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經驗:[1]消除英語交流時的地方口音障礙?

首先聲明,這篇文章不是給那些準備過四六級以及其他英語考試的人準備的。本文只是旅遊英語的實用指南。其次,必須說明學英語只是走出世界的第一步——畢竟絕大多數航空公司和國際化的酒店都提供英語服務。如果想在目的地與當地居民有更多的互動,學一些地方話會更好。當然,當地話的種類太多,在短時間的旅遊中學起來有困難,可以考慮接觸一些使用範圍較大的語種,比如除英語外再瞭解一些西班牙語和法語會提高你在非洲,拉丁美洲的活動能力。

英語發音差異的原因

一、分割的地緣文化造成語音標準的差異

期望不同國家的人講出來的英語是一個腔調是不切實際的。就像普通話在大陸和臺灣講出來的調調不同一樣,臺灣普通話明顯要“軟”一些。這種差異已經上升為標準——也就是說兩地的官方媒體在講普通話時就已存在這種差異。這種類似的情況還很多,比如廣州和香港的粵語相比,香港也要“軟”一些。這是歷史上分割的地緣文化對語言影響的結果。

英語也一樣。同樣以英語為母語的兩個國家:英國和美國,在發音上也有不小的差別。英式發音比較“硬”一些,舌頭卷得少。美國則很不一樣。現在帶捲舌音較多的標準美式英語其實更接近於17世紀的英語。而後來英式英語的發展變化沒有在美國延續。這說明,雖然美國自始自終都與英國保持了密切的聯繫,但由於地理上的分割,仍然可以出現語音標準上的差別。

在這個基礎上,受英國影響大的國家,口音會相對接近英國一些,對美國來講也如此。比較典型的是澳大利亞,作為英聯邦國家,其英文的口音也更接近於發音較“硬”的英國。澳大利亞英語似乎比倫敦英語更“硬”,最有意思的是把許多類似於[e], [ei]的發音得有點像[ai],對於聽慣了美式英語的朋友來講總有一種面目全非的感覺。不過,如果掌握了這樣一個規律,澳洲英語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母語對口音的影響

語音標準是一回事,每個講英語的個體又是另一回事。他們可能帶有本地的方言口音,也有可能英語對他們來講不是母語。作為第二甚至第三語言,英語的發言會受到其母語的影響。最典型的是當某些英語的音節在母語中不存在時,會借用母語中相似的發音進行“替補”。

印度英語對中國人來講真的很難懂。一方面其有很多當地發音特點,另一方面,英語在印度作為官方語言之一,普及率相當高,所以當地人講得很流利,給人的感覺是“又快又不準”,因此難度是很高的。不知道是不是由於母語中沒有某些清輔音的緣故,很多印度人講英語的時候會用相應的濁輔音去代替,比如[t]會變成[d]。另外[r]這個音也發得不好,有時候會變成彈音[rrr],或聽起來像[l],所以有個笑話,說印度英語會把totallydifferent講成 “dodally diflend”不過,當知道了他們在哪幾個音節上容易犯毛病後,聽到類似的音注意下就可以猜中八九。

日本人講英文也不容易。因為不少英文的音節在日文中沒有。比如[ə],而且日文除了n之外必須是單元音,這意味著複合元音ai可能被讀成a-i,而且[r][l]不分,[f][h]不分。所以日本的英文聽起來有些面目全非的感覺。飛熊曾在日本開過英語的會議。對方已經開口講了三分鐘,飛熊還以為對方在講日語,沒有換頻道。其實這位朋友早已經開始講英文了。

歐洲有些國家的英文水平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去歐洲走一圈就會有感覺。理論上,歐洲國家離英國那麼近,交流頻繁,會說英文的應該很多才對,一開始飛熊也很難理解。後來才知道這些國家並不提倡學英語,可能是過去有段時期英聯邦太強大了,讓那些曾經是平起平坐的鄰國感覺酸酸的,所以對英國的文化乃至語言有一定的排斥,尤其是官方。有歐洲同仁跟飛熊講,他們的英語是要到大學階段或自己另外學習的,在中小學裡學不到。這就增加了掌握英語的難度。好在歐洲的語言很豐富,個個都是學習多門語言的天才,所以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通過自學或大學的學習就能講不錯的英文。只是當意大利人講英語時出現彈音就不要覺得太奇怪了。

當然,中國人講英語也會有類似的規律。比如中文中沒有[sh]這個音,通常被髮成漢語拼音中的[x],換句話說,嘴脣不夠突出。而[tr]已常被髮成漢語拼音中的[c],也是脣不夠用力突出。還有中國人對長短圓音不敏感,因為在中國元音的長短都是一樣的。

當然,這都是正常的。就像老外學中文會被中國的四個聲調難住一樣,因為聲調這東東是絕大多數語言沒有的,光這一點就可以放倒絕大多數老外。

三、與口音很重者交流的心得

上了十年的英語課,從來不記得老師教過這個。但是,這是旅遊出門用英語交流時要面對的客觀問題。前面分析了,期望每個人都講標準英語是不大可能的事。那麼行走在外需要用英語交流時怎麼辦呢?

1. 發音問題 對於一個國家常見的發音誤差,其實只要摸索出其規律,就可以很容易的聽明白。聽上一段時間後,要在腦袋裡建一套“換算公式”,比如把"t"發成"d"是有些地方口音的問題,那當你聽到"d"這樣一個音節的時候,要想想對方是真的在發"d"或者有可能是"t"。其實這一點我們在分辨中文的各種方言時經常用。如果剛到一個地方,還沒有這樣一套“換算公式”,對於聽不懂的詞,讓對方講慢一點,甚至寫出來,就可以知道對方在哪些章節的發音上與我們的期望有差異。要做到“舉一反三”,一段時間後就可以慢慢適應。

2. 詞彙問題 在一個新環境,一定有一些當地熟知的詞彙而我們並不瞭解。這也是影響理解的一個主要原因之一。把每一個不知道的詞當作新詞彙來學習要對方給出解釋,多問那個詞是什麼意思?一般來講,新詞彙總是有限的,多學多交流,再加上好的記憶,你一定會體會到溝通的愉悅。

3. 語法問題 跟口音一樣,語法更容易受到本國語法結構的影響。我的經驗是不要太在乎那些英語非母語國家的人的英語語法,因為他們的語法也有可能不是太嚴謹甚至不正確。主要要注意聽關鍵詞,基本就夠旅遊時的交流。自己的講的時候也要讓語法儘量簡單,少用自己都掌握不太好的複雜的語言結構,以防止對方聽得頭暈。

4. 注意表情和身體語言 有一套理論,兩個人在溝通的時候,只有20%的信息是通過語言交流的,剩下的80%是通過表情,姿勢等身體語言。當然語言溝通不順暢時,要更善於利用其它的手段。現在都有手機了,要是聽不懂,大不了就讓對方一邊講一邊在手機上敲出來吧!這樣你就知道對方的發音特點了。

旅行經驗 (共1篇)

地方, 英語, 障礙, 口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