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醫學發現的不斷刷新,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醫學建議或許會不適用。
方法/步驟
1.飯後先漱口,半小時後再刷牙。很多牙醫建議患者吃東西之後,應儘快刷掉口腔中容易導致齲齒的食物殘渣。美國牙醫協會調查發現,90%的人認為,飯後立即刷牙對預防齲齒非常重要。然而,美國牙科學會發言人、西弗吉尼亞州牙科專家史蒂芬·加里布博士表示,飯後應該先漱口,若立即刷牙,更容易讓來自柑橘類水果、醋和蘇打水等食物中的酸性物質進入牙釉質,增加齲齒危險。
2.沒有發高燒,別吃退燒藥。高燒不退容易導致寒顫及不適,甚至會發生熱痙攣,對孩子來說更是如此。然而一發燒就吃退燒藥極不科學。美國耶魯—格里芬預防研究中心主任大衛·卡茨博士表示,低燒對人體不但不會造成威脅,還有助於刺激免疫系統,使侵入人體的病菌變弱,幫助身體戰勝炎症,加快康復進程。如果單純發燒不超過38.3度,嬰幼兒不超過38.5度,不要著急吃退燒藥,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若實在難受,建議儘快就醫。
3.每天一個蛋,心臟很安全。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心臟病專家就告誡大眾,雞蛋黃膽固醇高,容易導致心臟病。2012年《動脈硬化症》雜誌刊登一項研究認為,雞蛋對心臟的危害與吸菸差不多。然而,《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最新刊登一項對多項相關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研究發現,健康者吃雞蛋不會增加心臟病風險。還有研究發現,即使膽固醇偏高,每天吃一個雞蛋也非常安全。理由很簡單,雞蛋和蝦等食物中的膽固醇不會影響血液膽固醇水平。另外,美國心臟協會建議,人體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要少於300毫克(心臟病患者為200毫克),而一箇中等大小的雞蛋所含膽固醇只有164毫克。導致人體膽固醇升高的真正原因是,攝入過多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
4.少食多餐,更易肥胖。多項研究表明,每天吃5~6頓的少吃多餐模式有助於促進代謝,幫助減肥。然而,美國密蘇里大學營養學與體育生理學副教授希瑟·蕾迪博士表示,少吃多餐其實更容易導致過量飲食,增加肥胖機率。蕾迪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吃6小頓飯的參試者比每天正常吃三頓飯的參試者飢餓感更強。飢餓感越強,越禁不住不健康零食的誘惑。要想保持好身材,希瑟·蕾迪博士建議,每天吃好三頓飯,飯菜搭配要健康營養,下午吃一些核桃、花生等高蛋白零食,晚飯要少吃一些,睡覺前最好別吃東西。
5.坐姿稍後仰,脊椎更健康。直立坐姿一直是預防腰痠背痛的經典建議。然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脊椎研究中心理療專家伊萬·約翰遜博士表示,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掃描實驗發現,上半身後仰135度的坐姿,不但比直立上身90度的坐姿更舒服,而且對椎間盤壓力更小,能減少背痛,更有益脊椎健康。
6.清洗小傷口,肥皂水最佳。美國衛生研究院網站曾建議,使用雙氧水或酒精對割傷、擦傷等小傷口進行清洗和消毒。現在,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急救專家艾倫·卡羅爾博士表示,雙氧水和酒精雖然可以消炎防感染,但同時會損傷有益組織恢復,導致傷口癒合緩慢。小傷口清洗消毒的最佳方法是:用肥皂水沖洗患處3~5分鐘,再塗一層有抗菌作用的藥膏,防止感染,然後貼上創可貼。卡羅爾博士還指出,像割傷這樣的小傷口敞開不包紮是另一大誤區,容易形成結痂,留下疤痕。
7.短時高強度運動,減肥效果好。1968年,有氧運動之父肯尼斯·庫珀博士根據自己的親身體會和多年研究,出版了第一本暢銷書《有氧運動》,開創了世界有氧運動革命。慢跑、快走、跑步、游泳和騎自行車等有氧運動一直被視為減肥金標準。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一項新研究發現,4個月裡,與每週3次中等強度騎車40分鐘的女性相比,每週3次20分鐘間歇式疾跑(快跑8秒,休息12秒)的女性減肥效果提高3倍。專家表示,間歇式高強度有氧運動與啞鈴等力量訓練相結合,減肥效果更好。
8.週末要補覺,別超1小時。長期缺覺容易帶來肥胖、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多種健康隱患,週末補覺成了很多上班族的選擇。然而,美國密歇根大學睡眠醫學專家J·託德·阿內特博士表示,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女子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平時每晚睡眠5.6小時的參試者週六猛睡10小時後,其注意力和反應速度明顯更差。連續三週後,參試者反應速度和運動能力都比研究前慢10倍。原因是白天睡得過多,導致生物鐘紊亂以及夜晚睡眠質量降低。因此,專家建議,週末補覺別超平時起床時間的1小時。
9.早餐蛋白多,全天不易餓。長期以來,低脂肪、富含纖維的穀類食物燕麥,被不少營養學家推崇為健康早餐。但美國《國際肥胖症雜誌》刊登希瑟·蕾迪博士及其同事完成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吃燕麥片的參試者相比,吃富含蛋白早餐的參試者飽腹感更強,午餐攝入食物熱量可減少26%。原因是蛋白質可促進向大腦發出飽腹感信號的腸道激素縮氨酸的分泌。因此,早餐可適當多吃點堅果、蛋白粉、低脂牛奶、蛋清等高蛋白食物。
10.孩子流鼻涕,彆著急吃抗生素。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兒科學教授蕾切爾·烏雷曼博士表示,孩子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流鼻涕。以前很多醫生認為,如果他們鼻腔分泌物呈綠色或黃色,則說明其發生細菌感染,需要服用抗生素。這一建議不少家長堅信不疑,為了減輕患兒痛苦,他們時常會“逼”醫生給孩子開抗生素。現在,最新研究發現,鼻腔黏液濃稠或呈綠色、黃色,不見得一定是細菌感染,也可能是身體正在抗擊病毒而出現的正常反應,通常會自愈。因此,孩子如果沒有出現發燒等其他症狀,先不要著急服用抗生素,過度使用會導致病菌產生抗藥性,後果更嚴重。
11.每3秒鐘眨下眼。在電腦前時間太長,很容易導致眼疲勞。每3~4秒眨一下眼可緩解眼疲勞。美國眼科專家羅森·菲爾德博士建議採取“20-20-20原則”,即每隔20分鐘,眼睛離開屏幕至少20秒,望向20英尺(約6米)之外的地方,放鬆雙眼。
12.生氣時數到10。美國波士頓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專家阿迪蒂·內盧卡博士建議,想發脾氣時,最好從1數到10,每數一個數做一次深呼吸。這種簡單方法可有效控制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