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米行業定義與分類
(一)大米行業定義
大米,是指稻穀經清理、礱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後製成的成品。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中國把大米行業歸入農副食品加工業(國統局代碼13)中的穀物磨製(C131),其統計4級碼為C1310。
(二)大米行業主要產品分類
中國的大米分秈米、粳米和糯米三類。秈米由秈型非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根據秈米的收穫季節,分為早秈米和晚秈米兩種。粳米由粳性非型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橢圓形。根據粳米的收穫季節,分為早粳米和晚粳米兩種。糯米由糯性稻穀製成,乳白色,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粘性大,分為秈糯米和粳糯米兩種:秈糯米由秈型糯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長橢圓形或細長形;粳米由粳性稻穀製成,米粒一般呈橢圓形。
二、大米行業政策環境分析
最新政策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5-2020年中國大米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免徵農業稅,提高農民積極性
為了進一步調動農民的積極性,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工作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見》要求加大農業稅減免的力度,全國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相繼宣佈全部免徵農業稅,2005年12月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取消糧食出口退稅,控制糧食出口
為應對大量出口給國內糧食供應帶來的壓力,2007年12月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公佈,從2008年12月20日起取消小麥、稻穀、大米、玉米、大豆等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共涉及84個稅則。根據公告,出口退稅的具體執行時間,以“出口貨物報關單”海關注明的出口日期為準。其中,2008年3月1日以後,無論新老合同一律按調整後的退稅率執行。2010年6月,財政部又發佈消息,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酒精、玉米澱粉等商品在內的出口退稅。
從2004年開始,中國全面實行對種糧農民的全面補貼。目前,中國的農業補貼政策主要包括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簡稱為“四補貼”。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種糧農民直接補貼190億元、農資綜合補貼756億元、良種補貼198.5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130億元,對調動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發揮了積極作用。
2010年中央財政繼續實行種糧農民補貼,補貼資金原則上要求發放到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具體由各省級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建立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制度,根據化肥、柴油等農資價格變動,遵循“價補統籌、動態調整、只增不減”的原則及時安排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合理彌補種糧農民增加的農業生產資料成本。
2011年繼續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中央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151億元,農資綜合補貼860億元,兩項補貼合計1011億元。
◆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
2004年國務院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決定,“2004年全面放開糧食收購市場,積極穩妥推進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明確“轉換糧食價格形成機制。一般情況下,糧食收購價格由市場供求形成,國家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實行宏觀調控。要充分發揮價格的導向作用,當糧食供求發生重大變化時,為保證市場供應、保護農民利益,必要時可由國務院決定對短缺的重點糧食品種,在糧食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格”。
2010年2月31日,為引導市場糧價平穩上升,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進一步促進糧食生產發展,國家決定2010年繼續在稻穀主產區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並適當提高最低收購價水平。經報請國務院批准,2010年生產的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秈稻、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提高到每50公斤93元、97元、105元,比2009年分別提高3元、5元、10元,提高幅度分別為3.3%、5.4%、10.5%。
為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增加農民種糧收入,國家決定從新糧上市起適當提高主產區2011年生產的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水平。每50公斤早秈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購價格分別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提高9元、10元、23元,提價幅度分別為9.7%、10.3%和21.9%。提高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將有利於補償糧食生產成本增加,促進農民種糧收益穩步增長,確保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三、大米行業產業鏈分析
大米行業下游消費主要表現在口糧和工業食品加工等方面。首先,口糧年均消費量超過1億噸,約佔稻米銷量的85%。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習慣和飲食結構不斷調整,消費形式也將日益多元化,人均大米口糧消費總體呈穩中有降格局。但由於北方大米消費群體有擴大趨勢,加之大米在釀酒以及食品等方面用量卻不斷提升,且飼料需求增長強勁,大米需求總量仍然穩中有升。
大米的上游產業鏈有化肥行業、農業機械行業和農用運輸車輛行業等,這些行業對大米行業的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國民經濟中許多行業都與大米行業相關,國民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都會影響大米行業的發展,因此,大米行業的發展依賴著國民經濟的發展。
圖表1:大米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四、大米行業發展狀況分析
綜合來看,由於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大幅下降,大米的產量已出現下滑,進而導致大米進口量猛增。根據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初步估算,2013年大米產量下降0.7%,至2 .0 28億噸,全年中國進口大米約224萬噸。中國大米對外依賴的增加將對行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未來國內加大大米供應是必然趨勢。
五、中國大米行業五力競爭模型分析
(一)供應商議價能力分析
大米行業的主要上游產業有:化肥行業、農藥行業、農業機械行業、農用運輸車輛行業和燃油行業等。
目前中國化肥和農藥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是天然氣價格上調以及煤、電價格的調整,各種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將推動化肥業和農藥行業整體成本的上升。國家通過出口調節、儲備調控、協調調運、市場監管等手段將對穩定市場、穩定價格、保證市場供求總量基本平衡起重要作用。因此,從長遠來看,化肥和農藥漲價勢在必行,大米行業對化肥行業和農藥的議價能力將逐步減弱。
國家鼓勵和支持農用機械和農用運輸車輛行業的發展,近年來,這兩個行業發展迅速。由於中國稻米收割機械化率較低,且糧食運輸運力不足,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農用機械和農用運輸車輛的需求將十分旺盛,大米行業對這兩個行業的議價能力較弱。
而隨著國內外經濟的放緩,全球對原油的消費總體呈現疲軟的趨勢,所以燃油價格短期內不會有太大的增幅;但是,從長期看,隨著可開採原油的日益減少,全球經濟的逐漸復甦,對原油需求的逐步提升將推動原油價格的長期上漲,所以,燃油價格長期內將呈現上漲趨勢。
(二)購買商議價能力分析
大米行業的下游需求主要是口糧、工業食品、釀酒和飼料等行業。
雖然中國人均大米消費有所減少,但是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中國大米口糧消費總量整體呈上升趨勢。並且近幾年,隨著中國工業食品、釀酒等行業持續快速的發展,對大米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大米行業掌握了更多討價還價的籌碼,在議價雙方中處於有利位置。因此,中國大米行業對下游議價能力較強。
(三)行業替代品威脅分析
大米是中國大部分人群的主要口糧,中國口糧消費量約佔稻米銷量的85%。近些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結構有所調整,各種西方的餐飲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大米消費量,中國人均大米消費量較前幾年有所下降。
雖然,西方餐飲對大米的消費構成了一定的威脅,但是,大米依然是中國居民消費的主要口糧,大米消費具有非常大的剛性,大米行業替代品威脅很小。
(四)行業潛在進入者分析
一方面,從上個世紀開始,中國就開始進口泰國香米,泰國香米最早進入廣東市場,拉開了大米產品的檔次。由於泰國香米的品質遠遠高於國內普通大米,迫使湖南、江西等地大米基本退出了廣東中高檔大米市場。近幾年,隨著越南大米出口的迅速發展,越南大米開始搶佔中國部分中高端大米市場。但是從長遠來看,中國大米進出口總量不超過100萬噸,而中國大米需求量超過1億噸,中國大米基本屬於自給自足型,國外大米在短期內很難對國產大米產生威脅。
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外企業開始進入中國糧食流通領域,並逐步控制了中國食用油市場,而大米市場很可能是外資企業接下來重點開拓的市場,如果國內企業不認真對待,將會在競爭中敗下陣來。
(五)行業現有企業競爭分析
近年來,中國大米行業迅速成長,年增長率超過25%,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競爭性的行業。中小企業市場份額市場份額由2000年85%市場份額降到不足20%;規模以上大米加工企業產量由2000年1500萬噸增長到2011年9777萬噸,年均增長18.6%,尤其是最近兩年規模以上企業保持30%以上年度增長率。規模以上產品市場價值由2000年26億元增長到2010年3546億元,增長超過135倍,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6.5%。
規模以上大米加工行業成為中國農副食品加工發展最為迅速的行業之一,尤其是最近兩年中糧、益海、中儲糧大舉進入中國大米加工行業,使得大米加工行業競爭變得異常激烈,帶來連續兩年稻強米弱市場格局,不少中小大米加工企業陷入困境。
而且龍頭企業之間競爭愈加激烈。自2008年以來,無論是原糧收購、產業佈局,還是產業鏈的延伸、品牌的競爭等,國內大米龍頭企業競爭都愈加激烈,且這種格局預計還將延續,幾年後大米加工行業將逐漸形成益海、中糧、中儲糧、北大荒四足鼎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