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甲肝:[7]甲肝恢復期的中醫調治?

  甲肝發病時間大多在大寒、立春之間,且以20—35歲居多。這年齡群體易感受甲肝病毒,且恢復期後遺症狀較多。按中醫審證求因,其發病原因主要由於六淫之邪內侵,首犯脾胃,後傷肝膽,以致肝失條達,膽失疏洩,形成溼熱,鬱結日久,傷津耗液,甚者漸傷心腎。

甲肝臨床辨證多見,舌苔黃膩或黃薄,或白薄或膩,但乾燥少津,舌質紅或紫暗,脈多弦或弦細、弦滑,有的肝區隱隱脹痛或刺痛,黃疸指數偏高;有的雖無黃疸,但轉氨酶仍高,溲黃,目赤,口乾脣裂,齒齦出血,性情急躁,易於發怒;有的則因肝木火旺,傷及心陰,心主火,藏神,木火同氣,乃致心悸不安,鬱鬱不樂,夜間煩熱難寐,或盜汗;傷腎者,則見腰脊痠痛,肢軟,乏力,多夢,遺精等;有見肝木侮土,傷及脾胃,脘腹脹悶,食入尤其,或納呆,噯氣,或大便溏,有時苔雖白膩,但舌質紅或紫,兼有口乾、少津,脣裂等現象。

綜上所述,此次一批甲肝恢復期病人,多表現為肝膽溼熱未清,鬱結日久,傷津耗陰,以致肝火上炎,目赤易怒,膽汁疏洩不利,持續黃疸;甚則傷及心腎,引起肝、心、腎證候同見。

觀察所見,與當今一代青年平素體質一般偏陰虛火旺者較多有關。故一旦患病,即易傷津、耗氣、損陰,出現一派肝火、心火同旺,進而耗傷腎陰現象。表現為性慾亢進,夢遺、心悸,失眠等心腎不交之症。

為此,在臨床治療時除按一般常法予清洩溼熱和舒肝活血法外,常多用益氣生津、養陰法,屢收良效。常用四君子湯加黃芪、黃精、沙蔘、麥冬等。如證見肝火偏亢,則加龍膽草、夏枯草、桑葉、菊花、柴胡、牡蠣、枸杞子之類;症見心悸、不寐、多夢、盜汗者,則加用五味子、酸棗仁、夜交藤、糯稻根、碧桃幹、浮小麥之類;有齒齦出血或鼻衄則加用茅根、生地、丹皮之類;證見腰脊痠痛者則加用杜仲、川斷、桑寄生、仙靈脾之類;並有肢節痠痛、乏力,則加用木瓜、秦艽、牛膝之類。

治肝體會:治療甲肝恢復期病人不宜認為病毒感染即溼熱,溼熱即表現為黃疸,轉氨酶高,單純著眼於清熱解毒而忽視其它證候。必須根據審證求因,辨證施治,方能取得較好療效。

中醫治甲肝 (共16篇) 上一篇:冬季頻繁吃火鍋小... 下一篇:疾病認識:什麼是...

百科, 醫療, 黃疸, 甲肝,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