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汽車引發的管理思考?

五一小長假,由於沒有買到火車票,只要去汽車站坐車。在汽車站的驕陽下等候了將近半小時,正常情況下是二十分鐘就可以有輛流水車的,於是,汽車站的管理員採用威逼利誘的方式安排了一輛加班車。加班車司機在出車站之後,才表達了自己不知道怎樣到達目的地,並且“不恥下問”。最終,在我們乘客的指引下,雖然經歷重重的堵車,但是車也終於到達了目的地。

由於牽扯到相關的利益方,暫時不透露地點等資訊。從這個案例上,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

方法/步驟

第一、汽車站管理員採取的威逼利誘,是否適用於現在及未來的企業管理?

泰山管理學院院長馬方一直認為,管理就是管人,要深刻了解人性;而偉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也早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因此,我們有理由得出一個結論,人跟其他的動植物(甚至於最簡單的單細胞)一樣,都是趨利避害的,做管理必須要知曉這一點。看下圖,還記得生物學上草履蟲的這個試驗嗎,草履蟲總是躲開食鹽的傷害,而傾向於肉汁的吸引,典型的趨利避害。

基於這點判斷,我們可以很容易明白汽車站管理員為什麼能夠成功實施威逼利誘。其實,當時他們是有爭執的,抱怨臨時要跑的那條路太困難,但是在管理員在他耳邊說了一陣後,就同意了。這裡面就有無限遐想了,但是無非逃不過利害關係。

至於這一點能不能應用在企業管理中,我的觀點可能只是拋磚引玉,掌握好人趨利避害的特點,企業管理一般都不會差到哪裡去。比如,有些人很看重錢,那用榮譽感來捆綁ta,肯定不管用。各位管理者,這點能否在企業中得到靈活運用,就看你們的本事了。

第二、我們順利到達目的地,憑藉的是什麼,在管理上有沒有什麼借鑑意義?

毋庸置疑,憑藉我們乘客的指揮,和司機的駕駛,我們才到達目的地。如果說指揮是管理,而駕駛是執行的話,我們其實是可以建立一套企業管理模型出來的。

在管理的過程中,憑藉的是車上乘客對路況的熟悉,這其中既有舊有的知識,像是某些老乘客對於回家的路非常熟悉,又包括獲取的新知識。比如,不記路的我,可能認識某些路段,但對於整個路段的情況還是不熟悉,於是通過手機移動端地圖APP的指引,也能給予司機以指導,而且,手機APP能顯示擁堵情況,具有很高的實時指導意義。

在執行的過程中,憑藉的是司機的駕駛,雖然指導可能很高明,但是在節假日,不可避免的會遭遇到堵車,這時候,就需要執行者來隨機應變了,他通過左拐右突,硬是從滾滾車流中殺出一條血路,也是著實不易的。不信,可以告訴你剛上高速時,就有兩輛私家車撞到了一起。

放到日常的企業管理中,假如我們對於經營(類比於路況)或股權分配(同樣類比於路況),我們該怎麼辦?有一個途徑是,藉助於第三方,或者是工具(像是我用的APP),或者是諮詢專家(比如股權問題完全可以諮詢馬方院長);另一個途徑是,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系統的學習,比如上些MBA的課程,聽一聽股權的專題課,等等,都可以在短時間內惡補上管理上的短板。這樣,下一次就不會再怕路遠了。

注意事項

其實,有關於這個案例,還可以分析出更多的東西,比如,我們是輪番指揮的,一個對某一路段不熟悉的時候,另一個可以頂替上,而且中間指揮者還可以休息(尤其是對於缺覺的我來講)。OK,文章寫完了,我又能稍微休息一會了,再見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