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緩和親子關係?

導語:一到兩歲,寶寶好像變了個人似的,特別叛逆、易怒,動輒大哭大鬧,令人頭疼不已。其實,2歲左右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如果應對不當,很可能對寶寶的心理和性格產生不利影響。

2歲左右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

因此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叛逆期,媽媽該這麼做!

1、理解寶寶的感受

不再把自己放在寶寶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寶寶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蹲下來和寶寶視線保持一個高度是一種很好的辦法,比如逛商場,寶寶總哭著要回家,媽媽試著蹲下來,會發現寶寶能看到的只是大人走來走去的腿,自己會覺得無聊,因此才想要回家了。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不要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寶寶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

家盒子老師提醒父母,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爸爸媽媽對此反應越強烈,寶寶就有可能更加熱衷於走這些事,因此,適當的冷處理也是很好的辦法。

與此同時,在寶寶表現良好的時候,及時給予表揚和關注,將能讓寶寶更快轉變過來。

4、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

寶寶處於逆反期,有些事就不適宜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寶寶享受民主權利。比如家裡的事情可以徵求寶寶的意見,他自己的事情,也可以試著讓他做主。

5、保護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

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6、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

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7、父母的要求應合理

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

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

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8、做好孩子的榜樣

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抵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家盒子分享:3種方法緩解親子衝突

1、多項選擇法

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你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

我們可以試試這樣的方式:“寶寶,必須睡覺了,因為明天我們還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

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寶寶即使兩個方案都不是他原來想要的,但是他喜歡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感覺,所以能接受,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試。

2、約法三章法

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參與了制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會努力遵守。你也要認真對待你寶寶的約定,在發生衝突的時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約定。

3、角色扮演法

輕鬆的親子游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

你可以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看看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

有的寶寶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寶寶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對抗自會消彌不少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