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中的起膠與起熒?

翡翠中起熒與起膠的具體原因、

步驟/方法

硬玉顆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變的圓滑,可以拉長變成纖維絲狀,可以以不同大小顆粒相互結合,可以纖維與顆粒結合,變化多端,與瑪瑙的純粹由微晶顆粒堆砌而成還是有很大差別的。
翡翠的起熒現象是微粒晶體排列異常整齊有序而導致光進入後整體折射率明顯,有可能是晶體排列不及起熒的整齊而導致光進後去形成微粒散射而不能成為明亮而具有“剛性”的強烈光芒。

突出了玻璃種起膠的珍貴性,那就是晶體排列無序對透明度是有很大影響的,那麼在無序時如還能達到玻璃種,那麼想像一下就可以明白,這樣的種質需細膩透明到何種程度?那種晶粒間的相互嵌緊要到何種程度?那是一種無序勝有序的極高境界。
部分起熒部分起膠的情況有可能存在,因為畢竟二者都是“種老晶體顆粒很小”只存在晶體排序的些微差別,而晶體在礦物形成過程中,排列則有可能因為天然形成時地質或是氣候的狀況不同而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礦床也會有這種現象(事實上已經有這樣的掛件出現,存在即是合理)。
起瑩、起膠是一種有真實基礎且有生命力的概念,是基於一種認識:鑽石僅從外觀如何與其它無色透明寶石區別?為什麼大家不去戴一塊玻璃,因為火彩。鑽石的火彩對他的商業價值的意義是根本性的,不是虛無的概念。

圖中為起熒翡翠

翡翠中的起膠與起熒

當晶體顆粒很小即種很老時,如晶體排列較有序,這時會起瑩,當晶體顆粒很小即種很老時,如晶體排列較無序這時會起膠,瑪瑙是起膠的典型代表---具有微晶無序的特點。
起膠、起瑩並不是每一塊翡翠都可以出現的,這和翡翠的生長過程中受力有關。即使玻璃種翡翠、高冰翡翠也照樣不起膠起瑩,起膠起瑩可以算作是翡翠中比較少見的現象,所以肯定比沒有這種現象的價格要高,勿庸置疑。

而翡翠的種質取決與晶體顆粒大小,顆粒極細小就是通俗說法的老坑玻璃種。顆粒細到一定程度(翡翠呈半透明以上),都會有起瑩、起膠的光學現象。
當晶體顆粒極細小的情況下,晶體無序排列也就是起膠的效果優於晶體有序排列也就是起瑩的效果。

圖中為起膠翡翠

翡翠中的起膠與起熒

起膠的感覺,這個"膠"也不一定是指象膠水般凝滯,也可以比喻做市面上較為常見的塑膠棒,或是新塗上去比較乾淨的玻璃膠,看上去是半透明的白色(先以白色舉例,較容易說明東西),有柔軟的膚觸(以視覺產生的效果而言,不專指手感),比較好和純淨的在光下會有微疺藍(紫)色熒光效果,玉器中拋光後整體能出現類似這種效果的掛件很少,種質特別細膩的才有可能出現。再有,對於瑪瑙的東西我們可以這樣想象一下(和實際成礦有差別的),二氧化硅的顆粒溶於水中,隨著水分的蒸發,顆粒匯聚,早期形成蛋白石,就是市場上說得歐泊,進一步蒸發,形成具有層紋狀的瑪瑙(類似於珍珠的層狀生長),進一步生長長成水晶,這種現象在一些水晶晶洞中最為明顯,外圍是瑪瑙,內部是水晶晶簇,所謂的聚寶盆就是這樣的。

無色玻璃種起的“膠”絕不是一般的膠的概念,他把翡翠走向透明極至形成的強玻璃光澤拉回了溫潤的玉感範疇,有了大隱隱於市的味道,既保持了在玉石類中強透明的特色和優勢,又用最佳的方式解消了強光澤晶體寶石的“過度競爭”,意義只能有心人各自體會了。
起瑩是晶體有序排列的光學表現,起膠是晶體無序排列的光學表現。

從翡翠愛好者的角度來說:
翡翠的鑑賞也應該遵循這樣的本質:在愉快的欣賞的過程中帶來有益的精神享受。不過分追求翡翠的市場價值,一件簡單便宜的翡翠產品也能給你帶來快樂的體驗,不要因為你戴的翡翠不夠漂亮,或者價值不高感到沮喪;也不用花太多的金錢或精力在翡翠上面而試圖成為鑑定師,除非是翡翠業者,否則沉迷在某個概念或者某個名字上不可自拔似乎並不能給帶來愉快。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