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在醫學上是指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不明原因的慢性疼痛.風溼性疾病則指一大類病因各不相同但共同點為累及關節及周圍軟組織,包括肌,韌帶,滑囊,筋膜的疾病.關節病變除有疼痛外尚伴有腫脹和活動障礙,呈發作與緩解交替的慢性病程,部分患者且可出現關節致殘和內臟功能衰竭。
風溼病的症狀
疼痛疼痛的部位有助於判斷疼痛是否來自關節病變。必須分清局部病變引起的疼痛與系統性病變引起的廣泛性疼痛的區別。
疲勞疲勞是風溼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在嚴重時甚至會使患者無法完成日常活動。
乏力乏力指的是肌力下降或喪失。由於乏力常與其他症狀一起出現,例如,疼痛、晨僵、疲勞等,因此患者有時會分辨不清什麼是乏力。在患者無法完成行走、咀嚼、吞嚥等動作時,患者才會發現自己出現了乏力的症狀。這是風溼病的最初症狀的主要表現。
關節腫脹和壓痛往往出現在有疼痛的關節,是滑膜炎或周圍軟組織炎的體徵,其程度因炎症輕重不同而異。可由關節腔積液或滑膜肥厚所致。骨性增生性肥大則多見於骨性關節炎。
風溼病的治療
砂療
把10公金的細沙,用燒熱的鐵鍋加熱,等把細沙加熱好後放入木內,開始局部熱敷,哪裡痛就敷哪裡,時間掌握在40-60分鐘。
蒸療
將透骨草、艾葉、川芎、絲瓜絡等幾種藥草各取適量放入鍋內煎煮,等到水溫達到45℃時,開始燻蒸疼痛處,每日一次。
藥酒
取當歸、木瓜、天麻、紅花、川芎各適量,碾成細末。放入布袋裡,侵入足夠的高粱酒,浸泡7天,去渣,等澄清後再加冰糖,隨飲隨用。這種藥酒有化瘀止痛、散寒祛風之功效。
中醫
可以說中醫以風溼的認識還是比較全面和深入的,羅永焱教授對治風溼,類風溼,強直性脊柱炎被譽為華中第一人
注意事項
無論是由於創傷或未知原因,疼痛和僵硬感發展迅速,或許你正體驗著類風溼關節炎發作。
經短暫坐立或一夜睡眠感臂、腿或後背疼痛、僵硬,你可能出現骨關節炎或其他關節病變。
小兒臂凹、膝、腕、踝處出現疼痛或皮疹,或出現波動熱、食慾不佳,體重下降、可能患上了幼年性類風溼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