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彩山位於桂林市中心偏北部的灕江西岸,與城中的獨秀峰,灕江畔的伏波山鼎足而立。山體總佔地10.8萬平方米,由於越山、四望山、明月峰與仙鶴峰4峰組成。最高的仙鶴峰海拔253.6米,由3.6億年前沉積的石灰岩和白雲質灰巖組成。山上岩層呈厚層、中厚層及薄層狀,遠望岩層相疊,唐代元晦《疊彩山記》記載:“山以石紋橫布,彩翠相間,若疊彩然,故以為名。”又因山上桂樹成林,金秋時節香溢滿城,又名“桂山”;此外,明月峰山腰有一個四季生風的洞,因而又得名“風洞山”。
特色景點
江山會景處
江山會景處”五個大字的落款是“萬曆乙巳秋日羽卿”,題詞者名王鳴鶴,字羽卿,明代江蘇淮陰人。他曾任廣西征蠻大將軍,愛好詩文山水,桂林的隱山、白龍洞、七星山、陽朔等地都有他的詩作題刻。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王鳴鶴與時任廣西巡撫的揚芳等好友七人同遊桂林,登上疊彩山,為這裡迷人的風光所吸引,於是揮毫寫下“江山會景處”五個大字。意思是告訴人們,桂林山青水秀的美景幾乎都彙集在這周圍,而疊彩山超群拔萃,是桂林山水薈萃之地。
玉疊蓬壺
清人李少蓮,字景山,今廣西桂平人,大學士。道光乙巳年(1845年),他遊疊彩山後,被其奇異的風景所吸引,心情特別愉快,於是寫下“玉疊蓬壺”四個大字,以表達他對疊彩山的讚美之情。《拾遺記》書中說,相傳古代海上有神仙三島:蓬萊、方丈、瀛洲,又因這三島“形如壺器”,又叫蓬壺、方壺、瀛壺。他認為,在此眺望疊彩山的明月峰,猶如巨型碧玉壺,很像白玉堆砌起來的“蓬壺” 仙境,即傳說中的蓬萊仙島一樣。“玉疊蓬壺”四字,字體渾厚,筆力剛勁,給人以美的享受。
常熟瞿忠宣江陵張忠烈二公成仁處
1650年,明末抗清英雄瞿式耜、張同敞師生擁戴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曆政權,抵抗南下清兵;桂林被攻佔後,瞿張二人被俘,因不願背叛大明王朝而雙雙被害於疊彩山。後人敬仰他們誓死效忠的高風亮節,於是蒐集他們在獄中的唱和詩,編為《浩氣吟》,並在碑東建仰止堂表示紀念。
風洞
明月峰山腰一奇洞,南北對穿,中間狹小,僅通一人,形成前後兩個洞,南北開敞,呈葫蘆狀,全長20米,最寬9.2米,最高5米。總面積約140平方米。風洞原是一條地下古河道,兩頭大中間小,所處地勢高,北接“湘桂走廊”,南迎駕橋嶺與海洋山之間的“峽道”,形成對流,兩端過風的斷面大,中間小,風速增大,壓強減少,風不斷補充。隨著季節變換,來風有清、和、暖、冷之別,因終年“風迎更風送”,人們往往把這裡稱作“清涼世界”。這裡的風隨著季節的改變而改變,旅遊者感受也不同。宋人劉克莊《風洞詩》,“風乾天地間,惟桂尤其雄”,“不知何處起,但覺來無窮”,說出風的奇;明王鳴鶴《疊彩山題詩》,“春遊門壑暖風回”,是春天的風;清徐德升《風洞山詩》,“風聲習習洞門窄”,是夏日的風;明蘇浚《遊風洞詩》,“高臺受和風”,是南國之秋的氣候;清周甫麟《疊彩山詩》,“洞疑詩思曲,風逼酒瓶凍”,則是寒冬的景象了。洞裡的風總是清新、和煦、涼爽、均勻交替著,這是最奇特的地方。風洞既是風的世界,又是文物寶庫,是桂林山水一個重要景點。
門票信息
成人票31元
景區開放時間:淡季:7:00-18:00(每年12月-次年3月)
C旺季:6:00-18:30(每年4月11月)
取票地點:南門售票處
特殊人群預訂標準:
A.免費政策:兒童1.4米以下免票,現役軍官免票,革命傷殘軍人、烈屬憑證可免費進入七星景區、伏波山、疊彩山、象鼻山,按門市價半價購買蘆笛巖門票
B.優惠政策:無
溫馨提示:僅包含第一道大門票,不包括其他娛樂項目,疊彩山景點內無其他單獨收費項目
交通信息
3、靈川 → 八里街 → 中山北路 → 疊彩路 → 疊彩山
4、(自駕車)近疊彩路與鳳北路交叉乘車路線:①起始地點——名稱/位置——距景區公里數——如何到達景區兩江機場——疊彩山景區——約36.5——乘坐機場大巴到香江飯店轉乘2路公交車到達疊彩山站下車。火車南站——疊彩山景區——約3.5——在對面公交車站乘坐旅遊觀光1號線路公交車到達伏波山站下車,向北方向行走300米便可達到。汽車站——疊彩山景區——約3——在對面公交車站乘坐旅遊觀光1號線路公交車到達伏波山站下車,向北方向行走300米便可達到。②公交2路、58路可以到公園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