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教育心理學考點:學習基本理論?

學習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學習的實質與類型

一、學習的心理實質

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憑藉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變化。

二、人類學習與動物學習的區別

1.人的學習除了要獲得個體經驗外,還要掌握人類世代積累起來的社會歷史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

2.人的學習是在與他人的交往過程中,通過語言的中介作用進行的;

3.人的學習是一種有目的的、自覺的、積極主動的過程。

人的學習被定義為: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以語言為中介,自覺地、積極主動地掌握社會的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

三、學生的學習

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進行的,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裡接受前人所積累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

四、學習的一般分類

(一)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

1.信號學習;2.刺激一反應學習;3.連鎖學習;4.言語聯結學習;5.辨別學習;6.概念學習;7.規則或原理學習;8.解決問題學習。

(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的五種學習類型

1.智慧技能;2.認知策略;3.言語信息;4.動作技能;5.態度。

(三)我國心理學家的學習分類

我國教育心理學家把學生的學習分為三類: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學習。

第二節 聯結學習理論

一、經典條件作用

俄國著名生理學農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現象時,觀察了狗的唾液分泌,發現可以通過某種方式來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應。並由此而提出了經典條件作用。

經典條件作用的產生有著某些共同的規律:(1)泛化。指對相似的刺激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2)辨別。指對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應。(3)消退。指刺激出現但反應不再出現或消失的過程。

二、操作條件作用

(一)桑代克的試誤說

桑代克是科學教育心理學的奠基人。

1.實驗

桑代克認為,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刺激一反應”聯結。學習過程是通過盲目的嘗試與錯誤而漸進的過程。

2.主要學習律

(1)準備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

(2)練習律。指一個學會了的反應的重複將增加刺激一反應之間的聯結。

(3)效果律。指刺激和反應之間的聯結可以因導致滿意的結果而加強,也可因導致煩惱的結果而減弱。

(二)斯金納的操作條件作用

斯金納是著名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學習實際上就是一種反應概率的變化,強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斯金納認為個體的行為分為兩類:應答性行為和操作性行為。

強化原理是斯金納理論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礎,他認為行為之所以發生變化就是因為強化作用。強化可分為兩種形式:正強化和負強化。懲罰指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使受罰者在接受這刺激時不得不暫時停止正在進行的反應。

三、學習的信息加工理論

(一)學習的實質

加涅認為,學習是學習者神經系統中發生的各種過程的複合。

(二)學習的過程

加涅根據信息加工理論提出了學習過程的基本模式,認為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信息加工的過程,即學習者將來自環境刺激的信息進行內在的認知加工的過程。

該模式包括三個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信息的存貯。第二部分,認知過程。第三部分,元認知。

四、聯結學習論在課堂中的應用

(一)塑造或促進良好行為

1.普雷馬克原理;2.行為塑造;3.及時表揚。

(二)消除不良行為

1.饜足;2.代價;3.結合消退和強化。

(三)程序教學

第三節 認知學習理論

一、苛勒的完形一頓悟說

(一)苛勒的經典實驗

德國心理學家苛勒曾在1913至1917年間,對黑猩猩的問題解決行為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從而提出了與嘗試一錯誤學習理論相對立的完形一頓悟說。

(二)完形一頓悟說的基本內容

1.學習是通過頓悟過程實現的;2.學習的實質是在主體內部構造完形。

二、布魯納的認知一結構學習論

布魯納是美國著名的認知教育心理學家,他主張學習的目的在於以發現學習的方式,使學科的基本結構轉變為學生頭腦中的認知結構。因此,他的理論常被稱為認知一發現說或認知一結構論。

(一)學習觀

1.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

2.學習包括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過程。

(二)教學觀

由於布魯納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和認知結構的重要性,所以他主張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結構的一般理解。他認為,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就容易記憶學科知識,就能促進學習遷移,促進兒童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並可提高其學習興趣。

三、奧蘇伯爾的認知同化學習

(一)意義學習的實質

所謂意義學習,奧蘇伯爾認為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起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繫。

(二)意義學習的條件

意義學習的產生既受學習材料本身性質(客觀條件)的影響,也受學習者自身因素(主觀條件)的影響。

從客觀條件來看,意義學習的材料本身必須具有邏輯意義,在學習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學習能力範圍之內的。

從主觀條件來看,首先,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適當的認知結構;

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積極主動地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適當知識加以聯繫

的傾向性;最後,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使這種具有潛在意義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的有關舊知識發生相互作用,使認知結構或舊知識得到改善,使新知識獲得實 際意義即心理意義。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心理意義。上述條件缺一不可,否則就不能構成有意義的學習。

四、認知學習理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1.重視對關係的瞭解;2.重視結構和頓悟的作用;3.背景知識與先行組織者;4.發現學習與接受學習。

五、建構主義學習論

(一)基本觀點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並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徵,它只是一種解釋或假設,並會隨著人類的進步而不斷變化,繼而出現新的假設;且知識並不能精確的概括世界的法則,在具體問題中,我們不可能拿來就用,而需要針對具體情境進行再創造。

2.學習觀

學習過各並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存貯和提取,而是新舊知識或經驗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他要主動地對外部信息進行選擇與加工,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

3.學生觀

原作者: 中公教師

教師, 心理學, 理論, 考點, 教師資格,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