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教育問題孩子??

Tags: 問題, 孩子, 父母,

  “我的孩子在家調皮搗蛋,在學校卻很內向。”、“我孩子不喜歡和同學交往,老師說他也不聽,怎麼辦?”父母們的煩惱集中在孩子不愛說話、不喜歡與同學交流、喜歡“自說自話”,有的脾氣粗暴,甚至還會打人……而最令父母們苦惱的是,不管老師怎麼教導、自己在家裡如何糾正,始終不見奏效。

  症狀一:在外孤僻在家鬧

  13歲的小蘇今年剛上六年級,這個在大人眼中乖巧、文靜的孩子卻讓蘇媽媽傷透了腦筋。據蘇媽媽說,從小學一年級起,小蘇就顯得有些膽小:不敢跟老師說話,不喜歡跟同學玩,課堂上從不回答問題,在班上人緣也不好。學習上遇到不會的也不問,作業從不讓人看,成績很差。每學期孩子的評語都是“內向、孤僻”。

  更讓蘇媽媽頭疼的是,孩子在學校很孤僻,在家裡卻很調皮,愛搗亂。“有時候氣得抓過來就打,”蘇媽媽說,因為孩子校裡校外兩個樣,學習成績又不好,父母除了批評教育外,也沒少打罵,但孩子還是沒什麼改觀,蘇媽媽很無奈。

  專家點評:

  以上情況說明孩子性格比較膽小怯懦,跟他從小成長的環境和接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比如父母過度限制孩子的活動,不準孩子單獨外出,不讓孩子多接觸同齡夥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再如父母過分嬌寵孩子,事事包辦替代,使孩子喪失鍛鍊的機會;或者父母過分嚴厲,孩子整日戰戰兢兢。

  再者,多數父母只關注孩子在學校的成績表現,從未關心孩子內心的變化,如在學校是否快樂。蘇媽媽不該以成績的好壞來衡量孩子的好壞,也不該簡單地採取“打罵教育”,可以多陪陪孩子,瞭解他的內心,鼓勵孩子與同齡夥伴交往,請進來,走出去,孩子會慢慢開朗起來。

  症狀二:喜歡打人太自我

  “我兒子總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晉江林媽媽的兒子小林,今年6歲,正上幼兒園大班。在班上,別的小孩都比較聽老師的話,唯獨小林,不僅不聽話,還常常自言自語,一個人說話、唱歌聲音很大,比較不在意旁人的感受。

  做事精神也不集中,常常這件事還在做,他又跑去做另一件事。比如畫畫,小林不是畫到一半就跑了,就是乾脆把畫都撕了,顏色也不大懂得認。在班上,也不愛和小朋友說話。小林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喜歡打人,跟他關係越好、越親密的人,他越會打。”

  專家點評:

  “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說明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可能林媽媽沒有要求孩子從小一件一件地處理事情,或者在孩子做事的時候常中途打斷他,導致小林做事虎頭蛇尾。

  “喜歡打人,越親密的人越打”,很可能是小林在小時候剛開始出現類似行為時,林媽媽和林爸爸沒有及時制止,反而覺得孩子很可愛,和他嬉戲,這實際上無形中鼓勵孩子這種“打人”行為的再次出現。

  需要提醒父母的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總是與他們的內心想法聯繫在一起的。要想徹底糾正孩子不聽話,還必須深入孩子的內心,用心靈與之進行對話,這樣才能真正感化他們,使他們自覺發生轉變。同時,父母在想方設法糾正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是否有不當之處,是否有過激行為,是否考慮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等。

  症狀三:愛和大人唱反調

  李阿姨的孩子小李在一所市直小學上五年級,不喜歡看書,作業比較潦草,成績一般。孩子平時很少找同學聊天,喜歡待在家裡跟大人“唱反調”。平時,夫妻倆如果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事或者催孩子讀書,小李都是推三推四,甚至大講粗話,對父母很不尊重。

  李阿姨說,家裡來客人時,孩子不僅會直呼客人姓名等,還常常干擾大人談話。讓夫妻倆很尷尬,下不了臺。

  專家點評:

  小李喜歡跟大人“唱反調”,其實是他的防禦心理過強造成的。十二三歲的男孩子正處於青春發育前期,像李阿姨的孩子,可能已經有了“小大人”的意識,逆反心理比較強,一聽到李阿姨的話,不管對錯都抵觸、都反駁。

  “唱反調”折射出李阿姨平時對孩子的管教可能過於嚴厲、專制,一味打壓孩子。而當家裡來客人時,李阿姨礙於面子,在客人面前對孩子的“唱反調”行為不好進行及時教育。而小李只有此時才可以找到情緒宣洩的途徑,他當然會緊抓機會不放了。

  專家提醒父母,遇到像孩子“唱反調”時,父母要先分析孩子說的是不是對的,另外還要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在孩子提出反駁時,能夠曉之以理,說服他們。對於處於春春發育前期的孩子,父母平時跟孩子說話時要注意讓他有一定的自主權,對孩子的自尊心進行保護,要不當外人面直接批評,要多表揚、鼓勵,不要一味“壓服”孩子。

  症狀四:上課不聽回家學

  “孩子上幼兒園一年多了,還是不適應。”石獅的黃先生打來電話說,自己的孩子今年5歲,上幼兒園中班。但孩子從進幼兒園第一天起,就不愛說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交流。

  “幼兒園老師在教唱歌、跳舞的時候,我小孩待在一邊不肯動也不學。”黃先生說,令人奇怪的是,小孩回到家以後,孩子就會把老師教過的動作、唱過的歌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複習”。

  一年多來,據黃先生觀察,孩子平時也不大愛和人說話,尤其不愛搭理陌生人。

  專家點評:

  “孩子上課不學回家學”,可能是黃先生擔心孩子翹尾巴,對孩子的批評多於賞識、鼓勵,導致孩子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在幼兒園裡不敢與人交流,也不敢表現。另一方面,孩子內心又非常渴望表現自己,所以才會在回家後自己私下苦學,希望能有表現的機會。黃先生應該和幼兒園老師多溝通,對孩子多鼓勵表揚,為他創造表現自己的機會,逐漸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專家團提醒父母:現在的孩子都是在過分保護的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從幼兒時代開始就很少與外人接觸,所以多數孩子養成了內向、沉默寡言的習慣。特別在兒童時代,生活經驗不足,所以自信心也不容易建立。父母應多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讓孩子和同齡夥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讓他習慣在外人面前表現自己,樹立自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