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投資理財意識越來越高,在投資理財過程中,往往存在不少“霧區”,市民該如何應對?下面將為您一一解讀。
“誤區”一保險當作投資根據調查一些保險公司瞭解到,有市民重投資輕保障,僅僅為了保險的投資功能而投保,卻忽視了保險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財務保駕護航。保險本質功能是保障,化解未知風險是其主要功能,為了獲取收益去投保,很大程度上是“上錯花轎嫁錯郎”。對策:投保應先看保障再看收益理財師表示,保險和投資不能混為一談,在考慮是否投保時,我們應該先看重保障功能本身,其次再對投資部分予以關心。分紅險、投連險和萬能險的保費一般比較昂貴,對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來說並不合適。如果你已經對分紅、投連及萬能產品的功能認識清楚,找到了保障與投資之間的平衡點,並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特性來為自己所用,相信會有好的收益。“誤區”二選基金只看排名不管是在牛市還是在熊市中,基金業績差別均相當大。由此,有些基民在買基金時便採取跟著排名走的策略,殊不知,去年“前十強”今年可能淪落為“後十弱”,從而導致基金投資屢屢受挫,難以獲取投資收益。對策:基金投資要踏準節奏理財師分析認為,基金排名是基金過往業績的體現,只代表歷史,在挑選基金時絕不能只看排名,尤其不能只看周排名、月排名、季度排名等短期排名作為依據來選擇基金。投資者在選擇基金時,一方面應綜合考察其短期、中期和長期績效,另一方面還應考慮風險調整後的收益狀況,也就是說,看其在一個較長時期內業績排名是否穩定,只有長期業績穩定且回報可觀的基金才是好的投資標的。“誤區”三預期收益等於實際收益部分市民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把收益率作為了唯一的“剛性指標”,只選預期收益率高的產品,不在意產品的風險幾何,不管產品預期收益率究竟有沒有可能實現,使得理財糾紛出現。對策:別被“預期收益率”誤導理財經理表示,市民在購買理財產品時,首先應瞭解自己的財務狀況,明白自己處於何種階段,提前做好財務規劃。其次,市民從收益率來選擇銀行理財產品可以理解,但必須清楚收益背後蘊含的風險,要了解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是投資大宗商品還是債券,或者是其他類別。再次,市民購買理財產品前,應先看清楚合同約定的內容,口頭宣傳再怎麼美好,最後還是要歸結到合同的約定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