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各部門正在積極推進新股發行制度改革,討論中的改革方向和思路是全新的,包括以下方面:
工具/原料
技術
步驟/方法
2011年11月18日,證監會在新聞通氣會上表示,將多管齊下逐步改變以創業板為代表的高市盈率發行局面,促進新股定價以市場為導向。此後,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郭樹清主席明確提出要“繼續深化發行體制改革,以充分、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為中心,強化資本約束、市場約束和誠信約束”,進一步表明了監管層推進制度改革的決心。
“新股發行往市場化的方向走,我是舉雙手贊成。現在有很多爭論,如IPO要不要審的問題,在我個人看來,不是說不審,而是審什麼的問題。”李時明(化名)是一位北京券商的資深保薦人,從業經驗超過十年,其保薦上市的公司已有6家。李時明向記者坦言,從他數年的工作經驗看,在中國,企業上市一直都是件很難的事情,主要難在審核這一關,發行制度也多次改革,但審核的體制都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
郭樹清在履新之初就曾對證券期貨監管系統提出了“三個如何”的思考題,其中就包括“如何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於中小企業”。“如果降低對中小板的盈利標準及期限,將進一步廓清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的板塊定位。”上述投行原總裁表示,“同時,也體現了服務中小企業的改革思路。”
。“一方面是因為餐飲行業都是現金流收入,會計和賬務很難做到完全的公開透明,也無從審查。據我瞭解,就算是最優秀的餐飲企業,能有60%的收入開過發票就不錯了。很多餐飲企業都是內外兩本賬,外部人很難弄清楚其真正的收入和資金分配。”該人士直言,“另一方面是,餐飲行業大量的服務人員的社保保障,很難達到企業的上市要求。”
注意事項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