才是硬道理。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