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
介紹一下關於做人的準則、名言警句及相關思考,不足之處望指正!
仁、義、禮、智、信
做到這幾點的目的是:別無他求,只為‘心安’;
如何做:守身必嚴謹,凡足以戕(殺)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例如:行善濟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為快意)。
工具/原料
我
他
造物主給的那顆‘ 心’
方法/步驟
智:
釋義:智慧;
執行標準:盡己所能將事情考慮周詳;
名言:(1)關於‘淡定、熟思’——遇事、處事的智慧
a、做最壞的打算,朝最好的努力。
b、凡遇事物突來,必熟思審處,恐貽(留)後悔。
c、憂先於事,故能無憂,事至而憂無救於事。
d、事但觀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盡其當然,乃可聽其自然(盡人事,聽天命;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
e、數雖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數亦難違;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御。
f、盛衰之機,雖關氣運,而有心者,必責諸人謀;性命之理,固極精微,而講學者,必求其實用。
g、言不可盡信,必揆諸理;事未可遽行,必問諸心。
h、世雖有僥倖之事,斷不可存僥倖之心。
(2)習得智慧,即學習、成長(能清楚認識、坦然面對並改進自己的缺點、短處)
a、為學不外‘靜敬’二字,教人先去‘驕惰’二字。
b、聖經賢傳,乃古今命脈所繫,人、物悉賴以裁成。
c、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瞭解自己,審自身,從每件事情洞察並思考自己的行為、反應;聽人言,避免選擇性失明,思考一切他人言語並內化。這樣便不會被旁觀者無理的言語影響,有主見。追求境界:悉心熟知。
d、與朋友交遊,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e、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則向善必篤也;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
f、凡事不可執於己,必廣思集益,乃罔後艱。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g、聞人譽言,加意奮勉,聞人謗語,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h、時刻抱定學習的心態,少說多聽。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