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是不是處於動盪狀態有什麼可定義的呢?如果你個外傷科的醫務人員,可能對此更有發言權,從行為學上講,股評家們—其中也包括投資類媒體的從業人員—被打的次數大幅增加,那大致就可以說明市場是真正的動盪了。在這種情況下,公司人投資者需要對自己的投資策略進行哪些調整,才能應付這種市場的動盪性呢?《第一財經週刊》進行了如下總結。
步驟/方法
別把投資配置做得過於複雜
這是一個價值投資者容易犯的錯誤,如果他的投資價值觀沒有隨著專家們所說的資本主義的價值觀一起崩潰的話,那麼他就會忽然發現,值得投資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其實這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比價效應,而不是理性的分析。如果投資者貪這個便宜—其實不是真正便宜—那麼他會在市場遠遠沒有走到低谷之前就已經彈盡糧絕。不管怎麼說,公司人的本職工作不是做投資,關注過於紛雜的投資也會消耗公司人投資者大量的時間;投資種類的增加,也增加了投資的管理成本,就像在聖誕大減價時的購物狂會買下很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一樣,有的價值投資者也會買進很多管理不起的投資品。這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反映出一種貪婪,切記提防這種貪全心理。
別頻繁進出
市場越動盪就越引起人們在市場中跳進跳出以放大自己投機獲利的慾望,而在此時,專家們的建議也往往是波段操作之類的話,這些專家更多地來自券商,波段操作給他們帶來的好處是可以讓他們更多地收取投資者的手續費。
由於影響股市短期走勢的原因有數不清的因素,華爾街最傑出的投機家飛利浦?凱瑞也認為短期預測股市是不可能的。相反,長期影響股市的條件會簡單一些,所以對股市長期預測的準確性會有所提高。飛利浦?凱瑞通過計算得出,如果一個投資者期望在股市裡通過短期頻繁操作獲利的話,需要對股市的短期趨勢作出66%的正確判斷—這在理論上看幾乎是不可能,因為一般來說你只能蒙對50%。
精神病學家唐?傑克遜和小阿爾伯特?哈斯在他們的專著《牛市、熊市和弗洛伊德博士》一書中把期望短期預測股市的想法歸結為一種帶有明顯“性傾向”的遊戲—這種“性傾向”指的是由於社會普遍認知擁有更多的財富會博得異性的青睞,能預測短期股市走向是基於急切希望獲得財富,迅速獲得異性認可而產生的一種幻覺—而用大量資金進行波段操作也正是投資者應該避免的誘惑之一。
海外市場的機會
如果你對海外市場交易規則很瞭解的話,不妨把一部分資金分配到海外資本市場,因為對於普通股來講,海外發達市場的機會應該多於中國市場。這主要是因為海外市場受到去槓桿化的影響更劇烈,而且不會像中國資本(2.6,0.00,0.00%)市場一樣還處於一個賣方市場—全流動逐漸會把這個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這也是大小非的積極意義所在—所以相對資產定價會比較便宜,即使是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下跌幅度超過海外資本市場的情況下,中國的普通股的市盈率還是遠遠高於美國、香港等市場普通股的市盈率。在香港市場就曾經出現過企業的市值低於企業現金存款的情況,雖然這種機會窗口總是一閃即逝,但還是值得投資者關注。如果你是沒有單獨海外投資能力的公司人投資者,QDII也不是殺人毒藥,它可作為一塊資產配置放到投資組合裡。
別離開市場
對於給自己造成重大傷害的事物,任何人都會有迴避的本能,資本市場的大漲大跌讓很多人受害,也就有很多人因為心理上的迴避離開了資本市場。但也許這就是人性的弱點,如果投資者在這時候離開資本市場,那所交的學費就完全是為別人付出的了。
別買過量的投資保險
金融危機給投資者造成了損失,但是很多投資者對這種損失的反應正好與正確道路相反。比如在這種危機情況下,應該保證手中的現金流情況良好,但是很多投資者會將大量金錢投入到購買流動性差、收益低、投資週期很長的投資產品中,而購買的原因只是因為其安全性良好。殊不知購買過多的投資保險毫無必要,因為這種超長期投資不但在容易出現突發事件的時段上侵蝕你的現金流,而且還吃掉了你不少機會成本。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保險的安全性當然也是以犧牲投資者一定收益為代價的。
關注非經常損失的公司
在一次災難中,有很多“好”公司看上去很“壞”,這就像很多“壞”公司在泡沫中看上去很“好”一樣,這些好公司在一個災難中犯了我們上邊所說的那種價值投資型貪婪,他們會以災難前的估值來評估災難中的一些資產的價格是否值得購買,在購買後繼而受到大幅度資產減值的拖累,公司資產出現縮水—對於一個有強烈擴張慾望的公司來說,這真是很難避免的—這種縮水雖然令人難堪,但基本沒有影響到這家“好”公司的主營業務,更不會因為自產高槓杆危及公司自身的生存,那麼也許這家“好”公司還是好的。因為價值投資型貪婪的原因,市場會給這種公司開出非常低的價格,這對於投資者來說應該是個很好的買入機會。
外匯市場的機會
外匯市場存在機會,是要在一個假設前提下才會有的,那就是在今年年底時候,當中國、印度和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活力可以逐漸覆蓋金融危機導致他們出口受到的損失的時候,特別是中國的拉動內需和政府投資帶動計劃出現效果的話,會導致國際能源等大商品價格反彈。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經濟比較穩定的資源型國家貨幣可能因此會出現升值。如果手中持有這些國家貨幣的公司可以考慮繼續持有。
存在反週期行業嗎
反週期行業投資是近來很多投資機構為了吸引投資者推出的一個新的營銷噱頭,也就是說他們投資的行業是適於在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投資的,經濟越差他們的投資越賺錢。
先別管是不是應該選擇這樣的投資品,首先是這種反週期行業存在嗎?在反週期行業裡用來舉例最多的可能是像沃爾瑪之類的大型廉價超市,理由是金融危機造成富裕人群放棄奢侈消費,更多地光顧超級市場,造成超市銷售額增加,從而從經濟不景氣中受益。
的確不景氣的經濟是積壓了富裕人群的奢侈消費,也可能更多地把他們帶入廉價超級市場,但是貧困人群也因為經濟問題受到擠壓,他們在生活日用品上的消費會減少,甚至有的貧困人群因此被擠壓出了廉價超市,進入更加廉價的地攤市場。由於不富裕人群比富裕人群的數量大得多,沒有理由就斷定富裕人群增加的廉價超市銷售額度,就大於貧困人群減少的消費額度。
而且,即使是廉價超市,也存在附加值相對高的產品銷售,例如保健品,這些產品銷售額的減少會影響到超市的利潤。加上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賬期會縮短,總體來說在不景氣情況下,廉價超市很難獨善其身。
投資者也不要妄想在經濟不景氣時,靠“做多”就會在自己身邊出現個小牛市,消除這種幻想既能防騙又能讓投資者冷靜。就像在大瘟疫時,棺材店的老闆也很難發財,這是因為棺材店老闆也是人,他感染瘟疫的可能性最大,還沒等到發財就死了。
別相信怪理論
雖然股評家遭打的機率在增加,但是各種投資理財的怪理論還是層出不窮,這真是匪夷所思。
其中最荒誕和流行的是所謂“猴市”理論,這種理論的擁護者認為,有時市場會產生激烈的變動,而猴子也會在一定情況下上躥下跳,就臆想股市具有了猴子所具有的一切特性—除了生兒育女之外—比如認為“猴市中炒股一定要掌握猴市的市場特徵,猴市中大盤如同是一隻猴子,爬樹爬得太高,自然會下來飲水;在樹下待得過久,自然又會爬回樹上。所以,在猴市中過度追漲和恐慌殺跌都是不合時宜的。”—其實在任何情況下追漲殺跌都不合時宜,這些可笑的想象除了對這類理論發明者的心理醫生有一定價值之外,對投資幾乎毫無意義,所以根本不用理睬它們。
看本傑出的投資理財書
如果一個公司人認可投資是填補未來生活財務缺口的一個重要手段,那麼在動盪的市場情況下,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除了看《第一財經週刊》之外,最好選本傑出的理財投資書籍,這有助於公司人撥開動盪的迷霧,認清投資真相。
關注那些不可能倒下的“壞”公司
非經常損失公司和不可能倒下的“壞”公司都將給投資者帶來機會,前者是投資機會,後者是投機機會。
在中國市場上有一種公司,雖然龐大,但是很愚蠢,在市場好的時候才僥倖獲得盈利,而由於管理混亂,他們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一些風險非常高的博利交易中,之所以這麼做很可能是這類交易會讓個別管理者或操縱者得利;在市場出現緊急問題的時候,博利失敗,公司幾乎資不抵債,這時它們的股價會降到很低。但由於這種大公司的行業地位,它不會自行倒閉,政府會通過注資重組讓它再一次煥發青春,這時其股價又會大幅度反彈,所以,這個週期中投資機會又會湧現。
黃金是個投機行為
總的來說,把錢用在購買黃金上,算不上是一個好的投資方法,不過可以適度將之納入你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
作為一個著名的價值投資者,巴菲特就認為黃金是他最後才會選擇和考慮的投資項目。從歷史上看,“如果將保險與儲存的成本計算在內,加上黃金並不像股票一樣會發放股利,黃金並不是一項儲存價值的理想工具”。
但是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由於歐元區和英國的經濟不甚理想,東歐地區更是金融危機的重災區,其主權評級紛紛被下調,這造成大量的貨幣湧入美元和黃金進行避險,因為這些投資者相信美國的國家信用和黃金的穩定劑功能。
這就造成了美元與黃金價格在近期同時出現上漲的情況。而如果要在美元和黃金之間選擇一樣更有信譽的產品,投資者們又普遍會不由自主地選擇黃金,而且國際投資者們常常不顧昂貴的費用,更願意擁有現貨黃金以期保值。
美國貴金屬交易所的數據顯示,在2008年12月到期的黃金合約中,有4.5%進行了交割,相比之下2007年同期的交割數據只有3.4%。同時,投資者也在進行白銀的實物交割,到期合約的交割比例也由4.7%升至7.3%。一般來說,12月份通常已經屬於交割旺季,不過今年1月份的交割量仍比去年同期高出不少。
相信不用很久,市場會對黃金美元同時上漲的情況作出修正。根據奧巴馬的經濟政策,美國很可能會發行更多的國債,對於美國來說,發行新貨幣償清債務的可能性依然很小,通常他們會創造通貨膨脹來降低債務的價值。
那麼修正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美元下跌而黃金價格繼續上漲。有分析師預測黃金價格將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如果算上通貨膨脹起的作用,根據這個預測黃金價格將上漲到2000美元。
不管怎麼說,黃金價格在中期內繼續走高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所以如果情人間一定要互送禮物的話,送黃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即便投資黃金類似一次投機行為,在時機的把握上很難做到精準,也算不上理想的適合公司人操作的投資方式,但好在黃金本身還是有回購價值的。
別對信息太敏感
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發達的年代,獲得信息並不困難,困難的是怎樣分清信息的權重,在投資信息上也是如此,投資者很難分得清哪個信息對所投資的公司或者行業影響巨大,哪條信息只是常規信息而被沒有專業水準的媒體放大了。其實這個問題整個市場也不一定分得清,所以在有的時候會出現劇烈的市場動盪。既然如此,市場的動盪性其實已經稀釋了信息的敏感性,所以投資者沒必要對投資信息—特別是公司信息—過於敏感,如果你不是個短期投機者,就不用像個驚弓之鳥。
堅持小步慢跑
這是《第一財經週刊》一向堅持的對公司人投資方式的建議,長期定投於有價值的股票或者是指數,這肯定會給你帶來長期可觀的投資收益,不管是在最平和的市場階段還是最動盪的市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