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京大學行政管理?

2013年 南京大學 管理學院 行政管理專業政治學原理

二、論述題

1、論法治的價值取向和制度安排

價值是一個哲學範疇,是標誌著人與外界事物關係的一個範疇,它是指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外界事物的客觀屬性對人所發生的效應和作用以及人對之的評價。促進和實現和諧發展的功能,是它的質;這種功能起作用的時空範圍與強度,是它的量。社會成員普遍接受和諧價值觀,用它來權衡利弊,就會駕馭社會的變革,朝著建設和諧社會的方向發展。法的價值是法律在發揮其社會作用的過程中能保護和助長哪些值得期冀、希求的或美好的東西。法的價值也是法律本身所應當具有的值得追求的品質和屬性,以及法律所包含的評價標準。法治的價值取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維護社會公正。維護社會公正的前提是確保司法公正,注重程式正義的獨立價值和重要性,強化程式正當性和裁判結果正當性關係,強調對程式正義的維護和實現,體現和諧主義訴訟理念,做出正確公正的裁判,最終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公正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價值體系,是社會和諧的靈魂和紐帶。司法是社會正義的最後守護神,只有司法公正才能確保社會公正。

  第二,尊重和保障人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茲以民商法律為例說明之。民法的固有品性在於保障人權、維護人性,推動人的成長和發展。民法的社會品性在於促進社會不斷進步,它在推動民主法治國家的形成過程中具有重大作用。我國的《合同法》體現的是合同正義,即合同法應當保障合同當事人在平等、自願的基礎上締約和履約,並保證合同內容符合公平、誠實信用的要求。政治哲學家們指出,自願與合意才是政治權威的合法基礎。合同的本質在於,它是一種合意或協議。我國的《物權法》即在著力於確保個人財產安全和自由空間。走向私權保護新時代的《侵權責任法》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體現了民法對人的終極人文關懷。

第三,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凸顯。尤其是因房屋拆遷、企業改革、社會保障等引發的行政爭議較多,往往涉及面廣、人數眾多、矛盾嚴峻。因貧富差距、城鄉差距、社會保障、勞動就業、生態環境等民生問題引發的社會矛盾不斷出現。司法不公,在行政執法中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行政違法行為時有發生,人們的怨言較大,影響了社會和諧穩定。一些法律社會學者的研究表明:“怨言”或者“討說法”往往是中國底層公民採取固執或激烈行動的根源。眾多個體公民的積怨如果未能適時疏導,往往可能因為不相關的意外事件而誘發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因此,要創新機制,發揮專門法律監督的職能,拓展行政監督的領域,加強對行政違法行為的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其他組織的權益,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

第四,優化權力監督制約機構,促進司法功能發揮最大效益。黨的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範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要求。為此,要把民事、行政檢察制度放在大的司法背景下,科學配置對審判權、行政權的檢察監督權力,形成良好的權力制約機制。尤其要利用國家檢察權力啟動審判,通過檢察權和審判權兩種權力的合理運用,發揮司法的政策引導功能和強制威懾功能,從而實現司法權對行政權的審查、制約,糾正行政違法行為,實現依法行政。

第五,整合監督資源,形成對行政權監督的合力。針對行政違法、濫用權力、行政不作為等公權力侵犯私權利的現象,發揮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職能,整合已有的行政抗訴、檢察建議職能和對職務犯罪進行偵查的權力,構建提起行政公訴等多種監督方式,著力實現對違法行政行為監督制約的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和最優化。應該加強和完善中國監督體制,實現制度效益的最大化。

法治建設的制度安排

一、建構平衡公法體系

(一)國家法規範與社會法規範分工合作

(二)硬法規範與軟法規範並行不悖

(三)中央立法規範與地方立法規範各展其長

(四)實體法規範與程式法規範相互匹配

二、行政裁量的法律控制

(一)行政裁量控制的迷惘與希望

(二)建構行政裁量模式的基本元素

(三)行政裁量控制的法制模式及其轉換

(四)依據硬/軟混合法的控制力設定行政裁量範圍

三、社會糾紛的政府防治:中國實踐

(一)政府負有化解社會糾紛的法定職責

(二)社會糾紛的政府防治機制

(三)社會糾紛政府防治機制的完善

四、健全行政責任制:一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視角

(一)行政責任制的確立及其結構性缺陷

(二)行政責任制缺陷產生“桶板”效應

(三)完善行政責任制以發揮槓桿作用

(四)行政責任制的完善

2、根據自己的理解,如何公正的對待社會差異

社會公正問題不僅是當代國際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也是貫穿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實現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內在要求,是現代社會的首要價值目標和基本取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公正的本質要求與價值目標、社會不公的現狀及原因,以及實現社會公正的對策進行理論探討,對於推動社會公正的實踐,實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社會主義社會公正的本質要求與價值目標 二、社會主義社會不公的現狀及其原因

三、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公正的對策:第一,毫不動搖地堅持發展這一硬道理,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實現社會公正創造物質前提。第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實現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為實現社會公正創造良好的社會條件。第三,確立社會公正的價值目標,使社會公正社會化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總之,社會公正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是社會主義本質的體現,是確立科學社會發展觀的前提。我們要把“公正”和“發展”作為我們當前的戰略任務,努力發展社會生產力,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全面實現社會公正,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立於不敗之地,才能使我們的黨立於不敗之地,才能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3、根據政治參與理論,分析群體**件高發的原因


以上答案簡略,大家可以從不同方面闡述。

若有不妥之處,望大家不吝賜教,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