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私的付出為什麼得不到回報?

Tags: 建議, 行為, 萬物,

楊老師:

您好!人家說我人還是滿好的,但我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不開心,和他人鬧矛盾,我同學都說我心胸有點狹窄(比如:下課後每次都是我拿飯,快一年了,還有每次跑上跑下的幫他們買東西,還有……;有時我不去拿飯,我不動,她們還是一副從容的做在那裡)他們象沒事人一樣,當我是個“包身工”,是多餘的.她們只是普通同學,我那三年的朋友都被她們“欺負”,她還好一點,而她們幾乎沒幾次幫我們做一件事,我真很不得打她們一頓,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幫幫我吧!——蠻蠻

蠻蠻:

您好!您說“人家說我人還是滿好的,但我的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不開心,和他人鬧矛盾,我同學都說我心胸有點狹窄”,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您自我反思一下自己,若要是真的這樣,那就會影響您未來的生活質量。同時也要認清這是一種敵意和憤怒的心態,當然也反映著您的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相悖的消極心態和行為,比如您不願意幫他們拿飯、跑上跑下幫他們買東西,以及當“包身工”。心理學研究表明,“脾氣很暴躁,動不動就不開心,和他人鬧矛盾”以及心胸狹窄,不僅是強化誘發心臟病的致病因素,而且會增加患其它病的可能性,它是一種典型的慢性自殺。因此為了確保自己的身心健康,首先要改變自己幫助別人的認知,其實我們現在所做的這些事表面上來看是在幫助別人,其實質在於修煉自己達練、寬巨集的品行,同時也在無意之中鍛鍊了自己的身心。其實我本人已經義務從事了十多年的心理助人工作,這其中也經常有人在批評我,不過因為我一直遵循著“助人者自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您中有我,我中有您,為他人就是為自己”的做人宗旨,所以我認為助人在於修煉自己,所以我為別人做了什麼,我從來沒有要求回報,不過我也得到了知識技能的大幅度提高,所以改變了幫助別人的認知,那麼消極的心態和行為也就會隨之消失。

對於“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最重要的是要很好地認識壞脾氣的危害。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總要同其他人進行接觸和交往,希望得到別人(當然不可能是一切人)的好感、友情、讚賞、合作,否則,就會感到孤獨、寂寞,沒有生氣,寸步難行。人的行為是受意識調節和控制的,認識了壞脾氣的危害,便可從內心產生改掉壞脾氣的要求。呵呵,這一點您已經認識到了,那麼改起來就相對容易多了。

第二,記住這樣兩句話“把別人當自己看,把自己當別人看”,只有這樣,心中才能經常想到別人和尊重別人的利益與需要,只有心中經常想到別人和尊重別人的利益與需要,才會對別人溫存、體貼、熱愛。只有時刻記住“把別人當自己看,把自己當別人看”,才不至於意氣用事,固執己見,才能遇事平心靜氣,三思而行。

第三,要注意多從正面看待人和事,多注意他人的優點,並有意識的與他人多接觸,爭取融入集體之中。

第四,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行為,盡最大可能改掉那些令他人生厭、排斥的語言和行為,並使之習慣化。

第五,結交一兩個知心朋友,儘量把自己的煩惱與憂愁與之傾訴,以減輕自己不良的心理壓力。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傾訴物件也可以書寫心情日記。

第六,開誠佈公與父母交換意見,但語言要恰當、時機要合適。同時讓父母多提醒自己控制脾氣。

第七,多與同事、夥伴在一起參加體育娛樂活動,一方面可以在體育娛樂活動中發洩不良情緒,另一方面以自己的行為表現取得同事、夥伴的認可和接納,進而使自己的不良情緒在人際融洽中得以消解。

第八,建議您在欲發怒時轉移注意力,比如把舌頭在嘴裡轉上10個圈,或者想點或乾點別的事兒;暗示自己“小不忍則亂大謀”,或用手腕戴橡皮圈彈擊自己以示提醒等,這樣就可以起到制怒的效果。

第九,當發覺自己的情感激動起來時,為了避免立即爆發,可以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兒別的事情來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轉移到其他活動上,使緊張的情緒鬆弛下來。比如迅速離開現場,去幹別的事情,找人談談心、散散步,或者乾脆到操場上猛跑幾圈,這樣可將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心情就會平靜下來。

以上僅是本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您的朋友楊永龍敬請您批評參考!

楊老師:

您好!您說的很好,但是您誤解了,您只是表面上看待事情,而不是實質上的。“他們象沒事人一樣,當我是個‘包身工’,是多餘的,多餘的”,就是說明她們沒當我是朋友,我還當她們是朋友呢?我不是要求什麼,我只是想能夠把我當朋友,但這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她們連我小小的缺點都包容不下(我們認識六個月了),她們連我以前的朋友都不如,雖然我時時發脾氣,她還是當我是朋友.而他們採都不採,還把我“擠”出去,她們一點同情心都沒有,我不舒服時還讓我做這做那的,一點不顧我的感受,以為我做這是裡所應當的,我只想要一位知心,瞭解我的人。

您對於“我真不知道該怎樣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出的幾點建議,我很贊同!但我又想了一下,不管她們怎麼想的,當不當是朋友,無所謂,就當是為了自己吧,幫她們又不會少一塊肉,就當作他們非常的需要我,沒了我,地球就不轉了,呵呵!說明我比她們有用多了,不是嗎?不要想太多了,不能為了她們使自己不高興,還影響我學習,放寬心,好人幫到底,沒有收穫也是無愧的,您說是吧?——蠻蠻

蠻蠻:

您好!看來您非常聰明而且也非常善於接受他人所提的意見和建議,這一點我非常欣賞,而且也非常願意與您成為知心的朋友。這是因為從中小學到大學乃至走上工作崗位的之後的十多年,我和您一樣一直在做提水倒茶、打掃搽抹之類的事情,有時候有些人也的確把某些事情當作了是我固定的一樣,而且我也在不同的場合聽到了別人在說我“傻子”。在當學生的時候我也像您一樣脾氣有點不好,同時也覺得別人“心胸狹窄”,我的付出得不到他們的認同,所以也像您一樣生氣,……。

直道大學畢業五六年之後,我開始學習諸子百家特別是心理學和老子的學說,逐漸讓我摸索出了做公益之事“表面上來看是在幫助別人,其實質在於修煉自己達練、寬巨集的品行,同時也在無意之中鍛鍊了自己的身心”。再說了,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活人為自己,好的人生——健康、幸福、愉悅和快樂——屬於自己,浪費一生——挫頓、波折、痛苦和鬱悶——也屬於自己。也就是說好的人生和浪費的一生都是由我們的認識和心態所決定的——您不能為別人的生命負責,同樣別人也不能為您的生命負責,我們都是獨立的個人,無論做什麼事,我們能作到的只能是為自己負責。我們不是在替別人去活,也沒有人需要您這樣做。您的生命是您自己的,您要為自己活,也應該珍惜您自己。所以我們今天所修煉的達練、寬巨集的心態和品行,很可能就是明天健康、幸福、愉悅和快樂的組成部分。

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說:“上善若水”。孔子則說:“智者樂水”。老子的意思是最友善的人像水一樣——它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以無私無慾而獲得世人的稱讚、愛戴。最友善的人,居處最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善於發揮特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至於孔子的“上善若水”,“自行其是”(《大戴禮記•勸學》載: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偏與之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所不及者死,似仁;其流行庳下,倨句皆循其理,似義;其赴百仞之溪不疑,似勇;淺者流行,深淵不測,似智;弱約危通,似察;受惡不讓,似貞;苞裹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必出,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厲;折必以東西,似意,是以見大川必觀焉。”)“智者樂水”,孔門後學荀子對此所作的解釋是水滋潤萬物,而自己一無所求,這類似“善利萬物而不爭”的仁愛之德;水流湍急,奔騰而下,必因地勢而流,這類似人們凡事必循理而動、合軌而行的正義之為;水瀰漫無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類似人與萬物的本源——“道”的特徵;水遇缺口,飛流直下,聲如雷霆,奔赴深山峽谷,毫無懼色,類似人的大勇精神;水在器皿之中,方平而寧靜,類似公平正直的美德;水以充滿容器為限,無過分追求,類似人們處事正派而無偏袒的品行;水清明透徹,無物不照,類似人們明察秋毫的遠見卓識;水一出一入,洗滌汙垢,清潔器皿,類似聖賢善化萬物的氣概;水流千折萬環,始終奔向東方,類似人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也類似人們以堅定的信念融入群體。我想無論老子還是孔子,對水的欣賞最重要的就是它具有無私奉獻,無為而無不為的高尚品行。呵呵,我非常欣賞您義無反顧幫助別人的行為的根本目的也就在這裡。

所以您現在在保持和發揚自己原有良好品行的前提之下,主動地去適應他人、適應社會,學會與他人友好和諧相處,其實就能賺得“人脈”,提高自己的情商。只要人際關係和諧了,別人也就會自然而然對您有相應的回報,那麼您的人生之路也就如魚得水、如沐春風。

以上僅是本人的一些意見和建議,您的朋友楊永龍敬請您批評參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