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真相?如何改變自己??

Tags: 常識, 社交, 真相,

為什麼自己每次想改變都失敗了?其實真相只有一個——你就是~~~懶、懶、懶!

不好意思,有點點激動,有點簡單粗暴了。“懶”其實是無法改變自己的一種簡化後符號化的表象。在“懶”的背後,涉及一些心理學原因,比如拖延心理、恐懼心理等,也包括缺乏行動來獲取成功經驗,讓我來給大家慢慢分析。

“迎刃哥,我為什麼學了一段時間自我提升的課程卻一直沒什麼改變?雖然思想上覺得受到啟發,但整個狀態還是變化不大,這是什麼原因?”

QQ上彈出一個學員給我發來的資訊。像這樣類似的資訊時有收到,也有很多非學員的粉絲諮詢過類似問題。

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我都很無奈的習慣性嘆口氣,然後快速的敲打著鍵盤,回覆他到”你是聽了幾次課?有疑問時是否有來答疑課諮詢求解?每星期有幾次實踐行動?每次的社交訓練質量情況如何?堅持時間有超過3個月嗎?“,然後拿起手邊的黑咖啡大灌了一口,等著對方的反饋。

過了好幾分鐘,“聽了很多次呀,但沒怎麼去行動,比較忙,沒時間,加班比較多,而且一個人去行動比較害怕。即使沒行動,也多少應該有點變化吧?!”

每次看到這幾乎千篇一律的回答,“唉,這種人的尿性就是他媽的懶!”我心裡痛心疾首的暗罵到。

立馬給他又回了一句“只有失敗者找藉口,而成功者是找方法。你可能幾年,十幾年,甚至20多年累積下來的問題,你就指望像吃一片感冒藥然後睡一覺,第2天就可以痊癒嗎?不拿出至少3個月的時間去調整,怎麼可能有根本上的改變?這麼淺顯易懂的道理都不懂!?”

“迎刃哥,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呀!”

聽到這樣的言論,我只能給他講解,不行動與行動產生的結果的差異性,但效果差強人意。

這裡大致說明一下:我教的是幫助那些因缺乏自信、內向、自卑、情商低、得失心重等原因,而不會聊天、不會社交、不會吸引異性,甚至有社交恐懼症、拖延症的朋友,通過自主研發(理論依據主要來自進化心理學、積極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等)的一套的思維方法與實踐行動相結合的課程進行由內而外的自我提升。

最後我得出結論,在這個人類社會裡,每個領域都遵循這2/8原則,總會有少部分的成功者,大部分是正在追求成功者、對現狀滿意者、也會有想改變卻不願意為此付出代價而平庸度過餘生的人、和最終放棄自己的loser,這樣的社會結構不會改變。

這些loser一般都是淺嘗則止、靠3分鐘熱度或是一段時間使了一下勁看到有點效果就覺得已經功德圓滿,然後停止練習,不多久遇到新的問題又再次陷入困境,然後又努力一小段時間,就這樣周而復始,最後發現還是沒徹底改變,最後心灰意冷的回到生活的原點。就像下面圖片中的兔子拔蘿蔔,如果他不想其他辦法、找幫手或藉助工具來解決,那結果就是使用蠻力嘗試無結果,就會去拔其他小蘿蔔,有時候你遇到的當時最大挑戰、困難,也可能是最大的潛在收穫。除了得當的方法、有效的工具外,堅持是最終致勝的關鍵。這種淺顯的大道理,大家應該都聽得耳朵起繭了。

所以,我思來想去,最終決定寫這一篇文章深入淺出為大家分析存在這個問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以便大家瞭解之後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從新開始踏上改變自己的征程。

這些相對“笨”的人,自以為付出了很多努力,但就是沒改變,於是他們放棄了,繼續回到原來依然艱難的生活軌道上。或是去尋找新的“快速的”,或某種可以不打針、不吃藥、不開刀、無痛苦、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的方法能迅速的解決他的問題。

這裡引用我電子書《天生好手》裡的一段話。

我可以很無奈的告訴你自我成長這條路沒有捷佳,其實人都希望有一個靈丹妙藥,一吃就解決你的問題,從此無煩惱。各種廣告營銷就是掌握大眾希望有一個靈丹妙藥來解決自己問題的一個弱點,然後通過洗腦式的廣告宣傳,最終引導你購買產品。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正確的方向,你只要不走錯誤的方向,這就是在走捷徑。我只能告訴你一個正確的方向,這個方向就是捷徑,這個方向就是通過你不斷的努力,不斷練習,通過時間的醞釀。但大多數人不想接受的一個現實就是——他們一定要通過努力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大多數人希望有一片藥,吃完之後,整個世界就變得美好了。實際上即使是有快速解決問題的藥片或方法,一般都是有副作用的(順便推薦一部科幻電影《永無止境》,講的就是類似的故事)。它為什麼會成為一個人性的弱點,所有的人類都希望通過消耗最少的能量換取最大的收益,但這個想法是不符合自然規律的。

真要有一個點能馬上帶來效果的話,我估計還是有的,前段時間不是有一個很紅的韓國整容節目嗎,好像是選5個人講自己的痛苦故事,比誰更慘。誰競爭勝出了就可以獲得免費的整容,成功之後,再把之前給她造成打擊的人安排重新會面。其中有個男生,身高1米8幾,雖然五官都有,但放在一起就是那麼的不和諧,這嚴重影響他的自信,曾經追一個女孩子失敗了。最後通過整容成功後,再去安排拒絕他的女生與之見面,女生看到了俊俏的臉龐為之心動,對他完全改變了態度。

如果換到現實生活中的大眾,首先不一定有足夠的金錢去進行大規模的整容;其次,整容也是有很大風險的,要忍受手術對自己身體產生的痛苦,比如削骨、抽脂,以及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很多整容失敗後變得面目全非、甚至死亡的新聞也時有發生。就算最後整容成功,你獲得的也是依賴於外在的條件自信,那假設你年老色衰,那你是不是又失去自信了呢?

以上是這部分朋友的普遍無法改變自己的部分心理層面原因,其次下面說到的是行動層面及背後的原因。

我現在之所以出來可以教授大家如何提升自己,主要是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一個因為某些原因產生了痛苦和困難(遇到愛情事業等方面的挫折,自信遭到了打擊)、想改變、找不到方法、找到了一些方法嘗試了又放棄的過程。但不同的是,我依靠信念、毅力、以及運氣最終找到靠譜方法、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與行動、並最終迎來了蛻變,以及享受著成功的愉悅。

我就舉自己的事例給大家說明行動的積累在這個過程有多重要。 剛開始我自信也不像現在這麼強,能量氣場也很低,我社交能力也很弱,害怕去陌生人的社交場合、異性資源少、面對喜歡的異性不會聊天不會進階關係、也經歷過在不恰當的時機說錯話,造成場面尷尬的情況。

最開始我在學習我現在教授的自我提升方法的雛形時,我的亦師亦友的Mr’ a ,就不停的提醒我:“要想真正意義上的蛻變,知道方法只是的第一步,這個過程很像紅軍萬里長征、也像唐僧西行取經之路,會經歷各種艱難險阻,信念也會經受各種誘惑的動搖、或是不斷的否定自己到底行不行的針扎、只要你意志稍微不那麼堅定就會放棄,打回原形,回到原來的狀態上,繼續過著行屍走肉般的生活。”他當年這一席話直到今天都警醒著我。

他說他當年在洛杉磯和一幫白人朋友為了加快提升社交能力,365天裡至少300天會去酒吧這種極致的社交環境裡進行陌生人社交,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美國的酒吧與中國的環境不太一樣,中國酒吧大部分都是比較喧鬧,美國的相對安靜一些,方便交談。

受到他的鼓勵後,我就與他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幾乎每週至少出去2-3次參加各種社交場合的活動,每次平均至少會聊天或認識5個以上的陌生人,主要以異性為主。保守估計一年下來,我會接觸到超過至少600以上的陌生人,這還只是參加別人組織的活動情況下。後來我們還自己組織了在上海小有名氣的海歸群體的定期聚會。每月至少2次,每次平均來100人左右,多的時候200—300人,一年下來也差不多累計2400人以上左右,雖然不一定和每個人都說過話,但每次也會和很多人聊天甚至是還有其他後續交流。也就說,保守估計一年下來接觸1000以上的陌生人應該是有的。而我就是通過了那1,2年的不間斷的社交訓練,突破了陌生人社交障礙,培養與積累了我大量的社交經驗與人脈關係。中間自然經歷過很多挫折與失敗,也懷疑過自己到底行不行,就這麼在大量的失敗與一些小成功交織下,跌跌撞撞的走到了今天。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社交直覺,這種直覺就是與人打交道多了,當你積累的人數到一定基數,比如你交際過1000個陌生人甚至更多,你的大腦會自然而然積累大量資料,就有點類似於電腦的資料庫系統,大致一類人的特點、共性是什麼,你都會有個印象,都會自動的進行一些歸類和做標籤。當下次你再遇到類似的人交流時,你的大腦會飛快的獲取資訊資料進行匹配,並得出一個大致結果:這個人大致是什麼性格,靠譜不靠譜,真誠不真誠,是不是徒有其表、是不是低調的富二代等等。當你具備足夠多的社交能力與經驗後,可以說面對各種型別的人你都能做到不卑不亢,遊刃有餘。同時你知識話題儲備豐富的話,那基本上你10多分鐘就可以與對方建立起一個比較有效的交流,並且給對方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為你積累高價值人脈奠定了基礎。

大家其實也知道要想獲得一些東西應該要付出對應的代價,但為什麼還是做不到呢?這就涉及到人在做事時產生拖延的心理學原因。

在決定你是否做一件事時,會有兩個重要因素在影響著你,那就是快樂與痛苦。

我前面說到的社交資料,對正面思維的人來說,第一時間就會覺得受到了鼓勵,覺得既然已經有了量化標準,我照著做就對了,別人能行,為什麼我不能。而弱者心態、負面思維的人,第一時間卻是想到:我工作這麼忙,我天天加班、我上班的地方比較偏遠等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替自己找藉口。雖然客觀上他們可能的確是存在這些因素困擾,但誰不會一點困難都沒有呢?別人能克服,你為什麼不能?因為他們內心產生了痛苦的聯想,要進行大量訓練會帶來痛苦,於是他們就不想做了。比如加班已經夠累了,還要出去和陌生人說話,好害怕;比如上班比較偏遠,每次去人多的地方就要坐很久的車,好費時;我每次聽到這樣的說辭,除了理解與同情,那就是痛心疾首,如果這點困難就難倒你了。那你這輩子也就只有加班的份,你這輩子也只有在偏遠地方上班的命。你如果願意把這種訓練產生快樂的聯想,比如當你社交能力提升後會帶來具體某種好處與好的結果;比如你認識的異性多到你不知道週末到底該與誰先約會了,這樣你的動力就會大很多。

有本叫《拖延心理學》的書裡提到兩個產生拖延的概念,特別適合學習我們課程的朋友在行動時用來調整自己的拖延問題。

第一種,恐懼失敗心理

很多拖延者擔心被他人評判,或者被自我評判,害怕自己的不足被發現,害怕付出最大的努力還是做得不夠好,害怕達不到要求。他們的擔憂反映了一種恐懼失敗的心理。拖延是他們應付這種恐懼的一個心理策略。害怕失敗的人有一套他們自己的假設。我做的事情直接反映了我的能力;我的能力水平決定了我作為一個人所具有的價值——也就是說,我的能力越強,我的自我價值感越高;我做的事情反映了我的個人價值。人們通過拖延來安慰自己,讓自己相信他們的能力要大於其表現,他們甚至還維護著這樣一種信念:他們的潛在能力是出色的、不可限量的。通過拖延,你永遠不會逼著自己去面對自己的能力限制在哪裡。有些人寧願承受拖延所帶來的痛苦後果,也不願意承受努力之後卻沒有如願以償所帶來的羞辱。

第二種,恐懼成功心理

有些人擔心成功需要付出太多,遠遠超出了他們所能承受的程度。因為致力於成功需要付出很多時間、努力和專注,有些人認為他們達不到那樣的要求,還是站在原地會比較安全。通過拖延的方式,拖延者顯得對競爭毫無興趣,對勝利的回報也頗為冷淡。害怕成功的人,擔憂人們會加大對他的期待,這是他們的焦慮所在。

這兩個心理的背後是這些朋友非常在意別人的評論,自我的認同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缺乏自己的主見,所以就有各種擔憂以至於通過拖延這種方式來讓自己待在安全的舒適區,不敢突破自己的能力界限。

而人要真正改變自己,過上你期望的精彩生活,或是過上你羨慕的別人的生活,就需要不停的突破舒適區與挑戰自己的極限。我們的自我提升成長過程,就像下面示意圖,你只有不斷的拓展舒適區的邊界,將挑戰區轉化為舒適區,縮小冒險區,才能無限的去接近我們想要過上的理想的精彩生活。

怎麼突破舒適區呢?就是先鼓起勇氣,用積極的心態勇於挑戰自己不敢做的事、暫時還沒做過的事情。一旦你每次做成功你之前從未做過的事情,你的大腦會向負責決策的區域傳送“獎賞”訊號,這會促進人的認知能力進一步提升,形成良性迴圈,這被稱作“獎賞效應”。每次收到獎賞,你的大腦就會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產生快樂的源泉,一旦充滿快樂就有助於你堅持做一件事情。大家完全可以利用這個大腦的獎賞效應讓自己不用再“痛苦“的應付,而是”快樂“的堅持。

另外,我再從其他層面來告訴大家突破舒適區方法,這個方法同時也是更有效的學習方法。具體提高一項能力或一門知識,光看光聽是不夠的,遠在明朝的王陽明早已提出“知行合一”,這說的就是我們從小到大就學過的理論與實踐要相結合。

美國學術界在1946年一項研究顯示了不同學習方式的效益,準確的說,是學習者在兩週以後還能記住內容(平均學習保持率)的多少。當時美國教育學家埃德加 · 戴爾(Engar Dale)研究出的“學習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學習金字塔”表明,閱讀和聽講是最不效率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實幹(教授、實踐、討論)才是最有效的主動學習方式。而且這兩種學習方式之間知識的留存率差距極大。

雖然學習一門知識或技能不是以記憶多少為衡量標準,但總體來說,這個學習金字塔比較符合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學到東西的邏輯。結論就是你越主動把學到的東西運用在日常行為上,你學到的東西就越有效,越能改變你的狀況。

最後,再提一點,我課程裡提到的相應社交作業實踐,也剛好符合認知心理學裡的認知行為療法。

這裡引用百度百科的解釋

認知行為治療由A.T.Beck在60年代發展出的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針對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認知導致的心理問題。它的主要著眼點,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認知問題上,通過改變患者對已,對人或對事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某物件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的認積和對事的見解等。認知行為治療可以用於治療許多疾病和心理障礙,如抑鬱症、焦慮症、社交恐懼症、拖延症等。

我的課程就是通過系統的講解指出你錯誤的思維與行為模式,並教授你扭轉的實際操作方法,然後通過大量的社交訓練來進一步讓你認知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是如何執行的,充分讓你體驗到主觀自信與客觀自信是如何在社交過程中相互作用並實現共同成長的過程,最終幫助你脫胎換骨成為一個更有自信、能量、魅力,社交能力強的你。我本人以及我教授的超過千人以上的學員都是通過這樣方式獲得提升的,我相信你也可以。

存在個別學員在嘗試努力一段時間後,但又未實際的付出足夠多的行動,就產生了一種逃避心理(即在現實生活中,自己與社會及他人發生矛盾及衝突時,不能自覺地解決矛盾、衝突,而躲避矛盾、衝突的心理現象 ),本來加入課程的時是非常認可我們的理念與教學,但經歷過失敗後不是先反省自己的行動是否足夠以及要改進的地方,而是開始懷疑人生,懷疑我們的教學內容有問題。要充分的給這樣的朋友解釋清楚問題,避免讓他鑽牛角尖認死理,糾正他的理解偏差,需有個深入系統的講解,於是就有了現在你們看到的這篇文章。

總結:

寫了這麼多,為方便記憶,特幫大家熬成3碗濃縮雞湯 ,哦,不,是3個關鍵點:

1,瞭解阻礙你行動改變自己的原因,與懶惰拖延的自己說再見!

2,當你開始突破舒適區,不斷遊離在其邊緣,才是精彩的新生活的真正開始。

3,改變自己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失敗挫折,它們不是絆腳石,而是你成功的基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