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結直腸癌例項及出國看病注意事項?

前臺的引導員發現自己的電腦螢幕上顯示,來訪患者的生日是1908年6月27日,那一刻她還以為是哪兒弄錯了,擡頭一看,卻見一位莊重的紳士正站在面前。

而提前預約的正是這位先生,他的生日也並未弄錯。

雖然如今先進的治療手段讓更多的癌症患者能夠接受治療,最終得以倖存,但Bill Gurney仍然算得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來自美國科德角的Gurney下個月將迎來他的102歲生日,而他也是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迄今為止的患者中最為年長的一位。在最近的一次預約檢查中,得知自己“最年長”這一身份時,Gurney表示,“我很高興。”

當被問到長壽的祕訣時,剛剛經歷癌症的Gurney說道:“有這麼一首老歌唱道,‘我們別無所求,只願陽光永久’,這也正是我的信條。我從不杞人憂天。”

Gurney總體的健康狀況良好,這對一位老年癌症患者來說至關重要,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的腫瘤專家兼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學碩士Charles Fuchs如是說。

這位百歲老人每天都做俯臥撐和仰臥起坐,加起來一共做50個,他還希望能夠在兩年的中斷後於今年夏天重返高爾夫球場。1930年,Bill從耶魯大學律師專業畢業,如今的他身高近一米八三,體重77公斤,基本保持了他在二戰期間當飛行員時的體重。

正是鑑於Gurney的這些具體情況,2008年當科德角醫院的一位醫生向Fuchs醫生諮詢有關99歲的Gurney的病情時,Fuchs感到比較安心。

“我們現在醫治的患者中,八十多歲、九十多歲的越來越多,還有好多像Gurney這樣的案例,更為年邁。”Fuchs說道。

“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事實:現在人們的壽命越來越長,生活質量也越來越高了。有時候,我們發現患者存在一些健康問題,讓我們猶豫是否應該為其進行手術或繼續治療,但我們覺得Gurney如此健壯,所以手術和治療都不是問題。”

自從手術移除其腫瘤後,Gurney每三個月就來丹娜法伯一次,進行驗血和體檢(有時也會進行CAT掃描)並會見Fuchs醫生。

Gurney和醫生共同決定,Gurney最好還是採取“觀望”的治療方式,而不是化療;而到目前為止,Gurney的癌症也的確沒有復發。

Gurney仍然並不擔心,倒是對老伴Mary Kay Lowe的健康存在憂慮。老伴兒比Gurney年紀小,今年八十多歲了,Gurney每次來醫院她都陪著一同前往。

並非所有老年癌症患者都能夠得到明確的診斷,對年逾七旬的患者進行評估時,醫生們通常很難確定患者是否能夠應對手術和化療帶來的副作用。

一項針對12,700多名結腸癌患者(其中2000名患者超過70歲)的研究表明:對老年患者而言,積極的聯合化療法效果遠不如人意。

有時候,某些患者無法接受更為強效的藥物,可能在療程結束前就會停止治療。在其他的一些案例中,醫生們也可能會覺得患者無法接受治療或手術,因此會推薦略微保守些的療法。

基於這些研究成果,包括Fuchs醫生在丹娜法伯的同事Nadine Jackson McCleary(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學碩士)和Jeffrey Meyerhardt(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學碩士)在內的一個國際小組目前正在準備一個大型臨床試驗。該試驗旨在為老年結直腸癌患者研究出更好的方法來評估其病情。

“我們治療的結直腸癌患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已經70歲或年紀更大的,但其中只有三分之一得到了針對各自病情的最佳治療。”Jackson MacCleary這樣說道。

“因為絕大多數老年患者都沒有參加過臨床治療,我們現在正準備借鑑從年輕患者的治療中得出的經驗,用以醫治75歲左右的患者。”

“我們需要更好的方式來決定這些患者是否適合治療,或者是否存在不良反應。目前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可以在必要的時候將治療調整成患者可以接受但仍然有效的程度。”

McCleary和Fuchs醫生同時還強調:對任何年齡的患者來說,適當的預防措施對於及早發現結直腸癌至關重要。

“如果你患結腸癌的風險中等的話,你應該從50歲就開始每十年就做一次結腸鏡檢查。”Fuchs這樣說道。

“但是如果你的直系親屬裡有結腸癌患者的話,我們覺得你應該在35或40歲就開始做檢查,每十年內可多做幾次。”

他同時補充道,如果有多位親戚都有結腸癌的話,最好還應該向醫生進行基因方面的諮詢。任何時候開始認真關注自身的健康狀況都不算晚,Bill Gurney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診斷為結腸癌之前的80年裡,他一直堅持去醫院做檢查。

現在Gurney已經是丹娜法伯的“常客”了,而之前的一次體檢正好趕上他101歲的生日——6月27日。當時,護士和輸液室的員工們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和金牌汽泡純蘋果汁,讓他生日時驚喜了一番。

Gurney不知道今年6月再去醫院時,大家還會不會再準備蛋糕,但這趟他是一定會去的。

工具/原料

誤區一:選擇診所(尤其是華人診所)就醫

出國看病,事關性命,必須謹慎。在選擇國外醫療機構時,應多方核實其是否為權威正規醫院。由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醫生允許多點執業,要注意就醫地點是在醫院,還是在其私人診所。一些診所,尤其華人診所,往往利用國內病人對美國醫療的不瞭解,宣傳治療效果時宣傳醫生所在的醫院,而實際治療卻在其私人診所進行,往往耽誤了患者最佳治療時機,甚至危及生命。

相關問題答案